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辰玮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韧带
  • 4篇前交叉韧带
  • 4篇交叉韧带
  • 4篇儿童
  • 3篇血浆
  • 3篇血小板
  • 3篇愈合
  • 3篇肱骨
  • 3篇肱骨髁
  • 3篇骨愈合
  • 3篇骨折
  • 3篇关节
  • 3篇富血小板
  • 3篇富血小板血浆
  • 2篇韧带重建
  • 2篇上骨折
  • 2篇石膏
  • 2篇手法
  • 2篇前交叉韧带重...
  • 2篇屈肘

机构

  • 10篇福建中医药大...
  • 3篇解放军第17...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吕辰玮
  • 5篇林伟栋
  • 4篇庄志强
  • 4篇黄庆生
  • 3篇翟文亮
  • 3篇丁真奇
  • 2篇高跃川
  • 2篇郑燕梅
  • 1篇郭以河
  • 1篇陈振南
  • 1篇练克俭
  • 1篇郑佳鹏
  • 1篇陈定家
  • 1篇叶臻
  • 1篇陈盛
  • 1篇郑亚明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屈肘旋前位固定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屈肘旋前位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预防肘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肱骨髁上骨折Mclntyre分型Ⅱ-Ⅲ型的患儿,分为屈肘旋前位石膏固定组(治疗组)和屈肘中立位石膏固定组(对照组)各30例。在复位后、随访期间及解除外固定3个不同时间段测量肘关节提携角(C角)及Baumann角(B角),对比两组的肘内翻发生率,末次随访进行Flynn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治疗组肘内翻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为13.33%(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B角为(79.0±3.0)°、C角为(8.0±2.3)°,对照组B角为(80.0±2.7)°、C角为(9.0±5.2)°;至解除外固定时,治疗组B角为(80.0±2.5)°、C角为(6.0±3.5)°,对照组B角为(82.0±3.5)°、C角为(7.0±3.7)°;治疗组不同时间段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时间段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解除外固定时间段,两组B、C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肘旋前位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可有效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
庄志强洪嘉志林伟栋吕辰玮欧清彬黄庆生沈鸿辉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儿童
章氏理筋手法治疗膝痹病162例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章氏手法治疗结合患者功能锻炼治疗膝痹病(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章氏手法结合患者功能锻炼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62例患者,临床控制123例(75.92%),显效30例(18.52%),有效5例(3.09%),无效4例(2.47%),总有效率为97.53%。结论章氏手法结合患者功能锻炼治疗膝痹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陈定家郑亚明叶臻何亚标陈盛吕辰玮
关键词:功能锻炼
下肢洗伤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利用关节镜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己日渐普及。该手术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亚于手术本身。临床实践发现,由于早期锻炼所致的疼痛、关节积液、持续性炎症等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康复方案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手术的疗效。...
吕辰玮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屈肘旋前位石膏外固定在儿童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在手法整复成功基础上,对比屈肘旋前位与中立位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GartlandⅡ型的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72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屈肘旋前位及中立位固定。在复位后、固定2周后及解除外固定3个不同时间点测量Baumann角,对比两组的肘内翻发生率,末次随访进行Flynn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最后出现肘内翻的有3例,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最后出现肘内翻的有6例,发生率为16.67%;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及解除固定两个时间段,两组B角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末次随访Flynn评分疗效优良率为94.4%,而对照组Flynn评分疗效优良率为77.8%,两组的疗效对比,(χ2=6.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屈肘旋前位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可有效减少Baumann角的增大,提高肘关节Flynn评分。
林伟栋吕辰玮庄志强洪嘉志黄庆生沈鸿辉陈振南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石膏外固定肘内翻畸形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法治疗儿童多向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多向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0月本组收治的多向不稳定型(GartlandⅣ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麻醉下手法整复及C臂机辅助下经皮穿克氏针固定的方法,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肘内翻发生率及肘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复位成功,无一例采用切开复位,所有34例随访6~18个月,平均(8.5±1.6)个月,均达骨性愈合,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发现针眼感染、Volkmann挛缩、骨化性肌炎,Flynn评分标准,优30例,良4例,总优良率100%。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多向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符合小儿骨科治疗原则,熟练的团队配合是术中操作成功的关键。
吕辰玮林伟栋沈鸿辉庄志强洪嘉志黄庆生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法
富血小板血浆与异体脱蛋白骨复合物颗粒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异体脱蛋白骨(DPB)复合物颗粒促进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接受ACL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ACL重建术,实验组在两端骨隧道中填充入PRP+DPB复合物颗粒,术后6个月行CT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出骨隧道扩大数值,并行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结果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1.8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CT测量的骨隧道直径扩大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PRP+DPB复合物颗粒可促进ACL重建术后骨腱愈合,减少骨隧道扩大,临床效果满意。
郑佳鹏翟文亮丁真奇练克俭吕辰玮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腱骨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与脱蛋白骨复合物能增强早期腱-骨界面的愈合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单独使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已被证实并不能提高骨再生能力,且容易在关节液破坏下迅速流失或失活。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与脱蛋白骨复合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腱-骨界面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后3组建立自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模型,模型组骨隧道中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植入脱蛋白骨与富血小板血浆+脱蛋白骨复合物。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4周时,各组拉力卸载方式主要是移植肌腱从骨隧道中拔出;8周时,实验组以肌腱体部撕裂为主,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部分仍从骨隧道拔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周时,各组多数见肌腱体部撕裂。治疗后4,8周时,实验组最大抗拉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模型组(P<0.05);12周时,各组最大抗拉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周时,实验组最大抗拉载荷仍明显小于正常组(P<0.01)。各组刚度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富血小板血浆与脱蛋白骨复合物能够增加早期腱-骨界面的力学强度。
翟文亮吕辰玮丁真奇高跃川郑燕梅
关键词:脱蛋白骨富血小板血浆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生物力学
葛根汤并枕颌带牵引治疗风寒束表型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枕颌带牵引治疗风寒阻络型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的59例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均采用持续枕颌带牵引法治疗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汤中药内服。通过收集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天、1周及2周后的Wong-Baker疼痛面部评分、寰枢椎旋转活动角度(range of motion,ROM),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ADI)及两侧寰椎侧块与齿状突间隙的差值(varianee of bilateral lateral atlanto-dental space,VBLADS)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患儿在经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后各时间段WongBaker疼痛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颈椎活动均明显改善,各时间点ROM对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两组ADI及VBLADS均较前减小(P <0.05),但两组在治疗后的ADI对比显示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136> 0.05),在治疗后的VBLADS对比中,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的对比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6,P <0.05)。结论葛根汤联合持续枕颌带牵引能较快地改善患儿的颈项疼痛及颈椎活动度,帮助患儿尽早恢复生活及学习。
洪嘉志黄炎强蓝蔚娴吕辰玮
关键词: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葛根汤枕颌带牵引
可重复性经皮跟腱松解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将可重复性经皮跟腱松解法运用于Ponseti的治疗方案中,探讨此法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收住的马蹄内翻足患儿共117例137足,均采用Ponseti方法进行治疗。在连续石膏矫形后,有102例116足(84.67%)存在足背屈受限大于15°,外展局限于70°内,均实施可重复性经皮跟腱松解术。术后穿戴支具定期随访。结果本组1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26.3个月。在所有117例的病例中,共有112例131足(91.97%)畸形得到满意矫正。在手术病例中,平均施行跟腱松解术1.4次。随访中,所有接受手术的患儿无一例出现跟腱不连续,已学步者步态正常。结论可重复性经皮跟腱松解法运用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矫正的治疗,效果满意,该法有助于Ponseti方案的成功。
洪嘉志吕辰玮庄志强林伟栋黄庆生沈鸿辉
关键词:马蹄足PONSETI方法跟腱矫形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对腱-骨愈合界面力学性能影响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生物力学拉伸试验后标本的腱骨界面、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异体脱蛋白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异体脱蛋白骨组(PRP+DPB组),异体脱蛋白骨组(DPB组),空白对照组。建立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肌腱重建ACL模型,前2组骨隧道内分别植入PRP凝胶与DPB复合物、DPB,空白对照组行单纯ACL重建。术后4、8、12、24周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单一轴向的拉伸试验)后,采用HE、Alcian blue、Masson染色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各组腱骨愈合、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组织学特点,分析各自的力学薄弱点。结果行拉伸试验后,术后4、8周各组标本肌腱移植物均从股骨隧道内断裂拉出,但PRP+DPB组术后8周时标本肌腱断裂处靠近股骨隧道内口,DPB组及空白对照组断裂部位位于隧道中段。术后12周时PRP+DPB组6个标本中有5个肌腱断裂部位在关节腔内部分,另2组仍从隧道内断裂拉出。术后24周时各组标本均在关节腔内部分断裂。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时PRP+DPB组HE染色见断裂层面在腱骨结合部,可见少许疏松的纤维组织,Alcian blue染色未见细胞异染,Masson染色见肌腱断端纤维排列紊乱,VEGF免疫组化染色见较多阳性细胞表达;DPB组及空白对照组断裂层面在腱骨界面,断端见瘢痕组织。术后8周时PRP+DPB组HE染色见断裂层面在隧道内口处腱骨结合部,可见较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Alcian blue染色未见细胞异染,Masson染色见肌腱断端纤维排列较前规则,VEGF免疫组化染色仍有较多阳性细胞表达,但较之前少;DPB组及空白对照组在靠近隧道中段处腱骨界面断裂,断端见疏松纤维组织。术后12周时PRP+DPB组肌�
翟文亮郑燕梅丁真奇吕辰玮高跃川郭以河
关键词:腱-骨愈合富血小板血浆前交叉韧带组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