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颖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英语
  • 3篇教学
  • 2篇语言
  • 2篇美国梦
  • 2篇交际
  • 2篇《美国牧歌》
  • 1篇大学英语
  • 1篇代词
  • 1篇意向性
  • 1篇译评
  • 1篇隐喻
  • 1篇英译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英语听力
  • 1篇犹太
  • 1篇犹太性
  • 1篇语篇
  • 1篇中古
  • 1篇听力
  • 1篇听力教学

机构

  • 8篇江西科技师范...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8篇刘颖
  • 3篇余雪琳
  • 2篇舒亭亭
  • 1篇张林华
  • 1篇李玮
  • 1篇余通
  • 1篇钟宇宏
  • 1篇贾卉
  • 1篇黄淑芳
  • 1篇汪雪琴

传媒

  • 5篇南昌高专学报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知识窗(教师...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语域分析模式与翻译评析被引量:1
2006年
韩礼德语篇分析的理论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已有众多研究者利用语域理论分析不同文体的翻译问题。本文利用刘泽权提出的模式,对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的原文及四种译本进行语域分析与对比,证明语域分析的完整模式不仅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分析,而且可以作为翻译评析的基本理论依据。
刘颖黄淑芳
关键词:语篇翻译评析
论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
2005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不懂目的语文化的人是不可能掌握好目的语的。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教学,帮助学生从语言现象中发现文化,再通过掌握文化去指导外语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为今后顺利使用外语和胜任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
刘颖钟宇宏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
论死隐喻的辩认与“复活”被引量:4
2005年
隐喻性是语言本身的一个特征。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长期的习惯性的使用逐渐使某些隐喻失去意向性,变成了死隐喻。人们往往对日常词语中隐含的死隐喻习而不察,而这些死隐喻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能够复活。对活跃隐喻和死隐喻的辨认和理解有利于揭示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和语言运作原则的本质特征。
汪雪琴刘颖
关键词:隐喻意向性语言
论外语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与完善
2005年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学说是其理论基础。多年实践证明,交际法是适应现实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外语教学法思想。但它也有不足之处,仍需不断完善。
刘颖余雪琳舒亭亭张林华
关键词:英语教学交际法
浅析《美国牧歌》中的悲剧人物塞莫尔·利沃夫的美国梦被引量:1
2011年
《美国牧歌》是美国当代小说家菲利普·罗斯近20年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通过关于一个犹太家族衰败和堕落即塞莫尔·利沃夫的美国梦的悲剧故事展现了美国社会某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信仰。本文主要分析了塞莫尔·利沃夫的悲剧命运和他的美国梦解体的原因。
舒亭亭刘颖余雪琳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美国梦
从关联理论看汉诗英译的人称处理--以《红楼梦》中古诗的英译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由于汉语诗词讲究精练含蓄,常常不用人称代词或指代不明,这给译者在主语的判断和人称的选择上带来了困难,但是也为译者提供了比较自由的阐释空间。从关联理论出发,汉诗英译时人称必须明示,译者应根据作者的交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理想化的语境假设,灵活选择人称视角来表达作者的交际意图,尽量避免误译,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贾卉刘颖
关键词:汉诗英译人称代词
情感因素研究对改进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
2006年
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是现代外语界的一项重要研究。文章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和听力测试练习,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情感因素与英语听力训练的关系:情感因素的种种负面表现是学生听力水平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压力状态下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学生听力水平;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有效的指导对抑制负面情绪有良好作用。
余通刘颖余雪琳
关键词:情感因素二语习得听力教学负面情绪
《美国牧歌》中的美国梦与犹太性被引量:1
2011年
美国当代小说家菲利普·罗斯在《美国牧歌》中表现了战后数代美国犹太人的美国噩梦,探究了犹太传统与美国社会文化在美国犹太人身上呈现出的张力冲突,显示了他对美国犹太人的犹太性和美国梦矛盾而又统一的看法。本文试图以塞莫尔·利沃夫为代表的犹太移民为切入点,以美国梦的虚幻性和其根深蒂固的犹太性为支点,剖析其美国噩梦的必然性,阐明犹太人在战后的美国并非身处天堂,而是身陷困境;并非生活在新的家乡,而是被放逐在新的流散异乡;并非栖居于新的"应许之地",而是置身于一片现代荒原。
刘颖李玮
关键词:《美国牧歌》美国梦犹太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