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帮启

作品数:43 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针刺
  • 7篇血管
  • 7篇针灸
  • 7篇痴呆
  • 5篇易激综合征
  • 5篇综合征
  • 5篇脑血
  • 5篇肠易激
  • 5篇肠易激综合征
  • 4篇代谢
  • 4篇针灸治疗
  • 4篇葡萄糖
  • 4篇缺血
  • 4篇中医
  • 4篇线粒体
  • 4篇灸治
  • 3篇调血
  • 3篇性关节炎
  • 3篇血管病
  • 3篇血管性痴呆

机构

  • 38篇天津中医药大...
  • 6篇贵阳中医学院
  • 4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襄樊市中医医...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清远市人民医...
  • 1篇安顺市西秀区...

作者

  • 43篇吴帮启
  • 11篇于建春
  • 11篇韩景献
  • 10篇王旭慧
  • 6篇朱广旗
  • 6篇刘存志
  • 5篇张雪竹
  • 5篇苏红梅
  • 5篇吴远华
  • 4篇欧阳泠星
  • 4篇王芳
  • 4篇韩林
  • 4篇陈付艳
  • 4篇成海燕
  • 4篇赵岚
  • 4篇阚伯红
  • 4篇杨宏波
  • 3篇舒遵华
  • 3篇尹丽丽
  • 2篇张海霞

传媒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中医药信息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西部中医药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研究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组穴对MID模型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随着人类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血管性痴呆发病率日益增加,运用缺血性痴呆模型大鼠对其进行深入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用Clark氧电极法对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上复合酶Ⅰ、Ⅱ、Ⅳ及Ⅲ态、Ⅳ态呼吸进行测定。 方法:建...
吴帮启刘存志于建春韩景献
关键词: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
阴阳经取穴治疗中风后上肢体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刺阴、阳经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阳经穴位针刺组,阴经穴位针刺组。采用Ashworth改变评价临床疗效,及FMA运动功能评定、(ADL)Barthel指数记分评价两组方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阳经组穴位针刺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阴经组穴位针刺未见明显疗效。结论:阳经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的上肢高肌张力状态明显优于阴经组。
吴帮启
关键词:中风
针刺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笔者检索针刺治疗IBS-D的相关文献发现,当前针刺辨证治疗主要为肝郁脾虚证及脾肾阳虚证的IBS-D患者,各证型取穴方法多样,未辨证多以调神针法治疗;针刺肝郁脾虚证IBS-D与调神针法治疗IBS-D的临床机制研究多聚焦于脑肠肽、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针刺辨证治疗IBS-D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不同取穴疗效及机制探讨尚需进一步验证。
徐妙陈付艳张香香王芳陈垲艺韩林韩林
关键词:针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辨证
血管性痴呆证候、“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效及对葡萄糖代谢影响研究
韩景献于建春于涛张雪竹成海燕赵岚贾玉洁石江伟吴帮启刘小溪孟媛聂坤阚伯红张玥胡启超陈艳霞杨宏波张海霞
该项目为自选课题。该项目探讨了血管性痴呆(VD)的三焦症候特点及规律。提出VD症候以三焦或两焦兼症为主,肾精亏虚最常见,为始动因素,渐次损及中焦、上焦。三焦气化失司贯穿VD病程始终。中医症候学分析为“三焦气化失司导致痴呆...
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医理论
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3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梁丘,血海及阴陵泉穴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镇痛作用。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取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穴并用华佗牌SDZ-II电子针疗仪治疗,配内膝眼、外膝眼、鹤顶及委中穴;对照组35例,取阳陵泉、梁丘、血海、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鹤顶及委中穴行体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标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即刻镇痛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镇痛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具有明显疗效。
吴帮启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电针疗法镇痛
针刺悬钟透三阴交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液及脑组织NO、ET、SOD的影响
<正>目的:观察悬钟透刺三阴交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血液及脑组织中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 (Nitrogen monoxide 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朱广旗吴帮启吴远华
文献传递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2年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2001年—2021年全球使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现状和趋势,为在该领域发展的学者提供参考。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CiteSpace用于分析发表国家、机构、作者、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结果:从2001年—2021年,共纳入了282项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出版量在2016年以前呈波动上升,2016年后呈稳定上升。在这一研究领域,生产力和影响力最高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和美国,研究产出和重要性最高的机构均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最有影响力的作者是来自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的吴焕淦。通过对关键词的统计,发现针灸、随机对照试验、补充替代治疗、慢性内脏超敏是最常见的关键词,中药、针灸、压力、潜在机制可以看做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基于近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的科学计量学分析,获得了发表国家、机构、作者、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对快速准确地定位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程新悦吴帮启彭茂菡丁一韩林王旭慧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针灸CITESPACE文献计量学
电针治疗痛症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膝骨性关节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坐骨神经痛、膝骨性关节炎、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患者各30例,分别通过电针治疗1疗程后通过临床总有效率及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有效率为92.59%优于膝骨性关节炎组84.6%(P<0.05),明显优于对坐骨神经痛组68.0%(P<0.01)。肩关节软组织损伤组VAS评分为(2.23±0.36)低于膝骨性关节炎组(2.46±0.41)(P<0.05),明显低于坐骨神经痛组(4.07±0.78)(P<0.01)。结论电针对肩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疗效较好,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疗效优于坐骨神经痛。
吴帮启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针灸疗法
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与评价被引量:35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传统Zea Longa模型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分别进行改良模型制作和传统模型制作,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2组分别比较模型成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为71.4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3~4级为65.00%;实验组脑梗死体积为(32.42±7.62)%。上述各指标与传统的ZeaLonga线栓法模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模型稳定性相近,实验组脑梗死体积为23.50%,对照组为16.30%。结论改良的大鼠MAC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吴远华朱广旗胡蓉仲秀艳苏红梅欧阳泠星吴帮启舒遵华王强
关键词:线栓法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穴位埋线治疗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可吸收缝线PGLA(聚乙交酯丙交酯)线体穴位埋线,治疗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血管病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假埋线治疗。埋线材料选用高分子生物合成可吸收材料PGLA。取穴为:中脘、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每周1次,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共4个时点的GSRS量表评分(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胃肠道症状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GSRS评分在治疗期间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患者均有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GS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GSRS评分的时间和组别存在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GSRS量表6个维度进行分析,治疗后“腹痛”、“反流”、“便秘”三个维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化不良”和“泄泻”两个维度P<0.0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进食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线可以改善腹痛、反流、便秘、消化不良和泄泻,而且对消化不良和泄泻改善更加明显,而对进食障碍无明显改善。结论PGLA线体穴位埋线治疗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改善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不良反应小。
尹丽丽阚伯红吴帮启高雪艳胡佳杜宇征
关键词:穴位埋线脑梗死胃肠道功能紊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