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扬
-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师范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画图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以课程观的研究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画图分析法"是近年来在西方形成的一种探究学生真实观念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将"图画"作为收集个体思维表达信息的工具,采用"群体性"的内容分析原则,具体则包括准备、实测、编码、分析、检验这五个环节,可操作性较强。通过对学生课程观的研究运用实践发现,这一方法可以较好的克服传统研究方法开展学生研究时无法解决的各种学生表达的问题,并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个体对某一事物的观念和看法,有效避免将外界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之上开展研究所带来的谬误。
- 吴扬高凌飚
- 关键词:课程观
- “画图分析法”——教育现象与观念研究的新视野被引量:5
- 2012年
- "画图分析法"是在心理投射的基础上综合了画图、群体访谈以及视觉图像的内容分析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究学生真实观念的有效方法,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开展学生视角研究的不足,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画图分析法的形成、基本原理、操作过程以及在当前国外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
- 吴扬高凌飚
- 学生的课程观:被忽视的研究视域被引量:1
- 2013年
- 学生的课程观就是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属于课程和观念研究的范畴。但在实际中,长期处于“被”教育主体地位的学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学生对课程有着其独到的看法。由于受到教学过程、文化环境、课程本身以及自我定位等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观念具有一定的过程性、文化性、差异性,并呈现出一定类群的相似性。只有关注学生的这种课程声音,了解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还原学生主体地位,有效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 吴扬高凌飚
-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课程观视域教育主体文化环境课程实施
- 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学业评价
- 2023年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基于此,本文从新课标文本出发,探讨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学业评价实践,以期对落实新课程方案、促进评价改革有所裨益。
- 吴扬
- 关键词:考试评价义务教育课程新课程方案学业评价有机衔接
- 境外关于学生课程观的研究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13年
- 学生对课程有着独到的看法和观念,这一观念的形成既来自于对课程本身的认识,更加深和定性于其学习的过程,从而支配着学生的学习,反之也影响教师的教学、课程的实施。当前我国的教师研究已出现由关注教师行为到教师思维转向的趋势,而学生研究却仍停留在学习方式等行为研究阶段。本文回顾了国外关于学生课程观研究的发展脉络,归纳整理了已有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以期对国内学者有所启示。
- 吴扬高凌飚
- 关键词:课程实施
- 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作业变迁的分析
- 教科书作为联结教师教学和学习者学习的中心环节,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趋势在教科书中的体现,最明显的就是教科书中“作业”的变化。具有活动性的社会科教科书中的作业更是打破了传统作业的形式,呈现出一种情感...
- 吴扬
-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教育评价观念的演变被引量:11
- 2012年
- 从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教育评价观念的演变入手,通过梳理其演变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评价理论家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观念与理论变化,探索当前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评价观"。不可否认教育评价观念的演变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但这并非是一种由此及彼的突然骤变,也不是导致其变化的唯一和单向的因素,因此必须要立足时代与社会,用发展的眼光来把握教育评价。
- 吴扬高凌飚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评价教育评价观
- 关于整体课程的思考被引量:4
- 2010年
-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这两种课程范式逐渐的由分离走向借鉴与融合,形成一种强调知识整体性、经验完整性、个人全面发展,强调灵性与多元融合,以谋求个人、自然以及社会整体和谐统一的一种整体课程。但整体课程能否超越现有学科课程体系扭转课程领域的面貌,实现培育"整体的人"的终极理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 吴扬
- 关键词:整体主义整体教育整体课程后现代主义
- 关于教师形象与师范教育的思考被引量:1
- 2009年
- 教育中作为经验传授者的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师范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优秀教师。当代社会对教师形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师范教育应如何来满足和应对这一需求培育优秀教师。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 吴扬
- 关键词:教师形象师范教育
- 学生的课程观:被忽视的研究视域被引量:3
- 2013年
- 学生的课程观就是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属于课程和观念研究的范畴。但在实际中,长期处于"被"教育主体地位的学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学生对课程有着其独到的看法。由于受到教学过程、文化环境、课程本身以及自我定位等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观念具有一定的过程性、文化性、差异性,并呈现出一定类群的相似性。只有关注学生的这种课程声音,了解学生的心声,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还原学生主体地位,有效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 吴扬高凌飚
- 关键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