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 作品数:42 被引量:163H指数:8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文学更多>>
- CACNA1C基因表达水平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耐药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A1C(calc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subunit alpha1 C,CACNA1C)基因表达水平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利妥昔单抗耐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DLBCL患者93例,均采用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化疗,随访2年,根据淋巴瘤化疗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利妥昔单抗耐药组和敏感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肿瘤组织的钙调蛋白CACNA1C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PRDM1基因表达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CACNA1C基因、BCL-2基因、PRDM1基因水平在预测DLBCL利妥昔单抗耐药中的效能。结果:93例患者中共出现利妥昔单抗耐药病例26例,耐药率为27.96%;在一般资料方面耐药与敏感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患者CACNA1C着色细胞比例(40.12±15.44)%vs(69.62±17.65)%低于敏感组,BCL-2着色细胞比例(66.31±15.92)%vs(47.43±14.66)%高于敏感组,PRDM1着色细胞比例(73.42±21.64)%vs(56.73±18.59)%高于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CACNA1C基因(AUC=0.848,95%CI=0.765~0.932)曲线下面积大于BCL-2基因(AUC=0.777,95%CI=0.673~0.881)和PRDM1基因(AUC=0.615,95%CI=0.486~0.744);CACNA1C与BCL-2基因表达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0.915,95%CI=0.854~0.976)显著高于三种基因表达水平单独预测,其中CACNA1C基因的最佳截点值为58.61%,BCL-2的最佳截点值为48.33%,此时联合预测在预测利妥昔单抗耐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77%和89.55%。结论:CACNA1C基因表达水平在预测DLBCL患者利妥昔单抗耐药方面具有较好的价值,其中CACNA1C与BCL-2联合预测利妥昔单抗耐药价值更高。
- 王蕾秦玉婷刘颖李新霞郭新红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耐药性
- AML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应用FLAG方案联合G-DLI的疗效研究
- 2015年
-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液学复发,应用FLAG方案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G-DL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复发的患者,给予FLAG方案化疗后在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DLI,观察白血病缓解及生存情况,并通过PubMed等检索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移植术后复发接受FLAG方案联合G-DLI治疗者均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1例G-DLI后无病存活(DFS)13个月,后出现中枢复发,但骨髓一直处于缓解状态,23个月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总生存(OS)为23个月。GDLI后发生皮肤Ⅱ度急性高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肝脏Ⅰ度急性GVHD,经处理后控制,未发生慢性GVHD。1例G-DLI后12个月再次骨髓复发,放弃治疗于1个月后死亡,DFS及OS分别为12、13个月。G-DLI后发生局限性皮肤慢性GVHD,给予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得到控制。1例G-DLI后无病存活至今,DFS为16个月。G-DLI后发生局限性皮肤慢性GVHD,给予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得到控制。结论 FLAG方案联合G-DLI可能是AML行allo-HSCT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 曹海洲段显琳袁海龙曲建华王蕾徐建丽王新有刘颖陈刚古力巴旦木.艾则孜江明
- 关键词:FLAG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 一种血液科室血液样本分类保存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液科室血液样本分类保存设备,涉及一种血液样本保存设备,解决了血液样本在取放时,医护人员可能存在操作失误导致样本采集瓶倾倒,进而造成血液样本被污染的情况,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箱体的前端呈开口状...
- 王蕾刘颖范文霞郭新红陈双
- sPD-1和sPD-L1在ITP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ITP患者治疗前后sPD-1、sPD-L1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索其与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17型细胞因子IL-17以及Treg细胞因子TGF-β的分泌情况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
- 王英营王秀娟刘颖孙明玲范文霞王蕾王新有郭新红
-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细胞因子
- 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液科骨髓穿刺针,涉及一种骨髓穿刺针,解决了骨髓穿刺的过程中,现有的骨髓穿刺针在使用时,由于穿刺针体型较小,手动操作易引起把持不稳定的情况,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呈开口状,底座内部底端...
- 刘颖王蕾王新有郭新红
- 重症人文护理心得
- 目的 观察人文关怀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今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提出了一个在对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开展人文关怀的标准化流程。
- 刘颖
- 关键词:护理心得人文关怀
- sPD-1和sPD-L1在ITP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ITP患者治疗前后s PD-1、s PD-L1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索其与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17型细胞因子IL-17以及Treg细胞因子TGF-β的分泌情况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
- 王英营王秀娟刘颖孙明玲范文霞王蕾王新有郭新红
-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细胞因子
- 文献传递
- ITP患者中存在高表达的PD-1~+CD4~+T细胞同时伴有血清中spd-1,IFN-γ及IL-17水平升高
- 目的:ITP是一种与T细胞过度活化有关的自身免疫失耐受疾病,PD-1/PD-L1是一对负性共刺激分子,在抑制T细胞活化,维持外周免疫耐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 PD-1是一种可溶性PD-1,既往已经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
- 王英营庞楠楠王蕾王新有刘颖孙明玲范文霞郭新红
-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文献传递
- 全血细胞减少139例病因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病因。方法:对139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中血液系统疾病占76.26%;非血液系统疾病占23.74%,而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巨幼细胞贫血(MA)最为多见(占24.46%),非造血系统疾病中以肝脏疾病最为常见(占6.47%)。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徐建丽刘颖江明
-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病因
- ITP小鼠外周血CD4^+ T细胞PD-1表达及血清IFN-γ、IL-10水平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小鼠外周血CD4^+ T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表达及血清IFN-γ、IL-10水平情况。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各10只。正常组不做特殊处理,模型组隔日给予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抗血清(GP-APS)100μL/20 g,建立ITP模型,造模成功后继续隔日注射GP-APS,连续7 d。第8天取两组小鼠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同时分离血清,用CBA法检测IFN-γ、IL-10水平。结果模型组、正常组小鼠外周血CD4^+ T细胞PD-1表达率分别为8.16%±1.03%、6.82%±0.38%,两组相比P<0.05。模型组、正常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3.58±0.68)、(1.42±0.61)pg/m L,IL-10水平分别为(18.25±1.94)、(27.66±4.98)pg/m L,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ITP小鼠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PD-1表达增高,血清IFN-γ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ITP疾病中存在Th1/Th2失衡。
- 张颖王蕾庞楠楠王秀娟刘颖王新有孙明玲哈力达亚森马秀敏郭新红
-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