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燕

作品数:33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金扬州市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预后
  • 8篇休克
  • 8篇综合征
  • 7篇窘迫综合征
  • 7篇呼吸窘迫
  • 7篇呼吸窘迫综合...
  • 7篇感染性
  • 6篇血管
  • 6篇血管外肺水
  • 6篇急性呼吸
  • 6篇感染性休克
  • 5篇急性呼吸窘迫
  • 5篇急性呼吸窘迫...
  • 4篇血乳
  • 4篇血乳酸
  • 4篇乳酸
  • 4篇重症
  • 4篇患者预后
  • 4篇肺损伤
  • 3篇休克患者

机构

  • 32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作者

  • 32篇吴晓燕
  • 30篇郑瑞强
  • 23篇林华
  • 17篇於江泉
  • 12篇王海霞
  • 9篇卢年芳
  • 9篇邵俊
  • 8篇殷静静
  • 6篇庄志清
  • 5篇陈齐红
  • 4篇张敏
  • 3篇严凤娣
  • 2篇牟洪宾
  • 1篇刘微丽
  • 1篇汪华玲
  • 1篇许晓兰
  • 1篇包磊
  • 1篇柴青
  • 1篇张文娟

传媒

  • 5篇中华危重病急...
  • 3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对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形式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观察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和压力支持通气(PSV)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形式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住苏北人民医院ICU的12例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NAVA或PSV模式进行通气,NAVA和PSV通气支持水平均从5 cmH_(2)O(1 cmH_(2)O=0.098 kPa)开始,分4步递增,每10 min增加1次。PSV压力支持水平分别为5、10、15、20 cmH_(2)O,分别记为PSV1~4组。NAVA组的支持水平每10 min增加1倍,分别为起始NAVA支持水平的1、2、3、4倍,分别记为HAVA1~4组。观察不同支持条件下(PSV1~4组及NAVA1~4组)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呼吸机通气频率(VRR)、中枢呼吸频率(NRR)、膈肌电活动峰值(EAdipeak)、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效触发发生情况、呼吸机送气时间(T_(i-flow))、呼吸机呼气时间(T_(e-flow))、神经吸气时间(T_(i-neu))、神经呼气时间(T_(e-neu))、总体VT变异度等指标。结果(1)随着通气支持水平的增加,PSV1~4组VT、无效触发显著增加,VRR、NRR均明显减慢,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71,F=30.521,F=13.672,F=9.357,P<0.05);PSV3~4组的VT较同时点NAVA3~4组均显著增加,PSV4组无效触发显著高于NAVA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VA1~4组组内各时点的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通气支持水平的增加,PSV1~4组组内各时点的Ti-neu,以及NAVA1~4组组内各时点的T_(i-flow)、T_(e-flow)、Ti-neu、T_(e-neu)均无显著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1~4组T_(i-flow)、T_(e-flow)、T_(e-neu)显著增加,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64,F=13.431,F=21.126,P<0.05);PSV4组T_(i-flow)、T_(e-flow)、T_(e-neu)分别显著高于NAVA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NAVA组总体VT变异度显著高于P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VA组Ppeak和EAdi显著相关(r=0.96±0.14,P<0.05)。(4)PSV4组的PaCO2较PSV1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吴晓燕严凤娣殷静静於江泉郑瑞强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衰竭
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对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苏北地区三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重症医学科372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生存组(211例)和死亡组(161例)。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实施情况,分为集束组(117例,行集束治疗,其中30例7项目标均达标、87例未达标)、对照组(255例,未行集束治疗)。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CU住院时间、衰竭器官数目、抗菌药物首次使用时间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集束组病死率(46.2%)与对照组(4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集束达标组病死率(20.O%)明显低于集束未达标组(55.2%)与对照组(42.0%)(P〈0.05)。生存时间曲线分析显示集束达标组(中位生存期19.4d)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10.5d)(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集束未达标组(12.9d)(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1h内抗菌药物使用达标是集束治疗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主要因素(P〈0.05)。提示,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治疗各项指标均达标能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1h内抗菌药物使用是集束治疗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吴晓燕包磊刘微丽叶记录郑瑞强
关键词:休克脓毒性抗菌药医院死亡率
不同部位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目的 比较不同感染部位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KDIGO推荐的AKI诊断标准,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苏北人民医院ICU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感染部位AKI患者的临床...
王海霞郑瑞强林华於江泉吴晓燕
动脉血乳酸及其清除率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3
2015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Lac)水平及乳酸清除率(LCR)对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9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测定患者确诊为感染性休克时(初始值,0h)以及治疗后早期(3、6、24h)的动脉Lac水平,并计算3、6、24h的LCR。根据患者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预后分为生存组(48例)和死亡组(46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Lac和LCR值,并对Lac、LCR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时间点Lac和LCR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治疗后Lac水平较初始值明显降低,而死亡组无明显改变。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早期Lac水平(mmol/L)均明显降低(0h:3.80±2.14比5.75±3.21,3h:2.05±1.04比5.03±2.53,6h:1.80±0.77比4.40±2.02,24h:1.35±0.43比4.90±2.72,P〈0.05或P〈0.01),LCR明显升高[3h:50.00(72.35)%比13.51(20.67)%,6h:41.43(58.42)%比22.00(22.31)%,24h:58.73(29.94)%比18.92(47.28)%,P〈0.05或P〈0.01]。各时间点Lac水平与预后均呈正相关,治疗后6h、24h的LCR与预后呈负相关。根据初始Lac水平分为低Lac组(〈2mmol/L)、中Lac组(2~3mmoi/L)、高Lac组(≥4mmol/L),随Lac水平增高,病死率明显增加(23.07%(6/26)、50.00%(8/16)、61.54%(32/52),χ^2=10.270,P=0.006]。ROC曲线分析显示:24h 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44),对预后评价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分别为100%、78.3%),以24h Lae临界值2.35mmol/L将患者分为高、低Lac组,高Lac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Lac组[100.0%(36/36)比17.24%(10/58),χ^2=30.441,P=0.000]。而24h LCR的AUC也最大(为0�
包磊张敏颜培夏吴晓燕邵俊郑瑞强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乳酸乳酸清除率预后
降钙素原对导管相关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治疗的指导意义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指导导管相关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治疗的意义.方法:对66例诊断导管相关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CT指导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由经治医师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血...
林华郑瑞强吴晓燕於江泉邵俊王海霞严凤娣
成人重症破伤风五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5例成人重型破伤风患者临床资料。5例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19~65岁。发病前5~30 d有外伤史,发病后1~11 d就诊,主要表现为颈痛伴活动受限、张口困难就诊,住院期间出现颈部、双上肢阵发性抽搐、全身阵发性痉挛发作或腹肌紧张、腹痛等;就诊时2例外伤已愈合。入院后均予局部清创,甲硝唑联合青霉素/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3000 U于臀大肌及三角肌深部肌内注射中和体内游离毒素,咪达唑仑联合硫酸镁持续静脉泵入控制和解除骨骼肌痉挛。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因严重骨骼肌痉挛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性肾损伤,行床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治疗后5例均痊愈出院。
严凤娣吴晓燕殷静静
关键词:破伤风重症监护硫酸镁
血管外肺水指数对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的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评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与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老年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入住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34例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老年患者,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监测3d,监测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以及EVLWI,根据患者实际体质量(ABW)和理想体质量(PBW),分别计算实际EVLWI和理想EVLWI;监测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Pm)、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吸氧浓度(FiO_2),计算肺静态顺应性(Cst);用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_2)、并计算PaO_2/FiO_2、氧合指数(OI).胸部X线片检查,行肺损伤评分.分别比较实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a)和理想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p)与PaO_2/FiO_2、Cst以及肺损伤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入组第1天死亡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乳酸高于存活组.入组第3天死亡组SOFA、肺损伤、PVPI、乳酸、液体平衡、去甲肾上腺素剂量、EVLWIa、EVLWIp均高于存活组(P<0.05),PaO_2/FiO_2低于存活组(P<0.05).EVLWIa、EVLWIp与肺损伤评分(r分别为0.461、0.588,P<0.05)呈正相关,与PaO2/FiO2(r值分别为-0.307、-0.386,P<0.05)呈负相关;EVLWIa、EVLWIp与Cst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41、-0.154,均P>0.05).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SOFA、EVLWIa、EVLWIp是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老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组时SOFA、EVLWIa、EVLWIp对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832、0.855.以EVLWIp=11.96 ml/kg为折点,预测患者存活的灵敏度为94.4%
吴晓燕庄志清郑瑞强林华
关键词:血管外肺水休克预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吴晓燕林华郑瑞强陈齐红
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及其清除率预测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旨在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不同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对预后预测的相关性和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06月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资料完整的9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等...
包磊张敏颜培夏吴晓燕邵俊郑瑞强
早期感染性休克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感染性休克相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性休克早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4 h内)的最低血小板计数(PLT)将患者分为轻度血小板减少组〔PLT(50~100)×10^(9)/L〕、重度血小板减少组(PLT<50×10^(9)/L)和血小板正常组(PLT>100×10^(9)/L)。分析3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并绘制不同PLT水平患者28 d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轻度血小板减少组123例,重度血小板减少组75例,血小板正常组288例。合并糖尿病(χ^(2)=30.460、P<0.001)、腹腔感染(χ^(2)=15.024、P=0.001)、尿路感染(χ^(2)=36.633、P<0.001)、血流感染(χ^(2)=7.755、P=0.022)、革兰阴性(G-)杆菌感染(χ^(2)=19.569、P<0.001)、高乳酸血症(H=23.404、P<0.001)、降钙素原(PCT)升高(H=43.368、P<0.001)、高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F=11.122、P<0.001)、高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F=84.328、P<0.001)的患者在感染性休克24 h内更容易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早期感染性休克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优势比(OR)=0.19,95%可信区间(95%CI)为0.08~0.42,P<0.001〕、尿路感染(OR=0.33,95%CI为0.13~0.83,P=0.018)、G-杆菌感染(OR=0.20,95%CI为0.07~0.58,P=0.003)、高乳酸血症(OR=1.25,95%CI为1.07~1.46,P=0.005)和高APACHEⅡ评分(OR=0.85,95%CI为0.78~0.92,P<0.001)是PLT<50×10^(9)/L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感染是PLT(50~100)×10^(9)/L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6,95%CI为0.34~0.95,P=0.03);高SOFA评分是PLT≤100×10^(9)/L的独立危险因素〔PLT<50×10^(9)/L:OR=2.03,95%CI为1.65~2.52,P<0.001;PLT(50~100)×10^(9)/L:OR=1.31,95%CI为1.16~1.48,P<0.00
许晓兰王海霞吴晓燕於江泉郑瑞强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感染性休克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