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国安

作品数:349 被引量:41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65篇期刊文章
  • 141篇专利
  • 3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7篇核科学技术
  • 64篇理学
  • 34篇化学工程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冶金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7篇萃取
  • 48篇乏燃料
  • 39篇
  • 37篇核燃料
  • 32篇乏燃料后处理
  • 31篇熔盐
  • 31篇硝酸
  • 30篇PUREX流...
  • 29篇
  • 27篇核燃料后处理
  • 25篇金属
  • 24篇电解
  • 24篇动力学
  • 23篇离子
  • 21篇PU
  • 17篇锕系
  • 16篇电化学
  • 16篇甲基
  • 13篇亚硝酸
  • 12篇色谱

机构

  • 336篇中国原子能科...
  • 14篇上海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上...
  • 8篇四川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核四〇四有...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 1篇中国核工业集...

作者

  • 340篇叶国安
  • 163篇何辉
  • 80篇唐洪彬
  • 51篇林如山
  • 49篇肖松涛
  • 46篇刘协春
  • 41篇张虎
  • 37篇常尚文
  • 37篇李斌
  • 35篇李峰峰
  • 34篇张先业
  • 33篇欧阳应根
  • 33篇罗方祥
  • 31篇李高亮
  • 30篇蒋德祥
  • 28篇于婷
  • 26篇刘占元
  • 24篇郭建华
  • 23篇兰天
  • 19篇周贤明

传媒

  • 71篇核化学与放射...
  • 48篇原子能科学技...
  • 5篇无机盐工业
  • 4篇辐射研究与辐...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湿法冶金
  • 3篇广东化工
  • 3篇核电工程与技...
  • 3篇全国核化学化...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中国核学会2...
  • 2篇现代化工
  • 2篇核科学与工程
  • 2篇黑龙江冶金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中国核电
  • 2篇全国核化学化...
  • 1篇电化学
  • 1篇稀土
  • 1篇化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26篇2023
  • 19篇2022
  • 21篇2021
  • 37篇2020
  • 26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15篇2016
  • 17篇2015
  • 16篇2014
  • 20篇2013
  • 17篇2012
  • 14篇2011
  • 14篇2010
  • 4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3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催化活性物质的制备:利用适宜的方法制备同位素组成和/或丰度改变的催化活性物质或其化合物;(2)催化剂的制备:利用各催化活性物质或其化合...
肖松涛欧阳应根叶国安刘协春王玲钰
文献传递
硝酸溶液中U(Ⅳ)、U(Ⅵ)和Pu(Ⅲ)的二次微分光谱及其同时测定被引量:1
1996年
研究了HNO3介质中U(Ⅳ)、U(Ⅵ)和Pu(Ⅲ)的微分光谱和吸收光谱,讨论了N ̄+、NO和HNO_3浓度变化对这三种离子二次微分光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U、Pu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在硝酸介质中同时测定U(Ⅳ)、U(Ⅵ)和Pu(Ⅲ)的适宜硝酸浓度范围为2.5-3.0mol/l,相对偏差<5.0%。对U(Ⅳ)、U(Ⅵ)和Pu(Ⅲ)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1、1和0.5mmol/l。
叶国安赵燕菊庄维新
关键词:
一种熔盐过滤系统及过滤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熔盐过滤系统及过滤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升降装置、收集装置和过滤装置,其中,过滤装置设置在收集装置之上,用于过滤熔盐;收集装置用于收集过滤后的熔盐;加热装置配置为用于对过滤装置进行加热和保温;升降装置...
杨明帅许恒斌沈振芳晏太红王长水叶国安贾艳虹肖益群何辉宋文臣李迅张凯宋鹏
直接测定多组份的微分谱解谱分析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测定多组份体系而不需分离,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微分谱解谱的分析方法。它可测定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确定的吸收谱,且在多组份共存时,吸收谱不变的物质。本发明设计的程序可与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配合使用。本方...
庄维新叶国安黄立峰孙红芳吕忆民田果成程微微赵燕菊
文献传递
铀、钚氧化物氯化溶解技术进展
2022年
氧化物的溶解过程是氧化物乏燃料熔盐电解干法后处理工艺的关键步骤,溶解产物将为后续铀钚的分离回收提供原料。氧化物在熔盐体系中溶解度和溶解速率一般较小,为满足工艺需要,通常需要引入氯化试剂。使用不同的氯化试剂,其溶解机理有较大差异。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分析比较了各种氯化试剂在氯化过程中相关原理及特点,为我国开展铀、钚氧化物氯化溶解的研究提供指导。
孟照凯林如山陈辉宋文臣王长水何辉叶国安
用双三唑吡啶-硝酸溶液从TODGA-HDEHP混合有机相中反萃取241Am和152Eu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了以2,6-二[1-(羟丙基)-1H-1,2,3-三嗪-4-基]吡啶(PTD)的硝酸溶液为水相,从TODGA-HDEHP负载有机相中反萃取241 Am和152 Eu,考察了两相混合时间、水相初始硝酸浓度、水相PTD浓度和温度对241 Am和152 Eu反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萃取反应在5min内即达平衡;D(241 Am)和D(152 Eu)随水相HNO3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152 Eu与241 Am分离系数在硝酸浓度为0.3mol/L时达最大。斜率分析结果表明:241 Am与PTD形成1∶1和1∶2配合物,152 Eu与PTD形成1∶1配合物;PTD反萃取241 Am和152 Eu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152 Eu与241 Am分离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吴芳芳贾红伟吕洪彬苏哲谢书宝何辉叶国安
关键词:AM反萃取
金属乏燃料干法后处理熔盐电解槽电场分析
2023年
为支持乏燃料熔盐电解精炼设备的放大设计与优化,基于Maxwell原理和电化学理论,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方法,研究建立了10 kg/批次金属乏燃料熔盐电解精炼设备纯电场和电化学场数值模型,并对国外相对成熟的方形电解槽和圆台形电解槽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和比较,包括电解槽结构、电极间距、阴极形状等因素对电解槽电场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方形电解槽的电流效率等经济性能较优,圆台形电解槽的反应电流密度等电化学性能较优;方形电解槽中,平板阴极的电流效率等经济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均优于棒状阴极;电极间距在10~40 mm的研究范围内,两种电解槽的反应电流密度等电化学性能随电极间距的增大变化均不明显,但电解槽的电流效率等经济性能和热稳定性显著减弱。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所建模型预期可较好反映熔盐电解精炼过程。
钟振亚林如山洪业张磊陈永利唐洪彬叶国安
关键词:熔盐电解槽电场
一种氯化镁的简易脱水工艺及分析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为建立一种简易的氯化镁脱水工艺,开展了市售无水氯化镁的脱水工艺及相应水解产物的分析方法研究,重点考察了脱水气氛和温度程序对氯化镁脱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碱滴定法可准确、快速地测定氯化镁水解产物的含量,氯化镁在真空和氩气保护气氛中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但氩气保护气氛中氯化镁的水解程度较低。
李迅叶国安胡晓丹林如山何辉
关键词:氯化镁脱水氩气水解
乙羟肟酸消除Zr 界面污物的研究
在模拟高放废液中加入AHA避免了酰胺荚醚(TBOPDA)萃取模拟高放废液过程中的界面污物.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高放废液中加入AHA可以显著降低Zr(Ⅳ)在两相的分配比,但Pu(Ⅳ)的分配比仍然足够大,不会影响酰胺荚醚...
叶国安石伟群唐洪彬
关键词:界面污物高放废液萃取反萃
文献传递
一种多孔氧化镁陶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高温熔盐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孔氧化镁陶瓷的制作方法。所述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氧化镁粉末、造孔剂、粘结剂在分散剂中混合均匀;(2)混合物干燥后用球磨机粉碎,过筛所得粉末装入模具压制成陶瓷素胎;(3...
肖益群程仲平叶国安何辉姚本林贾艳虹林如山
文献传递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