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鹏程

作品数:99 被引量:43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5篇油藏
  • 27篇油田
  • 19篇驱油
  • 14篇低渗
  • 14篇水驱油
  • 14篇稠油
  • 13篇水驱油田
  • 12篇稠油油藏
  • 11篇低渗透
  • 11篇渗透率
  • 10篇含水率
  • 9篇低渗透油藏
  • 8篇数值模拟
  • 8篇气井
  • 8篇CO
  • 8篇CO2驱
  • 8篇值模拟
  • 7篇气田
  • 7篇重力泄油
  • 6篇油田开发

机构

  • 78篇中国地质大学...
  • 38篇中国石油天然...
  • 36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胜利石油学校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99篇刘鹏程
  • 13篇牟珍宝
  • 12篇王晓冬
  • 9篇钟张起
  • 9篇李秀峦
  • 8篇袁哲
  • 7篇郝明强
  • 6篇夏静
  • 6篇庄永涛
  • 6篇吴永彬
  • 5篇李文会
  • 4篇侯读杰
  • 4篇李保柱
  • 4篇石兰香
  • 3篇史运芳
  • 3篇张胜飞
  • 3篇孙庆宇
  • 3篇王文环
  • 3篇李军诗
  • 3篇唐帅

传媒

  • 12篇现代地质
  • 9篇油气地质与采...
  • 8篇试采技术
  • 6篇新疆石油学院...
  • 4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断块油气田
  • 4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钻采工艺
  • 3篇特种油气藏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河南石油
  • 2篇油气井测试
  • 2篇江汉石油科技
  • 2篇复杂油气藏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煤炭技术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8
  • 11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9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3篇2000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稠油油藏溶剂辅助蒸汽重力泄油室内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以国内某超稠油油藏为基础,应用二维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对比实验,研究了溶剂辅助SAGD技术对SAGD蒸汽腔发育特征、原油产量以及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剂辅助SAGD中,溶剂以液相和气相共同存于油藏中,溶剂浓度越高,气相组分含量越高;溶剂中的气相组分在油藏中可以减少蒸汽在上覆岩层的热损失,提高蒸汽腔垂向扩展均匀性;合理溶剂浓度下,溶剂辅助SAGD可以显著提高峰值产量;低浓度溶剂辅助SAGD的单位原油产量的能耗明显低于纯蒸汽SAGD。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溶剂辅助SAGD对于开采超稠油油藏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王连刚石兰香袁哲李秀峦刘鹏程
关键词:超稠油油藏溶剂蒸汽腔
纳米孔隙中CO_(2)-页岩油的相行为特征
2025年
综合考虑流体分子与孔壁间的相互作用、临界性质变化、毛细管力和吸附相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PR(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和气相-液相-吸附相三相相平衡计算方法,分析CO_(2)-页岩油体系在纳米孔隙内的相行为。研究发现:受到纳米孔隙限域效应影响,随着孔径的减小页岩孔隙内流体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降,CO_(2)对体系临界温度的降低起抑制作用、对体系临界压力的降低起促进作用;同时随着CO_(2)物质的量分数的增大,体系临界点左移,相包络线面积减小。大庆古龙A区块页岩储层具有明显的限域效应,当孔径为10 nm时,储层流体逐渐转变为具有凝析气藏流体特征的流体;10 nm孔隙中液相的CO_(2)含量比100 nm孔隙中液相的CO_(2)含量增加了20.0%,而气相中CO_(2)含量减少了10.8%,表明限域效应增强了纳米孔隙中CO_(2)的传质,有利于CO_(2)的埋存和微观驱油。
王昱翰雷征东刘一杉潘秀秀陈哲伟张元庆郑晓宇刘鹏程郑晓宇
关键词:页岩油相行为
稠油油藏尿素泡沫辅助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12
2015年
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经常出现蒸汽超覆和窜流等现象,导致蒸汽波及系数小,原油采收率低。为此,利用三维驱替实验系统,分别进行纯蒸汽驱、蒸汽驱转尿素辅助蒸汽驱和蒸汽驱转尿素泡沫辅助蒸汽驱3组实验。结果表明:纯蒸汽驱驱替效果不理想,而蒸汽驱转尿素辅助蒸汽驱和蒸汽驱转尿素泡沫辅助蒸汽驱的驱替效果要好于纯蒸汽驱。蒸汽驱转尿素辅助蒸汽驱和蒸汽驱转尿素泡沫辅助蒸汽驱实验在转驱点后,瞬时油汽比分别提高0.24和0.27,采出程度分别提高9.56%和16.29%,进出口压差最大提高0.18和0.33 MPa,瞬时含水率分别降低15.77%和36.80%;从三维温度场变化可知,尿素辅助蒸汽驱可扩大蒸汽波及区域,但效果不明显,而尿素泡沫辅助蒸汽驱可以有效抑制蒸汽超覆和窜流,提高蒸汽波及系数和原油动用程度。综合对比指标可知,尿素泡沫辅助蒸汽驱的驱替效果最好。
李文会刘鹏程沈德煌钱宏图
关键词:蒸汽驱驱油机理物理模拟尿素稠油油藏
超稠油油藏CO_2辅助开采作用机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8
2017年
稠油油藏开发中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目的是通过CO_2降低稠油的粘度、减小蒸汽腔热损失,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但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混样桶最高耐温仅为150℃,当油藏温度高于150℃时,针对CO_2在超稠油中的溶解度以及降粘效果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计算的层面。针对上述问题,以新疆超稠油油田A区块为研究目标,设计了高温高压稠油混样器,通过室内实验测量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CO_2在超稠油中的溶解度以及溶解CO_2后对超稠油密度和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油藏温度为200℃时,CO_2在超稠油中的溶解度较低,此时超稠油的粘度和相对密度基本不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饱和CO_2后超稠油的密度和粘度与脱气原油相比有大幅度地降低。利用CMG软件对CO_2的溶解性和稠油的开采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稠油油藏采收率有显著提高,说明在油藏温度为200℃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对超稠油油藏较为理想的开采。
王福顺牟珍宝刘鹏程张胜飞王超李秀峦
关键词:超稠油油藏重力泄油
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一种方法被引量:2
2000年
基于西帕切夫水驱曲线和HCZ累积产量预测模型,建立了水驱油田含水率随油田开发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该方法克服了甲、乙型水驱曲线的不足,适用于含水率低于50%的情况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预测,矿场实例运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方便,预测的含水率精度较高,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可作为水驱油田制定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刘鹏程牟珍宝
关键词:水驱油田含水率水驱曲线
稠油油藏蒸汽驱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提高采收率方式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针对中国浅层及中深层稠油油藏,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稠油油藏的蒸汽驱开发规律和蒸汽驱中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特征,明确了稠油油藏蒸汽驱中后期的提高采收率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浅层稠油油藏与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开发规律基本一致。驱替阶段生产效果好、产量高且稳定、油汽比高、含水率低;蒸汽突破后的开发阶段也是蒸汽驱开发的重要阶段,但是该阶段油汽比明显低于驱替阶段,表明该阶段蒸汽热效率明显降低。不同稠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类似,均表现出明显的垂向动用差异特征,即油层上部动用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油层下部动用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高,下部油层是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对象。从下到上逐层上返开发和多介质辅助是提高蒸汽驱中后期采收率的有效方式。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石兰香李秀峦李秀峦罗池辉王宏远
关键词:蒸汽驱剩余油多介质提高采收率
油田开发指标预测的模型联解法
2000年
选取对数正态分布的产量预测模型和logistic含水预测模型联立求解,进行开发指标预测。矿场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求得的产油量、含水率、产液量及可采储量等开发指标比较符合油田开发实际情况。该模型联解法可以作为制定油田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刘鹏程牟珍宝
关键词:油田开发指标产液量产油量可采储量含水
地层压敏对低渗透气井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04年
对低渗透地层的压力敏感性进行了室内实验 ,获得了大量数据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 ,发现渗透率和地层压力在半对数图上并非象经典理论所描述的表现为直线 ,而为分段变化特征 ,从而提出了压敏分段变化的观点。对渗透率与压力变化进行了分段回归 ,建立了渗透率分段变化压敏数学模型和渗透率指数变异拟稳态产能预测模型。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 ,对塔里木盆地某气藏的压敏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其单井产能预测方法 。
刘鹏程王晓冬李素珍宋艳波
关键词:压敏低渗透地层气井
变表皮系数试井解释模型建立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前大部分试井数学模型将表皮系数视为常数,然而这仅是一种简化的处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注入或产出的流体可能冲刷岩石颗粒或者携带杂质颗粒进入地层,因此表皮系数是随时间变化的。文中将受影响区域的平均渗透率定义为一个时间的函数,利用经典表皮系数的定义,建立了表皮系数与时间的关系式,称之为变表皮系数;将该变表皮系数代替传统试井解释模型内视为常数的表皮系数,建立变表皮系数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出该模型在拉氏空间内的解,并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计算出实空间的解;做出无量纲井壁压力和压力导数随时间变化的双对数图,并分析了变表皮系数表达式中各参数对无量纲井壁压力及压力导数的影响。文中利用胜利油田胜2区块一口井的实测试井数据进行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模型的适用性。
李文会刘鹏程李中超
关键词:试井解释
三区复合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井底压力动态分析被引量:11
2004年
针对在三区复合油藏进行水力压裂过程中形成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 ,首先建立了三区外边界无穷大、封闭和定压复合油藏连续点源解的数学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 ,根据连续点源的叠加原理 ,通过沿裂缝对连续点源的叠加积分 ,导出了三区复合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井底压力表达式 ,并对三区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井底压力动态以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 。
刘鹏程王晓冬万玉金
关键词:复合油藏有限导流水力压裂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