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卓伟

作品数:44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0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8篇水稻
  • 22篇杂交
  • 20篇选育
  • 14篇不育
  • 13篇不育系
  • 11篇三系不育系
  • 10篇杂交水稻
  • 10篇籼型
  • 8篇广抗13A
  • 7篇性状
  • 7篇籼粳
  • 7篇高产
  • 6篇籼型水稻
  • 6篇基因
  • 5篇稻瘟
  • 5篇稻瘟病
  • 5篇瘟病
  • 5篇抗稻瘟病
  • 4篇栽培
  • 4篇栽培技术

机构

  • 43篇三明市农业科...
  • 6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农业职业...

作者

  • 44篇卓伟
  • 38篇张受刚
  • 37篇许旭明
  • 33篇马彬林
  • 30篇杨旺兴
  • 26篇杨腾帮
  • 26篇范祖军
  • 25篇邹文广
  • 13篇韦新宇
  • 7篇宋家炀
  • 4篇梁康迳
  • 4篇杨腾邦
  • 3篇黄显波
  • 2篇余永安
  • 2篇谢小丹
  • 2篇马彬彬
  • 1篇谢华安
  • 1篇陈美莲
  • 1篇黄达标
  • 1篇胡启灿

传媒

  • 11篇三明农业科技
  • 5篇杂交水稻
  • 4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福建稻麦科技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广西农学报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抗13A对杂交组合抗瘟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广抗13A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对稻瘟病抗性强、抗性谱广的籼型三系不育系。分析了近5 a利用广抗13A、泸香618A等不育系测配的884个杂交组合在稻瘟病重病区抗性鉴定结果,广抗13A配制的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抗瘟性,说明广抗13A对F1的稻瘟病的抗性水平提高有显著效应。并就该不育系的利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马彬林韦新宇卓伟邹文广杨旺兴
关键词:广抗13A抗瘟性
籼粳杂交不同衍生世代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中,衍生一代的播抽天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7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衍生二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和千粒重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6个性状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衍生四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株高和穗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5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表明,除衍生一代的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性状和衍生二代的播抽天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性状以及衍生四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性状没有检测到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外,其余性状均存在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此外,不同衍生世代各产量相关性状均存在着显性×环境互作效应。
韦新宇柯蓓张受刚卓伟马彬林杨腾帮杨旺兴邹文广范祖军许旭明梁康迳
关键词:籼粳杂交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高产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339的选育与利用
2007年
马彬林卓伟许旭明张受刚杨腾帮杨旺兴范祖军邹问广宋家炀
关键词:杂交中籼选育三明市农科所不育系
优质、高异交率籼型三系不育系明41A的选育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明 41A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利用博B和特B的杂交后代 ,与D汕A连续多代回交育成的优质、高异交率籼型三系新不育系 ,具有配合力好、异交率高、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叶型好、易于繁殖、制种等特点 ,对其加以利用 ,可望测配出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供生产应用。该不育系于 1 999年 1 2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
卓伟张受刚许旭明杨腾邦范祖军
关键词:籼型不育系选育异交率稻米品质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明118的主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09年
为充分发挥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明118的增产潜力,更好地促进新品种的推广,运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Ⅱ优明118进行移栽叶龄、插植密度、施N量、施P量、施K量等5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5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各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综合高产技术措施为:移植叶龄7.7~7.9叶,插植密度21.09万~22.59万丛/hm2,N肥施用量168.49~176.7kg/hm2,P2O5施用量84.26~90.64kg/hm2,K2O施用量96.98~102.86kg/hm2。
卓伟赖永红许旭明张受刚马彬林杨旺兴
关键词: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弱感光杂交稻新组合博优2155的选育与应用
2010年
博优2155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博白A为母本,明恢2155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杂交晚籼新组合。明恢2155是用K59/多系一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籼型恢复系。博优2155于2010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粤审稻2010031)。
卓伟马彬林张受刚
关键词:杂交稻新组合杂交选育农作物品种审定感光三明市农科所杂交晚籼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339的特征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2008年
根据Ⅱ优339参加福建省杂交稻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的资料,对Ⅱ优339的特征特性作了初步总结,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卓伟程琛聃庄宝华
关键词: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广优明118的主要特征特性与高产因子分析
2012年
广优明118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利用自选三系不育系广抗13A与恢复系明恢118配组育成的迟熟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开始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表现出高产、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08年续试并破格参加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09005)。2010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稻区试,表现突出,2011年续试。
马彬林邹文广杨旺兴韦新宇卓伟
关键词:杂交稻新组合农作物品种审定三明市农科所广抗13A三系不育系
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效果评价与利用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有利基因的方法,历时21年4个选育阶段,进行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育成了32个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试图评价衍生系创新的效果及在实用型亚种间杂交稻改良中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过程和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鉴定与分析,认识到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的创新是一个逐步认识与改良的育种实践.第一,在育种的早期阶段,应聚合多个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并重视分蘖力、千粒重及落粒性状的选择;中期阶段是解决生产实用性问题,改良农艺性状和籽粒充实度;实用阶段是达到推广应用的目标.第二,籼粳交恢复系后代选择技术不同于常规选择法.有效的选择法是用籼粳交恢复系后代与多种类型胞质不育系进行广泛测配.第三,扩大双亲籼粳遗传差异,在恢复系综合性状改良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粳稻成分,可提高杂种优势.第四,通过有利基因的不断聚合和累加,优良株型和高产、优质、抗逆性和适应性相结合是选育实用型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育种策略与技术.
许旭明张受刚卓伟马彬林杨腾帮梁康迳
关键词:水稻籼粳亚种恢复基因种质创新
施氮量对杂交早稻T78优2155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对杂交早稻T78优2155进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施氮量有利于促进分蘖,茎蘖数多,有效穗数也多;植株含氮量、每公顷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都与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稻谷产量与植株含氮量、每公顷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均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关系,植株含氮量、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偏低或过高均不利高产;干物质积累量、稻谷产量与施氮量都呈抛物线型关系,施氮量不足或偏高都不利干物质积累和水稻的高产;稻谷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也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关系,干物质过高也不利高产;氮肥当季利用率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关系,施氮量不足或过高,均会降低氮肥利用率;杂交早稻T78优2155高产、高效、高氮肥利用率的适宜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160 kg左右。
陈晓波邹文广饶鸣钿卓伟
关键词:T78优2155施氮量分蘖动态氮吸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