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光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社会主义
  • 7篇主义
  • 3篇道德
  • 3篇社会
  • 2篇政治
  • 2篇政治文明
  • 2篇政治文明建设
  • 2篇人民
  • 2篇三个代表重要
  • 2篇三个代表重要...
  • 2篇文明
  • 2篇文明建设
  • 2篇共产党
  • 1篇当代资本主义
  • 1篇当家作主
  • 1篇道德建设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立法
  • 1篇道德评价
  • 1篇道德评价体系

机构

  • 11篇中共河南省委...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省委

作者

  • 13篇叶光林
  • 1篇陶承德

传媒

  • 3篇学习论坛
  • 2篇理论前沿
  • 2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河南经济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理论视野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 1篇郑州工业高等...

年份

  • 3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约中西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2000年
叶光林
关键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社会主义因素的生长被引量:3
200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这些新变化未能触动资本主义的根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于人们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把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陶承德叶光林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事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因素社会生活
马克思“东西方理论”与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99年
马克思“东西方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是在经济落后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如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东西方理论”去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个理论误区的分析,揭示了传统模式社会主义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科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叶光林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理论
论WTO与中国特色
2002年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之中 ,“入世”给中国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这种挑战既有经济上的 ,也有政治上的 ,还有文化上的。本文认为 ,社会主义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过程中 ,避免被资本主义“同化”的趋向 ,必须保持自己的“中国特色”。为此必须做到 :一是坚持发挥我们的政治理论优势 ;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抓住机遇 ,发展自己 ;三是越是扩大对外开放 ,越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叶光林
关键词:WTO经济一体化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探析
2004年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把握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性。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渐进发展和协调发展。
叶光林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协调发展
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被引量:7
2003年
我国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 ,并且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制约。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必须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理清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叶光林
关键词:文化文化管理体制文化产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2003年
从分析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入手,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共产党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能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二是共产党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能否保持先进性的关键,它关系到我们的改革开放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三是共产党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也是我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四是搞好党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叶光林
关键词:共产党社会主义历史命运
重构现代中国道德文化体系的理性思考被引量:1
2002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滑坡”的现象。新旧体制转换带来了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使现代中国人承受着新旧道德的冲突,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这种困境表现为道德评价失落、价值取向紊乱、各式各样的非道德主义泛滥、道德控制机制弱化、道德教育扭曲变形等。要克服当代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必须重建与现代化目标相一致的新型的道德文明,重建现代中国的道德文明,必须建立一个适合道德建设创新需要的道德评价体系,必须加强道德立法、借助法律文明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其支撑。
叶光林
关键词:道德危机道德文明伦理精神道德评价体系社会环境
知识经济对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
2001年
本文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对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并提出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具体构想:①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制定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③加快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进程。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叶光林
关键词:知识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景
2004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旨是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而搞好党的建设 ,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新世纪社会主义将会出现如下趋势与特征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会在更高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主要不是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的增加 ,而主要表现在“点”的繁荣和“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社会主义与科技革命相结合 ;社会主义与世界潮流相结合。
叶光林
关键词:世界社会主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