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吕双兵

吕双兵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油气
  • 4篇油田
  • 3篇断层
  • 3篇油气藏
  • 3篇输导
  • 3篇输导体系
  • 3篇盆地
  • 3篇气藏
  • 2篇杏北油田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圈闭
  • 2篇成藏
  • 1篇低序级断层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震反演
  • 1篇地震反演技术
  • 1篇地震属性
  • 1篇地震子波
  • 1篇断层解释
  • 1篇断层识别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新疆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9篇吕双兵
  • 2篇高先志
  • 1篇沈楠
  • 1篇张秀丽
  • 1篇王彦辉
  • 1篇姜岩
  • 1篇何万军
  • 1篇牛新
  • 1篇王凤英
  • 1篇朱映康
  • 1篇李操
  • 1篇李丙喜
  • 1篇李雪松
  • 1篇王磊

传媒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第四届全国油...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构造样式与圈闭作用被引量:16
2007年
为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样式与圈闭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前人的研究,重新对准南前陆冲断褶皱带的构造样式进行划分.分析断裂的剖面组合特征及平面分布形态和不同构造样式形成的圈闭要素.结果表明,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在未受断裂改造和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圈闭有效;厚薄叠加型构造样式形成的圈闭,其上下不叠置,较为发育;薄薄叠加型构造样式形成的圈闭,含油气性较好.
王磊吕双兵朱映康
关键词: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圈闭
低级序断层识别技术及在杏北油田的应用
对于高级序断层(断距在几十米)的解释,可直接在地震剖面上进行解释;而对于低级序断层(断距接近或小于地震分辨率λ/4的断层)的识别和解释,常规的解释方法就非常困难。本文采用相干体切片、蚂蚁体、倾角检测等技术和多体融合等手段...
吕双兵
关键词:油田勘探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地震属性
文献传递
阿克库勒凸起输导体系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效应被引量:7
2007年
针对塔里木盆地多油源、多旋回和多期生烃的特点,从油气成藏系统化、动态化角度综合运用输导体静态组合和演化动态的分析方法,根据阿克库勒凸起构造发育史及成藏过程将本区输导体系划分为加里东中、晚期限制性横向为主输导网络模式、海西期—印支期非限制性输导网络模式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局部限制性横向输导为主输导网络模式。具体研究该区轮南、轮西和塔河三个典型油气藏的输导体系,分析了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输导体系与油气藏成藏规律之间的关系,认识了阿克库勒凸起复杂的油气运聚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规律,为发现油气富集区提供了理论模式。
吕双兵高先志何万军沈楠牛新
关键词:阿克库勒凸起输导体系轮南油田塔里木盆地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分析与应用被引量:14
2009年
以薄层砂体的识别为目的所进行的地震反演,通常由于地震频带宽度的限制,采用普通地震资料直接进行反演的结果,其精度和分辨率都不能满足油田开发对簿砂层识别的要求。然而,采用测井资料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成分补充地震资料有限带宽的不足,综合地质认识等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波阻抗资料。根据XX地区X56区块实际资料情况和地质特点,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其进行了储层反演,反演结果与钻井情况符合良好,为该油藏开发方案部署和油田生产提供依据。
吕双兵张秀丽
关键词: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地球物理地震子波储层预测
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模式被引量:17
2006年
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古生界存在砂岩输导层、不整合输导层、碳酸盐岩深埋藏岩溶型输导层和断层输导层等多种输导层类型,它们在空间上构成了不同的输导结构样式,从而决定了塔中地区不同层系油气藏的类型和油气运聚特点。在石炭系、志留系、泥盆系地层中发育砂层、不整合输导层,油气以横向运聚为主,主要形成背斜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在奥陶系地层中发育2种运聚模式:①断层垂向输导、不整合侵蚀岩溶带横向汇聚的运聚模式;②碳酸盐岩内幕岩溶带自生自储运聚模式,形成古潜山型和内幕溶蚀型岩性地层油气藏。
高先志吕双兵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油气藏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不整合古生代
大庆长垣油田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及效果被引量:10
2017年
结合密井网开发区井断点数据准确、齐全,高密度地震资料品质高、断层反射特征清晰两方面的优势,综合测井、地震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阐述了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技术。该技术包括断层三维识别技术、井震结合断层空间定位、断层假象密井网验证、区分小断层与岩性变化的地震响应特征、井震解释垂向断距对比等内容。通过在长垣油田多个区块的应用,落实了大断层的空间位置,对大断层下盘的断层假象的认识更清楚,小断层解释更准确,整体上提高了各类断层的解释精度。在井震结合断层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通过部署平行于断面的大斜度井挖掘断层附近的剩余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李操周莉莉姜岩王彦辉李雪松吕双兵
关键词:井震结合断层解释
井震联合断层识别技术及其应用——以杏北油田为例被引量:11
2015年
小断层是影响开发后期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挖潜和注采调整关系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因此,油田开发后期对精确描述井间小断层的位置和走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测井资料描述断层和储层特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断点组合、井间断层延伸长度、平面位置以及井间砂体连续性等方面,还需要井震结合进一步深入研究.采用更真实融入噪音的地震正演模型分析小断层识别的可行性出发,利用三维化、多手段的断层分级识别描述集成技术,形成"先大后小、先简单到复杂、三维可视组合、井震精细甄别"的小断层精细构造解释方法,通过三维地震像素处理和地震属性处理技术,进行断层增强和放大等手段,结合井震标定精细甄别确定小断层,有效解决密井网油田复杂地质条件的断层问题.对寻找断层附近、井间砂体及过渡带外扩潜力,进一步深化高含水老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精细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吕双兵
关键词:断层相干性正演模型杏北油田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典型油气藏形成特征对比研究——以塔河和哈得逊油田为例
以改造型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塔里木台盆区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和哈得逊石炭系碎屑岩油气藏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油气均来源于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和满西斜坡带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生烃时期为加里东中晚...
吕双兵
关键词:油气藏输导体系成藏模式
塔河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成藏体系浅析
2009年
以油气成藏体系理论为指导,对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塔河地区早古生代成藏体系的油气来源于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和满西斜坡带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油气先充注塔河南部古岩溶和礁滩相储集空间中形成古油藏,海西末期断裂和不整合面连通油源,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遇见不整合面和高效砂岩输导体作侧向运移,进入塔河主体的以海西早期岩溶为主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孔、洞、缝储集体。喜山期烃源岩再次成熟,成熟—高成熟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同时受到东南方向局部地区的高成熟气侵入。结果表明,塔北早古生代成藏体系的烃源岩、输导体系和圈闭均为分离状,油气来源单一,为塔北早古生代单源三位成藏体系。
李丙喜吕双兵王凤英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藏烃源岩圈闭成藏体系塔河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