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世强

作品数:29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骨折
  • 6篇股骨
  • 5篇脊髓
  • 5篇脊髓损伤
  • 4篇髓内
  • 4篇髓内钉
  • 4篇近端
  • 4篇老年
  • 4篇急性脊髓损伤
  • 3篇凋亡
  • 3篇入路
  • 3篇疏松性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3篇内固定
  • 3篇颈骨
  • 3篇颈骨折
  • 3篇骨密度
  • 3篇骨质

机构

  • 25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28篇吴世强
  • 8篇徐杰
  • 7篇柯庆峰
  • 6篇张小路
  • 5篇罗奋棋
  • 5篇郑煜晖
  • 4篇林院
  • 4篇王良铭
  • 3篇王文怀
  • 3篇陈守勃
  • 3篇戴章生
  • 2篇郑书兰
  • 2篇黄隆
  • 2篇周仕国
  • 2篇许双塔
  • 2篇叶晖
  • 2篇戴艺双
  • 2篇陈瑜萍
  • 2篇吴文华
  • 1篇何立江

传媒

  • 7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骨科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镜辅助复位与传统手法复位经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复位与传统手法复位经皮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2012年3月—2017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2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7例,胸腔镜辅助复位经皮髓内钉内固定)和对照组(15例,传统手法复位经皮髓内钉内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侧别、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价,分为主观评价指标(功能活动以及疼痛)及客观评价指标(肩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t=5.881,P=0.00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均获解剖复位,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对照组1例髓内钉取出困难,1例骨折不愈合;两组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4,P=0.453)。术后6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无需透视,临床疗效与传统手法复位手术相当。
方凯彬许双塔郑煜晖黄隆陈守勃吴世强王文怀
关键词:锁骨中段骨折胸腔镜髓内钉内固定
两种髓内钉固定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intertan nail,I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IF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月1月—2021年12月对114例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IN组58例,PFNA组56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45.3±8.0) min vs (49.6±7.9) min,P<0.05]、切口总长度[(4.5±1.2) cm vs (5.0±1.3) cm,P<0.05]、术中出血量[(81.7±10.3) ml vs (127.6±20.0) ml,P<0.05]、术中透视次数[(11.7±2.4)次vs (13.0±2.2)次,P<0.05]、扶拐下地时间[(6.5±1.2) d vs (7.6±1.4) d,P<0.05]、切口愈合时间[(12.0±2.3) d vs (13.4±3.1) d,P<0.05]、住院时间[(5.9±0.9) d vs (7.1±1.3) d,P<0.05]均显著优于IN组(P<0.05);两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外旋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颈干角、前倾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IN组TAD值[(23.4±2.5) mm vs (25.2±2.8) mm,P<0.05]显著小于PFNA组。[结论] IN与PFNA内固定术均可恢复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但PFNA治疗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更适用于耐受力差的老年患者,而IN髓内钉治疗具有更佳的生物力学优势。
吴世强白晓明王良铭柯庆峰郑煜晖
关键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经腋路内窥镜辅助下切除第一肋骨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报告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窥镜辅助下经腋路第一肋骨切除术治疗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14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14例患者症状完全解除,未见复发。4例第一骨间背侧肌萎缩者,有2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按照Wood等提出的评价标准评定:优11例(占78.6%),良3例(占21.4%)。结论经腋路内窥镜辅助下切除第一肋骨治疗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创伤小,伤口隐蔽,减压彻底,疗效满意。
徐杰吴世强林院罗奋棋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内窥镜
影响儿童桡骨颈骨折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73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3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病例资料,分析年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复位后X线检查情况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与预后相关,本组年龄≤10岁的儿童疗效优良率为87.3%,>10岁的儿童优良率为61.1%。骨折类型与疗效密切相关,95.0%的O’BrienⅠ型骨折疗效优良;O’BrienⅡ型和Ⅲ型骨折疗效优良率分别是87.0%和66.7%。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法,仅需石膏固定者优良率最高(96.2%),而需手术复位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钉固定者优良率只有72.3%;手术患者中经皮闭合复位固定的有80%的优良率;虽然术后影像学上评估切开复位骨折对位对线优于闭合复位,但优良率只有50%。结论儿童桡骨颈骨折的预后与年龄、骨折类型、处理方法等因素相关,小于10岁、骨折移位轻、需手术干预少者预后优良率高。建议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需要手术者尽量使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
吴世强徐杰林其仁叶晖
关键词:桡骨颈骨折预后儿童
颈椎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对颈椎骨折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开展围手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时间为界分为集束化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道护理,集束化组实施集束化呼吸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集束化组43例患者经围手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有5例出现肺部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痰栓性肺不张,3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合并呼吸功能衰竭);对照组22例患者,7例肺部并发症,其中3例出现痰栓性肺不张,4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合并呼吸功能衰竭),集束化组与对照组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手术期集束化呼吸道护理有助于降低颈椎骨折经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戴艺双郑书兰陈瑜萍吴世强
关键词:颈椎骨折颈髓损伤集束化护理肺部并发症
骨质疏松女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髋部骨密度差异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明确骨质疏松女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髋部骨密度差异,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与骨折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于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及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72例,其中无病史的原发骨质疏松患者109例、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39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24例。分别统计3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患病情况、骨折侧别、髋部各部位骨密度、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TX)、I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 propeptide,PIN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分别进行三组间及两两组间比较。结果三组间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67,P=0.072;F=0.882,P=0.416;χ^2=3.216,P=0.232),股骨颈骨折组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组间骨折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8,P=0.328),三组间髋部Ward区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37,P=0.056),髋部骨密度比较,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股骨转子间、髋部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25,P=0.001;F=8.668,P<0.001;F=9.657,P<0.001)。股骨颈骨折组、转子间骨折组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股骨转子间、髋部整体骨密度均小于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组与转子间骨折组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髋部整体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β-CTX、P1NP、维生素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组、转子间骨折组β-CTX、维生素D均小于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子间骨折与骨质疏松组P1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折组与转子间骨折组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髋部整体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骨质�
吴少明谢俊杰刘夏莹卢天祥吴世强吴文华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骨密度
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内侧入路在老年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初步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subvastus approach,SVA)与髌旁内侧入路(medial parapatellar approach,MP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完成初次TKA的69例病人资料(年龄均超过60岁),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SVA组和MPA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后可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术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病人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价病人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SVA组病人的手术切口长度为(11.48±1.35)cm,与MPA组的(15.24±1.41)c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1,P<0.001);两组间手术总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09,P=0.835;t=1.003,P=0.320);SVA组病人的术后直腿抬高时间为(1.52±0.62)d,MPA组为(2.61±0.9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2,P<0.001)。术后第3、7天SVA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优于MPA组,两组间比较,除外术后第7天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其他时间及状态下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7天,MPA组病人的膝关节ROM(89.09°±5.51°、93.03°±7.06°)均小于SVA组(96.36°±4.55°、96.36°±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42,P<0.001;t=1.991,P=0.049)。术后2周,MPA组病人的KSS评分为(72.42±4.35)分,小于SVA组病人的(78.79±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1)。术后第1、3、6、9个月,两组间KSS评分和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SVA对伸膝装置影响小,可促进置换后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快速恢复,减少疼痛,提高术后满意度。
张小路柯庆峰方凯彬施进兴吴世强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3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04月至2011年7月对3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获得4-2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2.5min。术中出血量为70-400mL,平均96.4mL。扶双拐下地时间为4-21d,平均10.7d。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1周。术中及术后随访未出现局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髋内外翻等畸形、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现象。按Sandez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优24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3.8%。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牢靠,疗效确切,微创,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等特点,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方式。
吴世强王文怀郑煜晖
关键词:骨钉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36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显微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对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的治疗水平。方法36例臂丛及周围神经鞘瘤患者在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神经鞘瘤。结果36例神经鞘瘤均完整切除,其中34例术后神经功能正常,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3个月-5年),尚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神经鞘瘤,能保全正常神经的功能,减少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治疗结果满意。
林院徐杰周仕国罗奋棋吴世强
关键词:神经鞘瘤周围神经显微手术电生理监测
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后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后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体重200~250 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脊髓损伤+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甲基强的松龙组)。每组10只。损伤后24小时将损伤平面上下0.5 cm的脊髓组织切取,进行RT-PCR反应。结果假手术组在术后24小时LCAT mRNA的表达的相对丰度为0.6743±0.0043,损伤组在伤后24小时LCAT mRNA的表达相对丰度降至0.0589±0.0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强的松龙组在伤后24小时LCAT mRNA的表达的相对丰度为0.7036±0.2225,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促进LCAT的表达,发挥保护作用,减少脊髓继发损伤。
徐杰罗奋棋吴世强
关键词:脊髓损伤基因表达RT-PCR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