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厉荣玉

作品数:38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人才开发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生物学
  • 6篇念珠
  • 6篇念珠菌
  • 5篇教学
  • 5篇RAPD
  • 4篇细胞
  • 4篇小麦
  • 4篇免疫
  • 4篇基因
  • 3篇多糖
  • 3篇多糖提取
  • 3篇医学微生物
  • 3篇医学微生物学
  • 3篇抑菌
  • 3篇银花
  • 3篇实验教学
  • 3篇普通小麦
  • 3篇染色
  • 3篇种子
  • 3篇微生物学

机构

  • 33篇皖南医学院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 7篇安徽工程科技...
  • 6篇安徽工程大学
  • 1篇安徽省工程技...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作者

  • 38篇厉荣玉
  • 13篇钱森和
  • 10篇王萍
  • 8篇董群
  • 7篇刘辉
  • 7篇杨成
  • 7篇周小楠
  • 7篇杨超英
  • 6篇熊延靖
  • 5篇桂琳
  • 4篇陈京
  • 4篇蔡永萍
  • 4篇林毅
  • 3篇魏明
  • 3篇薛正莲
  • 3篇汤兴丽
  • 3篇魏凤娟
  • 3篇高云星
  • 3篇张静
  • 2篇汤斌

传媒

  • 3篇皖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种子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作物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免疫荧光片晾片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疫荧光片晾片盒,包括盒体,盖体以及位于盒体内并用于晾晒载玻片的晾晒机构,盒体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的开口端内壁开设有与盖体相适配的固定台阶,盖体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包括第一弧形板及沿...
周小楠厉荣玉熊延靖高云星
白色念珠菌RAPD反应体系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建立白色念珠菌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并应用于其基因组DNA扩增。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Mg2+、dNTPs、Taq酶、引物和模板DNA等浓度对RAPD反应的影响;同时,应用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DNA模板、Mg2+、Taq酶、dNTPs和引物浓度对RAPD反应的影响。以条带稳定、丰富、清晰为标准,获得了白色念珠菌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优化条件;对于白色念珠菌的最适RAPD反应体系为Mg2+1.5mmol/L、dNTPs 250μmol/L、引物0.6μmol/L、模板100ng/25μL、Taq DNA聚合酶1.5U/25μL。
厉荣玉钱森和王萍董群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RAPD反应体系
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体外动力学过程;采用CLSI-M27-A3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菌丝形成的影响;qRT-PCR法检测在不同浓度大蒜素作用下白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HWP1、ALS1、EFG1、PDE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白念珠菌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6 h时出现较长菌丝,24 h后镜下可见大量念珠菌菌丝包裹酵母细胞,紧密交错;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的MIC值为25μg/mL;倒置显微镜观察(25~100)μg/mL浓度的大蒜素能明显抑制Spider液体培养基中白念珠菌菌丝的生长;qRT-PCR结果显示,在(25~100)μg/mL浓度的大蒜素作用下,白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大蒜素能有效抑制白念珠菌的形态转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菌丝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熊延靖厉荣玉吴艳红
关键词:白念珠菌菌丝相大蒜素
一种活疫苗皮内接种免疫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疫苗皮内接种免疫器,包括固定环、固定装置和注射装置,注射装置包括针头、磁铁块、定位杆、固定弹簧和固定铁块,针头贯穿在固定孔内,固定铁块靠近固定孔的一侧通过固定弹簧固定在固定环上,每个磁铁块均通过阻尼...
周小楠王萍桂琳厉荣玉
文献传递
二元复合菌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以普通饲料豆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啤酒酵母和黑曲霉作为发酵菌种,以发酵产物中的可溶性蛋白(包括游离氨基酸和小肽)为测定指标,对影响固态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同的二元组合菌种、菌种比例、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基质水分含量、发酵温度进行了单因素研究;并运用响应面法对最优组合菌种固态发酵大豆肽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混合菌固态发酵豆粕,大豆肽含量最高;其优化条件为:接种量27.95%和52.71%,发酵温度35.92℃,基质含水量52.71%,枯草芽孢杆菌与黑曲霉的菌种比例2∶1,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的大豆肽含量为8.73%。
钱森和厉荣玉魏明薛正莲
关键词:固态发酵复合菌豆粕大豆肽
贝莱斯芽孢杆菌Y6抗菌肽抑制白念珠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贝莱斯芽孢杆菌Y6代谢物抑制白念珠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平板结合牛津杯研究贝莱斯芽孢杆菌Y6发酵上清液对白念珠菌抑制活性,梯度稀释法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薄层色谱法对代谢物的活性成分进行筛检;同时比较抗菌肽处理前和处理后菌体胞内大分子释放量及荧光染料PI的摄入量的变化,考察抗菌肽对胞膜通透性影响。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Y6代谢物能有效抑制白念珠菌生长繁殖,测试浓度为10 mg·mL^(-1)时,抑菌圈直径达到(38.2±0.5)mm,其MIC浓度为0.625 mg·mL^(-1);通过薄层色谱结合茚三酮显色对活性组分筛检发现Y6代谢物中有2个抗菌组分,其中主要活性组分遇茚三酮显紫色,推测为肽类组分;经抗菌肽处理后的白念珠菌胞内大分子释放量及PI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菌株Y6抗菌肽对白念珠菌胞膜完整性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Y6产肽类抗菌物质,且对白念珠菌细胞膜存在一定的损伤作用,从而产生明显的抗菌活性。
杨成乔云龙厉荣玉熊延靖汤兴丽
关键词:白念珠菌抗菌肽抗菌活性
PSB对大豆种子活力及其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不同浓度光合细菌菌液及其不同浸泡时间对辽鲜1号和台湾292大豆品种种子活力指标以及不同浓度光合细菌菌液和不同喷施次数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浸泡时间对大豆种子活力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光合细菌处理的大豆种子,其活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光合细菌浓度和喷施次数对大豆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通过喷施光合细菌的大豆品种,其生物学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钱森和厉荣玉杨超英汤斌薛正莲
关键词:光合细菌大豆种子活力生物学特性
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初探被引量:11
2014年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被动和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在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了病例引导式问题教学法(PBL)。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效果的总结,结果表明,PBL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厉荣玉董群刘辉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PBL教学法实验教学
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免疫学微课教学设计探讨被引量:10
2017年
以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为教学内容,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中,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微课设计理念与策略。提出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是学生课前学习的主要资源,也是课堂释疑的重要参考,其设计要兼顾非课堂听讲和课堂听讲这两种情境的教学特点,把握三个方面: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教学切入点与教学内容的契合;教学的短时性、趣味性、层次性、完整性的统一。
刘辉王萍杨成陈京厉荣玉杨竹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设计
薄荷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以薄荷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薄荷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增殖、不定芽分化和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mg/L+2,4-D0.5mg/L+NAA0.5mg/L,其愈伤组织生长良好;最佳愈伤增殖培养基为MS+NAA1.0mg/L或MS+IAA2.0mg/L,其褐化率均较低;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分化率达77%;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2.0mg/L,且根较为粗壮。
钱森和厉荣玉王洲郭恭睿杨超英
关键词:薄荷离体培养植株再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