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致男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降雨
  • 2篇土壤
  • 2篇土壤侵蚀
  • 2篇泥沙
  • 2篇泥沙浓度
  • 2篇坡面
  • 2篇产流
  • 2篇产沙
  • 1篇地表径流
  • 1篇雨强
  • 1篇沙量
  • 1篇坡面产流
  • 1篇侵蚀泥沙
  • 1篇粒径
  • 1篇结皮
  • 1篇径流
  • 1篇降雨强度
  • 1篇降雨条件
  • 1篇产沙过程
  • 1篇产沙量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作者

  • 4篇史致男
  • 3篇冉启华
  • 2篇许月萍
  • 1篇赵建均
  • 1篇吴秀山

传媒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降雨区域对泥沙侵蚀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坡面不同降雨区域及相关降雨特性对泥沙侵蚀过程的影响,通过小尺度坡面人工降雨物理模型,设定坡面3个不同降雨区域对产流产沙响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峰值产沙量与峰值产流量随降雨距下游2至4m的距离增加而明显减小,且各连续过程中峰值产沙量均逐场递减;距下游2m降雨工况减幅最大,最大峰值产沙量出现在首场工况(4.897g/s).总产沙量受降雨强度影响较大,在弱雨强工况中还受降雨离下游的距离显著影响.降雨位置对泥沙质量浓度过程曲线的影响在首场降雨过程最显著,降雨初期泥沙质量浓度随降雨区域离出口距离增大而显著减小.侵蚀产沙颗粒成质量分数较原始土样砂粒质量分数明显减少.总体上,在3m位置降雨工况下泥沙质量浓度过程曲线较早呈现稳定状态,且侵蚀颗粒成分最均匀.
史致男冉启华吴秀山陈惠君
关键词:泥沙浓度降雨强度
移动降雨条件下结皮对坡面产沙的影响机理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室内小尺度坡面(4m×1m)人工降雨物理模型,设计沿坡面上下移动的移动降雨工况进行产沙产流过程比对试验,对产流产沙量时空特性及侵蚀泥沙粒径特性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降雨移动方向条件下结皮对坡面产沙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结皮发育造成产沙显著减少;降雨向上移动时,结皮发育成熟使峰值产沙提前出现,而向下移动时产沙峰值始终随产流峰值一起出现;向上移动降雨工况在雨强3.6×10-5 m/s时达到产沙峰值和等效泥沙浓度的最大值,而向下移动工况则对应更大的降雨强度;结皮发育在降雨初期对产沙成分的影响最明显,总体上产沙成分保持特定比例结构,粉粒最易受侵蚀,粘粒次之。研究表明:结皮发育是影响移动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沙时空特性的重要因素。
冉启华史致男赵建均许月萍
关键词:产流粒径
降雨移动方向对坡面侵蚀泥沙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探讨降雨移动方向对坡面下游出口处侵蚀泥沙浓度特性的影响,及其产沙产流量相对比值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室内小尺度坡面人工降雨物理模型试验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向上移动时,连续降雨过程各侵蚀泥沙浓度过程曲线形态相似,而降雨向下移动时,首场与后几场工况的泥沙浓度曲线差异鲜明;针对首场后的降雨工况,降雨向上移动泥沙浓度过程曲线均出现1个峰值,峰值泥沙浓度为6~90g/L,而降雨向下移动时均出现2个峰值,相应值为11~68g/L,且后者在弱雨强工况下标准差最小;2类移动工况的等效侵蚀泥沙浓度在不同雨强下随产沙峰值增加的增幅均表现为:弱雨强>中雨强>强雨强.总体上,相同条件(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坡面土壤特性等)下,降雨向下移动时坡面侵蚀程度比降雨向上移动时大.
冉启华史致男许月萍
关键词:土壤侵蚀泥沙浓度
不同降雨特性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目前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存在的不足,利用小尺度人工降雨物理模型、物理概念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及统计学方法,以小尺度黄土质坡面为研究对象,整合一系列降雨特性组合展开试验,对黄土地区土壤侵蚀过程中的降雨/产流/侵蚀响应特...
史致男
关键词:地表径流土壤侵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