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雨零

作品数:22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韶关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造影
  • 5篇磁共振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成像
  • 3篇心肌
  • 3篇心理
  • 3篇护理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肌存活
  • 2篇心理分析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剂
  • 2篇射器
  • 2篇注射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 2篇护理措施
  • 2篇高压注射
  • 2篇高压注射器

机构

  • 18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韶关学院

作者

  • 19篇卢雨零
  • 12篇孟志华
  • 6篇陈振松
  • 5篇潘高升
  • 3篇唐良秋
  • 3篇张红平
  • 3篇方先来
  • 3篇徐新
  • 2篇石广兴
  • 2篇马绍椿
  • 2篇万志方
  • 2篇孙俊旗
  • 2篇杨昂
  • 2篇程英
  • 2篇刘雪艳
  • 2篇黎丽
  • 1篇刘国鸿
  • 1篇刘干辉
  • 1篇丁彦青
  • 1篇吴青松

传媒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评价心肌梗死PTCA治疗前后心肌存活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RMPI)检测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作用。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51例。采用1.5T MR扫描仪,反转恢复快速小角度激励(IR-turbo FLASH)序列,全部患者均在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1mmol/kg、MRMPI首过期及5~30min延迟期成像。21例行静息、负荷99锝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对照研究。首过期行短轴面成像,延迟期行短轴面及长轴面成像。结果51例心肌梗死患者,42例(82.3%)首过期显示灌注减低;50例(98%)延迟增强。在21例168个心肌段SPECT诊断无活性心肌段48个,MRMPI示梗死区均有延迟增强,SPECT诊断存活心肌段120个,MRMPI示97段无延迟增强。以静息、负荷99m锝SPECT作为参考标准,MRMP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80.8%。结论MRMPI可有效地检测心肌梗死的存活和非存活心肌,以及其程度和范围。
孟志华丁彦青全显跃徐新唐良秋马绍椿潘高升卢雨零陈振松雷淑妃杨昂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存活
高压注射器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体会
2004年
目的 通过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效果 ,总结经验使高压注射器在血管造影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  6 9例患者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均使用高压注射器推注造影剂 ,先做testbolus试验 ,继而根据测试结果增强。结果  6 9例患者中 6 8例图像质量较佳 ,1例患者由于屏气不好 ,图像受呼吸影响出现伪影。结论 高压注射器是 3DCEMRA检查成功的关键 ,它的科学运用为 3DCEMRA检查提供了保证。
卢雨零孟志华陈振松
关键词:高压注射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造影剂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诊断价值,以及HT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90例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SWI检查,CT扫描以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HT的检出率;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方法比较脑梗死患者不同病理特征、年龄(≥60岁)、吸烟史、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房颤动下HT的检出率,并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WI的HT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以及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病理分期、TOAST分型、梗死面积、年龄(≥60岁)、高血糖、高血压以及心房颤动等因素均与HT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糖、高血压、梗死面积、年龄(≥60岁)、心房颤动及分期均是HT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SWI可作为临床诊断脑梗死后HT的首选方案,HT的发生与高血糖、高血压、梗死面积、年龄(≥60岁)、心房颤动以及病理分期等关系较为密切。
黎丽孟志华刘干辉卢雨零陈琳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成像出血性转化
三维增强MRA在外伤性下肢血管损伤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_M RA)及其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下肢血管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临床初诊为外伤性下肢血管损伤患者行3D CE_M RA及常规M R I检查,3D CE_M RA使用高分辨率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3D flash)梯度回波序列,1次采集时间约18 s^20 s,应用二段移床技术,一次检查完成下肢血管成像;工作站三维重建,观察下肢血管损伤、动脉与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常规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真正快速稳态进动梯度回波(true_fisp)序列、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 aste_T2W I)序列,与2D flash_T1W I序列,了解患肢肌肉血供与肌肉坏死情况,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依据。结果:12例下肢血管损伤3D CE_M RA检查中,3例为动脉破裂伴假性动脉瘤形成,5例为动脉完全中断分离,2例为动静脉同时中断,1例为动静脉瘘,1例为动脉主干受压狭窄,其中损伤动脉远端血栓形成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根据M RA检查结果,11例患者选择手术修补或血管重建,1例行截肢手术,手术结果与M RA所见血管损伤一致,只是静脉血栓术中未发现,符合率为92.8%。结论:3D CE_M RA三维血管成像能清晰、直观再显下肢血管,诊断准确率高,且有无创伤、无辐射及无肾毒性造影剂等优势,可作为外伤性下肢血管损伤的术前常规检查,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振松孟志华杨昂卢雨零潘高升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下肢血管损伤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
双螺旋CTA在颅内自发性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2002年
目的 探讨双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自发性血患者查找出血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微镜(microscopy)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及分析共检查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45例,其中13例同时做DSA进行对照。结果CTA发现动脉瘤14例,动静脉畸形8例及Glan静脉瘤1例,均清晰显示与颅内血管解剖关系、病灶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结论CTA可查找到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病因,并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孟志华方先来石广兴卢雨零罗小林
关键词:CTA自发性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
鼻咽癌侵犯副鼻窦的CT表现分析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分析鼻咽癌(NPC)侵犯副鼻窦的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4例经病理证实NPC,其中69例侵犯副鼻窦。CT轴位平扫鼻咽部及副鼻窦,层厚及层距为5mm。结果 254例NPC侵犯副鼻窦69例(27%)。侵犯蝶窦、筛窦、上颌窦124例次,其中蝶窦52例次,筛窦46例次,上颌窦26例次,额窦未见。侵犯蝶窦有2个途径,侵犯筛窦有3个途径,侵犯上颌窦有4个途径。CT表现为窦腔内软组织肿块影并窦壁骨质破坏。结论 CT可明确NPC侵犯副鼻窦的表现、范围及途径,对指导治疗及分期有重要意义。
孟志华卢雨零
关键词:鼻咽癌CT
恶性肿瘤患者MR检查时的心理分析及针对性护理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保证恶性肿瘤患者MR检查的顺利进行 ,减轻或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方法 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了解和评定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结果  90 %的恶性肿瘤患者都有负性情绪即过度的焦虑、恐惧和抑郁 ,通过针对性护理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所减轻或解除。
卢雨零
关键词:恶性肿瘤MR检查护理措施心理压力
MRMPI评价心肌梗塞PTCA治疗前后心肌存活
孟志华徐新唐良秋马绍椿潘高升卢雨零陈振松雷淑妃
对于确诊有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室功能受损的患者,存活心肌的评估对冠心病的预后及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MR心肌灌注成像(Mrmyocardialperfusionimaging,MRMPI)首过期灌注与延时期强化成像...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梗塞
亚秒螺旋CT三维重建与冠脉造影对冠脉病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双螺旋CT(DHCT)亚秒扫描与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于冠脉病变的检测能力,探讨其诊断冠脉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对影响成像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临床疑诊冠心病而行亚秒双螺旋CT(DH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患者共54例,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CAG确诊为冠心病35例,CAG与CT检查时间相隔1~7d,DHCT检查分为2个步骤,先平扫,检测冠脉钙化并计积分,然后增强扫描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①DHCT平扫检测冠脉钙化,CAG显示有意义狭窄组钙化积分217±395分,正常组钙化积分28±84分,两组差异明显(P<0.001)。②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DHCT显示冠脉病变诊断敏感性60%,特异性63%,准确性64%。结论DHCT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筛查手段,对于冠状动脉近中段高度和完全性梗阻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孟志华徐新马晓春唐良秋方先来石广兴卢雨零
关键词:冠脉病变CAG钙化积分螺旋CT三维重建平扫
MR三维增强肺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MR三维增强肺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疑诊肺动脉病变4 6例及正常志愿者接受3DCE- MRPA检查10例,4 6例均作核素通气灌注检查,4例做肺动脉CTA检查。结果:38例3D CE- MRPA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征像为:1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血管狭窄或闭塞;2栓塞血管供血区域表现为灌注缺失或血管稀少,3例诊为肺动脉扩张,1例诊为右下肺动脉瘤。结论:3D CE- MRPA是确诊肺栓塞的一种无创,准确检查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志华卢雨零雷淑妃陈振松潘高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肺动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