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剑胜

作品数:54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动脉
  • 21篇冠状
  • 21篇冠状动脉
  • 11篇血管
  • 10篇介入
  • 8篇心病
  • 8篇心肌
  • 8篇冠脉
  • 8篇冠心病
  • 7篇动脉疾病
  • 7篇心律
  • 7篇造影
  • 7篇梗死
  • 7篇冠状动脉疾病
  • 6篇心肌梗死
  • 6篇心律失常
  • 6篇综合征
  • 6篇介入治疗
  • 5篇血清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31篇广东医学院
  • 15篇广东医学院附...
  • 4篇深圳福田人民...
  • 4篇深圳市福田区...
  • 3篇肇庆市第一人...
  • 1篇长春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54篇吴剑胜
  • 33篇胡雪松
  • 22篇许香广
  • 21篇黄建平
  • 16篇张新霞
  • 12篇张东辉
  • 10篇张新霞
  • 9篇魏文斌
  • 8篇苏永才
  • 8篇张东辉
  • 7篇胡淑芬
  • 6篇李松
  • 6篇李涛
  • 5篇方卫华
  • 5篇张国良
  • 5篇李松
  • 4篇胡雪松
  • 4篇张小乐
  • 4篇张焕基
  • 3篇张新霞

传媒

  • 16篇岭南心血管病...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南方护理学报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现代医院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9篇2004
  • 2篇200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酷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
2007年
苏永才吴剑胜黄建平张东辉胡雪松许香广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急性冠脉综合征亚临床型混合型高脂血症发作性胸闷反复胸闷
PON1基因多态性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目前对氧磷酶1(PON1)基因多态性研究位点主要包括编码区55位、192位等。最新研究表明,PON1L55M基因多态性和冠心病(C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CAD的关系尚有争议。此外,部分PON1启动子、种族、药物、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及乙醇等可能影响PON1基因多态性与CAD的关系。
吴曾繁吴剑胜胡雪松张新霞
关键词: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冠心病抗氧化活性
6900名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的心电图分析
2006年
目的:观察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异常心电图分布状况。方法:2004年对深圳市福田区部分事业单位6900例在职人员进行了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异常心电图分类统计。结果:在职人员正常心电图占86.25%.异常心电图占 13.75%.以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2.65%,窦性心动过速1.90%。窦性心律不齐1.20%,共5.75%)为最多.其次为 ST-T 改变(4.68%),早期复极综合征(1.02%),束支传导阻滞(0.45%).室性早搏(0.42%),肢导低电压(0.35%),房性早搏(0.26%),左心室肥厚(0.26%),左房肥大(0.25%),预激综合征(0.15%),房室传导阻滞(0.10%),心房颤动(0.01%)。异常心电图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9.98%:3.77%,P<0.01),结论:在职人员中男性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高于女性,ST—T 异常率达4.68%,故应定期行心电图普查.早期发现心血管病。
张新霞黄建平吴剑胜张东辉杨冀衡胡雪松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电描记术体格检查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50例患者的56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结果56处病变中,脂质斑块为41处(73.2%),大部分可见薄的纤维帽,偏心斑块47处(83.9%),向心斑块6处(10.7%),3处仅轻度内膜增生。面积狭窄百分率(58%±14%)。对IVUS示面积狭窄≥50%的37处、<50%的7处(78.6%)且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变行进一步介入治疗。1例患者在IVUS检查过程中出现冠状动脉痉挛现象,经处理后不良反应立即消失。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未出现严重心脏缺血事件。结论IVUS能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性质、狭窄程度和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安全性高。
李松张东辉杨冀衡裴晓阳王毓佳吴剑胜张新霞胡雪松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临界病变
ZEEK血栓抽吸导管对急诊PCI的血流保护和手术支出的影响
目的了解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对冠状动脉血流保护作用以及对手术医疗支出的影响。方法回顾2012年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心脏中心的PPCI病例,将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罪犯血管血流TIM12级或以下,或有血栓...
吴剑胜魏文斌程开诚胡淑芬吴施惠张东辉伍贵富
慢性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的检测
2004年
目的 :观察慢性冠心病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慢性冠心病 74例 (冠心病组 )与健康人 72例 (对照组 )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G、IgM的抗体滴度。 结果 :两组的血清肺炎衣原体IgG抗体滴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对照组与冠心病组肺炎衣原体总感染率分别为 72 %与 10 0 %,其中既往感染率分别为 72 %与80 %,急性感率分别为 0 %与 2 0 %。结论 :慢性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增高 ,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致病因素之一。
李涛黄建平许香广张国良吴正林胡雪松方卫华李松吴剑胜
关键词:衣原体肺炎荧光抗体技术冠状动脉疾病
可置入循环记录仪的临床应用报道被引量:1
2004年
  患者系32岁女性,因晕厥3次入院心内科.患者入院前1周在1天之内无任何诱因发生3次晕厥,持续1~30min自行恢复意识,当时无人在场.……
胡雪松张新霞张东辉吴剑胜黄建平许香广
Boomerang封堵器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新型血管止血装置Boomerang封堵器临床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288例,以Boomerang封堵器止血。分析置入成功率、止血成功率、人工压迫时间、卧床时间、...
吴剑胜魏文斌王毓佳张新霞胡雪松
文献传递
血清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为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 9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病例组 )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5 0例 ,急性心肌梗死组 4 2例患者 ,72例健康人 (对照组 )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 Ig G、Ig M抗体滴度。结果 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肺炎衣原体总感染率分别为 30 .6 0 %、86 %、88.1% ,其中既往感染率分别为 30 .6 %、6 2 .0 %、71.4 % ,急性感染率分别为 0 %、2 4 .0 %、16 .7% ;总感染率、既往感染率及急性感染率病例组明显增高 (优势比分别为 15 .15、4 .4 7、18.4 8,可信区间分别为 6 .9~ 33.2 9、2 .31~ 8.6 7、2 .4 1~ 14 1.73)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各亚组血清肺炎衣原体 Ig G抗体平均几何滴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Ig M抗体病例组仅 4例阳性 ,对照组无 1例阳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平均几何滴度及感染阳性率差别均无明显性。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肺炎衣原体感染率及血清肺炎衣原体平均几何滴度均较高 ,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是构成冠心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子 ,但抗体滴度与病情的进展无明显关系。
李涛吴正林许香广张国良黄建平胡雪松李松吴剑胜方卫华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内超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了解病变特点,指导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随访6-14个月,术后半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与同期非IVUS指导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对比。结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IVUS检查对可疑血栓病变、内膜溃疡、偏心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用IVUS检出的平均病变长度长于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生与IVUS检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IVUS组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心血管病再住院、再狭窄、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心血管死亡两组无差别。结论IVUS能精确分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病变特点,可以指导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治疗、改善短期和长期预后。
吴剑胜黄建平胡雪松张新霞李松张东辉许香广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