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峰
-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青年人才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细胞增殖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大肠腺瘤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对大肠腺瘤、腺瘤癌变组织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LP)及免疫组化EnvisionTM方法,对36例大肠腺瘤及12例腺瘤癌变的MS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组织MSI总阳性率18.75%(9/48),其中,两个位点以上7例阳性,阳性率为15.58%(7/48);一个位点2例阳性。MSI阳性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PCNA和Ki-67标记指数显著低于MSI阴性者(P<0.05)。结论:MSI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改变,MSI阳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较低。
- 周琪阎晓初梁后杰周进明吴峰柳凤轩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细胞增殖
- 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初步诊疗经验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的病因、发病过程、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3例男性肝移植术后并发HSOS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线资料特征、原发疾病、起病经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的特点,总结肝移植术后HSOS受者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HSOS发病率为1.7%(2/117);中位发病时间为15(13,50)d;临床表现主要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腹胀、纳差、乏力、黄疸、尿少、腹腔积液和胸腔积液等,部分合并有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HSOS受者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肝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通畅,但血流减慢,肝实质呈现不均匀回声改变。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呈现"花斑样""地图状"不均匀强化的特征性表现。肝穿刺活检表现为肝血窦明显扩张伴淤血,部分肝细胞肿胀、出血、坏死,肝小叶中心静脉管壁明显增厚,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3例受者出现HSOS后均调整了免疫抑制剂方案,将他克莫司调整为西罗莫司,并加用低分子肝素或联合利伐沙班抗凝溶栓治疗,同时给予甲泼尼龙调节免疫治疗,给予补充白蛋白、利尿、保肝、补液等对症治疗。2例受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治愈出院。1例受者因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HSOS是肝移植术后非常罕见但致命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及时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可以避免出现肝肾功能衰竭等不良预后,显著改善受者的生存。
- 蒋家云傅玉吴峰张城城刘炜欧晏娇张雷达
- 关键词:肝移植肝窦阻塞综合征腹水抗凝治疗
- 大肠腺瘤及癌变组织hMLH1和hMSH2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hMLH1和hMSH2基因在大肠腺瘤及其癌变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3例大肠腺瘤、20例腺瘤癌变和20例大肠癌组织hMLH1和hMSH2表达;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大肠腺瘤、腺瘤癌变和大肠癌组织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率逐渐降低,与正常大肠相比相差显著,随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其阳性率逐渐降低;大肠腺瘤、腺瘤癌变和大肠癌中hMLH1表达缺失者细胞凋亡指数较显著高于其阳性者,且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hMLH1-与hMLH1+组存在差异显著;而hMSH2-与hMSH2-间AI仅大肠腺瘤组有显著性差异,不典型增生Ⅰ、Ⅱ级组hMSH2-与hMSH2+间AI差异显著,而不典型增生Ⅲ级组hMSH2蛋白的表达阴性与阳性间A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或功能缺失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能系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且可能与大肠肿瘤细胞凋亡活性增加相关。
- 周琪阎晓初梁后杰彭秋平吴峰刘以淑高俊勇
- 关键词:错配修复基因细胞凋亡TUNEL
- VEGF-C基因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效果鉴定
- 2007年
- 目的:构建VEGF-C基因RNA干扰(RNAi)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以VEGF-C为靶基因,以pGenSil-l质粒为载体,设计构建重组体,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VEGF-C基因核苷酸序列,按照Tuschl设计原则,选择设计两条带发夹结构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到空载体pGenSil-l中,转化DH5α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将重组的pGenSil-VEGF-C质粒转染LOVO细胞48小时,检测其对LOVO细胞VEGF-C蛋白与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酶切鉴定筛选出的重组体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载体显著降低Lovo细胞VEGF-C的蛋白和mRNA表达,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结论:利用RNAi技术可成功构建抑制VEGF-C表达的小干扰RNA重组体。
- 周琪梁后杰阎晓初彭秋平周进明吴峰陈龙边志衡
- 关键词: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
- 大肠癌淋巴管生成与β-连环素异位表达的关系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情况与β-连环素(β-catenin)的关系。方法应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检测96例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的淋巴管密度,以CD31标记血管作对比研究;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肠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β-catenin呈细胞膜阳性表达,大肠癌β-catenin主要呈细胞核和/或细胞质的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67.71%;大肠癌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t=3.624,P<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组MLD显著高于非异位表达组(t=2.843,P<0.01)。结论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可能是诱导大肠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原因。
- 牟江洪向德兵周琪吴峰阎晓初肖华亮林俐
- 关键词:淋巴管生成Β-CATENIN微淋巴管密度肠肿瘤
- NRP2表达抑制对结肠癌细胞LoVo移植瘤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抑制Neuropilins-2(NRP2)基因表达对结肠癌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RNAi)下调结肠癌LoVo细胞株NRP2表达,接种NRP2 RNAi的LoVo细胞株于裸鼠,建立裸鼠结肠癌结肠原位移植瘤模型,分别观察移植后4、6、8和12周裸鼠结肠原位移植瘤淋巴管生成以及转移的情况。结果:成功建立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下调结肠癌LoVo细胞株NRP2表达能显著降低裸鼠结肠原位移植瘤的淋巴管密度以及远处转移。结论:抑制NRP2表达可以抑制结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和转移,它将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
- 周琪梁后杰阎晓初彭秋平周进明吴峰高俊勇刘以淑
- 关键词:RNA干扰移植瘤淋巴管生成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淋巴管内皮细胞骨架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恩度)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磁珠分选小儿包皮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并在光镜下观察和采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检测。设立对照组和恩度实验组,应用免疫荧光法和体外三维培养法来判定恩度对淋巴管内皮细胞有无抑制作用。结果:恩度实验组淋巴管内皮细胞骨架中微丝排列极性减弱或消失,微管无明显改变。恩度实验组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管状分支数量及管状结构形成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和体外成管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欧娟娟潘凤吴峰童晶涛陈克力梁后杰
- 关键词: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管生成
- 肝X受体β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肝X受体β(liver X receptorβ,LXRβ)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CR array、Western blot检测LXRs在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系中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LXRβ在52例日光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40例鲍温病(Bowen’s disease,BD)、60例cSCC中的表达,分析LXRβ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KC比较,A431细胞中LXRα、LXRβ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以LXRβ升高尤为显著。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LXRβ在AK、BD、cSCC中表达逐渐升高,以cSCC升高最明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瘤体大小、浸润深度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无关(P>0.05)。结论 LXRβ在鳞状细胞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均升高,且与肿瘤的增殖、分化相关。
- 何仁颖张斌吴峰李冉李漪倩周源何威
-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使用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lovo)在8只裸鼠结肠浆膜至黏膜逐层注射,以完成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制备,同时皮下种植8只裸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4、6、8、12周各组分别处死裸鼠2只,观察原位种植肿瘤的成瘤率、生长情况、转移率和腹水出现率。结果16只裸鼠实验期间无1只死亡,成瘤率为100%,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8/8),区域淋巴结转移率100%(8/8),肝转移率为100%(8/8),肺脏转移率为75.0%(6/8),腹膜转移率为75.0%(6/8),腹水出现率为27.5%(3/8)。皮下种植组未见转移。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该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临床病程非常相似,为研究人结肠癌转移机制和干预措施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 周琪梁后杰阎晓初边志衡周进明彭秋平吴峰潘凤
- 关键词: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
- 外周动脉反应性充血指数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对比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和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水平,探讨RHI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冠心病病情评估、调脂治疗评价、预后评估提供临床手段。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患者195例,其中男性115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61岁,中位年龄60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9例)及对照组(66例)。冠心病组进一步按照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脉协同研究积分法(SYNTAX积分)分为低积分组、中积分组和高积分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EPCs,并使用外周血管内皮张力计Endo-PAT2000检测受试人群动脉RHI,比较RHI和EPCs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外周血中EPCs数量显著减少,RHI显著降低(P<0.05),外周血EPCs水平与动脉RHI呈显著正相关趋势(r=0.269,P<0.05)。各冠心病亚组中,中、高积分组较低积分组EPCs水平与RHI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可影响RHI和循环EPCs水平(P<0.05),糖尿病是影响RHI的主效应因素。结论 RHI因其操作便利、无创,可直观反映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可靠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评价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面较循环EPCs更有优势。
- 谢德波何云成小凤吴峰晋军黄岚
- 关键词:内皮功能内皮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