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建新

作品数:56 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13篇胰腺
  • 8篇胰腺炎
  • 8篇腺炎
  • 8篇免疫
  • 7篇腺癌
  • 7篇基因
  • 5篇沙利度胺
  • 5篇慢性
  • 4篇胰腺癌
  • 4篇消化系
  • 4篇减毒
  • 4篇分子
  • 4篇癌细胞
  • 3篇胆管
  • 3篇胆管造影
  • 3篇胰胆管
  • 3篇胰胆管造影
  • 3篇抑瘤
  • 3篇增殖

机构

  • 56篇苏州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常熟市第一人...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盛泽医院
  • 1篇苏州市第九人...

作者

  • 56篇叶建新
  • 22篇陈卫昌
  • 8篇丁云芳
  • 5篇祝建红
  • 5篇许春芳
  • 4篇张学光
  • 4篇仉元亭
  • 4篇张光波
  • 4篇朱宏
  • 4篇史进方
  • 4篇缪竞诚
  • 3篇武庆斌
  • 3篇任大明
  • 3篇夏婷婷
  • 3篇张芳
  • 3篇高楠
  • 3篇盛伟华
  • 3篇杨吉成
  • 2篇李锐
  • 2篇蒋敏

传媒

  • 6篇苏州大学学报...
  • 5篇江苏医药
  • 5篇中华胰腺病杂...
  • 4篇苏州医学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大鼠4-1BBL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4-1BBL对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4-1BBL并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和荧光显微镜分别检测4-1BBL基因转录和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HepG2细胞与DC共培养2 d后表面CD80及MHC-Ⅱ的表达,ELISA测定共培养上清中IL-6和IL-12的含量。结果:成功构建pIRES2-EGFP-4-1BBL重组表达载体并在HepG2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重组大鼠4-1BBL能促进骨髓来源DC表面MHC-Ⅱ、CD80分子表达和分泌IL-6、IL-12(P<0.05)。结论:重组大鼠4-1BBL具有促进骨髓来源DC成熟的功能。
叶建新陈卫昌张学光张光波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
沙利度胺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T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T淋巴细胞表型的改变及沙利度胺(反应停)对其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S组)、干预组(T组)和假手术组(C组),每组18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方法建立SAP动物模型,SAP建模1h后用沙利度胺200mg/kg灌胃作为T组,开腹翻动胰腺后随即关腹作为C组。各组分术后3、6、12h3个时间点,处死大鼠收集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CD4+CD25+及CD3+-ICOS+的T细胞水平变化,对胰腺行常规病理学检测并评分。结果 (1)S组和C组相比,CD4+T细胞在3、6h明显增高,12h明显降低(均P<0.05);CD8+T细胞在6、12h明显下降(均P<0.05);CD4+CD25+T细胞在3、6、12h明显下降(均P<0.05);CD3+-ICOS+T细胞在6、12h明显下降(均P<0.05)。(2)T组和S组相比,CD4+T细胞在6h明显降低,12h明显增高(均P<0.05);CD8+T细胞在12h明显增高(P<0.05);CD4+CD25+T细胞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ICOS+T细胞在12h明显增加(P<0.05)。(3)在3个时间点时S组的胰腺病理评分均较C组明显增高,T组较S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沙利度胺的干预具有改善SAP时免疫紊乱的作用。
祝建红陈卫昌叶建新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免疫紊乱沙利度胺
α-硫辛酸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肺损伤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核因子κB(NF—κB)在SAP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α-硫辛酸(α-lipoicacid,ALA)属于维生素B的一类化合物,是已知抗氧化剂中作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具有抑制NF-κB的作用,在改善人的体质、抗氧化,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多种疾病方面备受关注。本实验应用ALA干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观察其对ANP并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孙楹杨淑丽叶建新祝建红陈卫昌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Α-硫辛酸肺损伤糖尿病并发症NF-ΚB
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诱导培养从大鼠管状骨中提取的骨髓细胞5 d后,将细胞分成脂多糖(LPS)刺激组和未刺激组(对照组),48 h后进行形态学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和CD80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6和IL-12的含量。结果培养的大鼠骨髓细胞具有树突状突起,具有DC的典型形态。培养7 d后,对照组MHC-Ⅱ、CD80表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3%和29.1%,LPS刺激组MHC-Ⅱ、CD80表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9%和73.5%;LPS刺激组IL-6和IL-12含量高于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DC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成熟的方法;在分化成熟过程中,DC在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上均发生了变化。
叶建新陈卫昌黄小平高楠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
胃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共信号分子ICOS/ICOSLmRNA表达的研究,
2010年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方法检测共信号分子ICOS及其配体ICOSL在胃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以探讨共信号分子ICOS/ICOSL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42例(年龄39~85岁)未接受放、化疗等抗癌治疗,并经病理切片确诊的胃腺癌初诊患者,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癌变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每个组织标本中总RNA后,采用RT-PCR法逆转录为cDNA,再以cDNA为模板,经Taqman探针PCR方法扩增每个标本的ICOS/ICOSLcDNA目的片段,得到组织标本中ICOS/ICOSL mRNA的绝对表达量(copies/mL)。结果: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ICOS及ICOSLmRNA表达量在患者不同性别(2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3组:<60岁19例,60~70岁14例,>70岁9例)、癌细胞分化程度(2组:高分化、中分化11例,低、中低分化31例)、肿瘤分期(4组: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24例,Ⅳ期9例)及淋巴结肿瘤转移(2组:无转移7例,有转移35例)等分组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患者癌组织ICOSL mRNA的表达量(4.39±0.54 Log copies/mL)和癌旁组织ICOSL mRNA的表达量(4.55±0.47 Log copies/mL)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腺癌癌组织中ICOS mRNA表达量(4.44±0.62 Log copies/mL)和相应癌旁组织ICOS mRNA表达量(4.76±0.66 Log copies/mL)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D5)。结论:胃腺癌组织中ICOS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这可能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
赵琳史进方顾国浩蒋敏陈永井张光波叶建新陈卫昌
关键词:ICOSMRNA胃腺癌
十二指肠副乳头球部异位致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1例报告
2018年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上腹痛的常见原因,强效抑酸药及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药物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其发病率及并发症,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过严格抗溃疡治疗后,溃疡仍然存在或症状反复,
段小青李秋瑾丁飞叶建新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脾破裂术后并发胰瘘及梗阻性黄疸1例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男性,82岁,因"突发上腹痛1 d"入院,CT提示脾破裂、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入院后行急诊剖腹探查及全脾切除术,术后发生胰瘘及梗阻性黄疸,先后共行3次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成功解决梗阻性黄疸与胰瘘。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主胰管型IPMN恶变,并以罕见的脾破裂为首诊表现。
黄一琦龙小敏朱丽花蔡海山薛小峰仇俊毅叶建新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胰瘘全脾切除术脾破裂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pIRES2-EGFP-4-1BBL质粒的导入对减毒沙门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4-1BBL转入对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4-1BBL通过两步电转化获得含pIRES2-EGFP质粒的SL3261,接种于LB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特性、革兰染色观察其形态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其表面抗原变化。利用该重组菌体外感染HepG2细胞,观察其对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含pIRES2-EGFP-4-1BBL质粒SL3261在体外生长繁殖较原细菌慢,革兰染色呈阴性丝状菌体,含pIRES2-EGFP-4-1BBL质粒的SL3261 A-F多价、O4菌体和H1鞭毛抗原和SL3261完全一致;体外感染HepG2能力,SL3261为201±46 CFU/200HepG2细胞,SL3261-pIRES2-EGFP为163±37,而SL3261-pIRES2-EGFP-4-1BBL为158±32,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导入pIRES2-EGFP-4-1BBL质粒对SL3261的生长和形态有部分影响,而表面抗原以及侵入HepG2细胞的功能不变,该结果为含pIRES2-EGFP-4-1BBL质粒SL3261疫苗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依据。
仉元亭叶建新陈卫昌张学光任大明
关键词:减毒沙门菌生物学行为
1例门静脉血管瘤致梗阻性黄疸并Glisson鞘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2017年
探讨门静脉血管瘤致梗阻性黄疸并Glisson鞘内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门静脉血管瘤致梗阻性黄疸并Glisson鞘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中上腹疼痛2 d就诊,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门静脉右支局限性不规则扩张血管瘤;CT门脉期和门脉重建影像于血管瘤下缘见椭圆形囊状低密度影,内见部分强化,肝内可见条索状和点状高密度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于肝门部胆管见一外压形狭窄。诊断为门静脉血管瘤致梗阻性黄疸并血管瘤破裂Glisson鞘内出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见肝门部胆管狭窄,导丝进入肝内胆管时易折回,调整方向后进入肝内胆管造影示肝内胆管扩张,后沿导丝置入塑料支架,次日复查胆红素下降约30%,且临床症状好转,后期胆红素水平在低值附近波动,血红蛋白、血浆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1个月后胆红素水平基本正常。结论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MRI及MRCP检查,是门静脉血管瘤、梗阻性黄疸、血管瘤破裂Glisson鞘内出血的主要诊断手段,ERCP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本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丁飞蒋今尧李秋瑾段小青叶建新
关键词:血管瘤黄疸梗阻性黄疸血管瘤破裂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新型内镜扩张球囊在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内镜扩张球囊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安全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传统方法取出失败的1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异物8例,胃石2例,内镜扩张球囊辅助胃镜取出异物,观察操作成功率、异物取出所用时间、视野清晰度、黏膜损伤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5例颈段异物顺利取出;3例胸段异物中,1例位于左锁骨下动脉附近(约5.0 mm),局部麻醉下取出;1例位于主动脉弓附近(约3.5 mm),静脉麻醉下取出;1例位于主动脉弓附近(约1.9 mm),在介入联合气管插管下取出;2例胃石,均为BillrothⅠ术后,1例通过取石网篮、圈套器顺利取出;另1例胃石排入小肠出现肠梗阻,行手术取出。所有患者均未造成二次损伤。结论内镜扩张球囊辅助胃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尤其对于常规方法无法取出的异物,避免了直接取出时的二次损伤。其操作简单、实用、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丁飞王石鸣魏宁心朱丽花陆建英叶建新陈卫昌
关键词:食管异物胃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