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林

作品数:12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植物
  • 4篇土壤
  • 2篇植物学
  • 2篇苔类
  • 2篇农田
  • 2篇结皮
  • 2篇古尔班通古特
  • 2篇古尔班通古特...
  • 1篇氮沉降
  • 1篇定年
  • 1篇信息化
  • 1篇性状
  • 1篇学习主动性
  • 1篇有机碳
  • 1篇植物名
  • 1篇植物名录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结皮
  • 1篇生物土壤结皮
  • 1篇实践教学

机构

  • 6篇湖北民族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2篇吴林
  • 5篇张元明
  • 2篇陶冶
  • 2篇周晓兵
  • 1篇张广录
  • 1篇苏延桂
  • 1篇沈彦俊
  • 1篇周小兵
  • 1篇易咏梅
  • 1篇吉雪花
  • 1篇吴林
  • 1篇张志勇
  • 1篇张静
  • 1篇闵雷雷
  • 1篇李红军
  • 1篇李红军
  • 1篇王非
  • 1篇吴林
  • 1篇张广录
  • 1篇闵雷雷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湖北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N2O、CH4和CO2通量及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被引量:5
2017年
沙漠土壤在全球土壤主要温室气体通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环境变化条件下的通量估算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设定N0、N0.5、N1、N3、N6和N24 6个样方,以0、0.5、1.0、3.0、6.0和24.0 g·m^(–2)·a^(–1) 6个不同模拟氮(N)沉降浓度进行N处理,两年后开始对施N样方进行为期两个生长季的N_2O、CH_4和CO_2通量测定。研究表明生长季对照样方(N0)的N_2O、CH_4和CO_2的平均通量分别为4.8μg·m^(–2)·h^(–1)、–30.5μg·m^(–2)·h^(–1)和46.7 mg·m^(–2)·h^(–1),季节变化显著影响3种气体的通量。N0、N0.5和N1在春季和夏季具有相似的N_2O排放速率,排放速率高于秋季,而N6和N24的N_2O排放主要受N输入时间影响;CH_4的吸收在春季和夏季相对较高,秋季较低;CO_2的排放量在第一年春季和夏季之间变化较小,但高于秋季排放量,第二年CO_2动态与N浓度相关。N增加通常能显著促进N_2O的排放,但受测定季节和年度的影响,且各处理的N_2O排放因子大小无明显规律;CH_4的吸收受N增加影响不显著;CO_2的排放在第一年不受N增加的影响,第二年高浓度N增加对春季和夏季CO_2排放具有限制作用,对秋季影响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表明,对N_2O、CH_4和CO_2的动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因子分别是施N浓度、土壤温度或土壤含水量和植株密度。整个生长季由N带来的净通量和增温潜力非常小。
周晓兵张元明陶冶吴林
关键词:氮沉降N2OCH4结构方程模型
综合定年标准样品研制——以青藏高原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凝灰岩为例
2024年
现今已有的(U-Th)/He、裂变径迹标准样品数量较少,仅有墨西哥的Durango磷灰石、美国的FCT锆石和缅甸的MK-1磷灰石,且多数是针对单定年方法的标样。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伦坡拉(LPL)盆地丁青湖组的凝灰岩能否成为多定年方法的标样,我们在凝灰岩中挑选合适的磷灰石和锆石颗粒进行多重年代学定年分析,获得了多个定年结果,并对其进行相互验证。其中,LPL磷灰石(U-Th)/He年龄为24.4±0.3Ma(1s),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4.25;LPL的锆石(U-Th)/He年龄为19.2±0.5Ma(1s),其MSWD为2.5;LPL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2.8±0.8Ma, LPL磷灰石U-Pb年龄为16.3±13.9Ma, MSWD为0.29。将LPL磷灰石与Durango磷灰石、MK-1磷灰石对比后认为LPL磷灰石有两种来源,所以不适合作为(U-Th)/He年龄标样。将LPL锆石与FCT锆石、蓬莱锆石做比较后,可以看出LPL锆石年龄结果较好,精确度和准确度较高且年龄分散性较弱,是一个潜在的(U-Th)/He年龄标样。
安洁吴林吴林刘博任荣王楠王非张志勇
关键词:标样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定年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区系被引量:4
2019年
对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210份。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发现该区域苔类植物共有26科33属51种。其中, 1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为湖北省新记录科;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和裸蒴苔属Haplomitrium为湖北新记录属。该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类型成分复杂,多种区系成分并存,可划分为10类,其中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东亚成分次之。另外,与其他保护区比较,七姊妹山与清凉峰物种相似度最高,与十大万山相似度最低。地理位置相近的保护区,其苔类植物区系成分比较接近,且区域气候环境也会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特征。该研究为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乃至湖北省苔藓植物种类多样性、区系研究,以及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余夏君刘雪飞洪柳吴林
关键词:植物学苔类植物区系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关键带观测研究平台(栾城关键带观测平台)被引量:4
2021年
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中段,是地下水灌区高产农业生态类型的典型代表。由于近几十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污染风险加剧。然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生态系统与地下含水层被厚包气带隔开,地表农业生产活动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目前,开展贯穿整个包气带的原位监测试验,是揭示这一过程机理的唯一途径。因此,建立大型农田关键带观测平台,是开展农业与地下水关系研究的重要需求。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栾城站建设的"栾城关键带观测平台",通过对作物根系层—深层包气带—饱和带的土壤水、热、溶质等关键要素和变量的监测,可开展水分、溶质和污染物在厚包气带内的运移、转化规律研究,揭示饱和—非饱和过渡带水文过程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关系,阐明农田生产活动的水肥迁移、转化及其对地下水量质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回答地表过程对地下水量质演化影响机理提供实验平台支持。
沈彦俊闵雷雷闵雷雷吴林吴林张广录
湖北苔类植物名录被引量:3
2018年
湖北地处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交融地带,同时也是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延伸的一个过渡,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为进一步丰富湖北苔藓植物的最新研究,根据迄今为止所发表的关于湖北苔藓的文献资料,整理编写了湖北苔类植物的新名录,共有35科61属200种。
余夏君刘雪飞洪柳吴林
关键词:苔类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土地利用影响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6
2019年
荒漠绿洲过渡带在维护绿洲生态安全和绿洲稳定上具有重要作用。垦荒等土地利用的增强使得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健康稳定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典型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桑田、半自然柽柳林、瓜地、棉花-玉米地)对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土壤取样沿农田到荒漠方向进行,分5层进行。研究发现,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受土地利用方式(4种)、土层(5层)和与农田边缘垂直距离(4梯度)的显著影响,且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各养分元素含量。随土层由浅到深,有机碳(C)、有效氮(N)和有效磷(P)基本呈下降趋势,全N具有波动变化,而全P变化不显著。随与农田边缘垂直距离的增加,各养分含量基本呈递减趋势。对同一土层(共选择三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具体分析表明,棉花-玉米地这一利用方式在农田内部具有最高的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其次为桑田。随着与农田边缘垂直距离的增加,土壤C、N含量优势减弱。除农田内部样地(0 m)外,三层土壤全P含量基本呈桑田>柽柳林>棉花-玉米地趋势。表层有效N含量在农田内部样地(0 m)瓜地最高,其他距离处(大于等于20 m)棉花-玉米地高,下层土壤有效氮含量在农田内部各土地利用方式间无差异。在各距离样点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土壤有效P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在农田内部以瓜地有效P含量最高。棉花-玉米地土壤全量N/P在农田内部和与农田边缘垂直距离20 m处含量最高。三土层土壤有效N/P在农田内部以柽柳林最高,随着与农田边缘垂直距离增加,土壤有效N/P显著改变。综合来看,土地利用对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营养含量的增加具有正向作用,由土壤养分变化带来的生态效应值得关注。
周晓兵陶冶吴林吴林张元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层荒漠绿洲过渡带
以数码照相法估算生物土壤结皮盖度被引量:7
2013年
生物土壤结皮(BSC)是由藻类、地衣、苔藓和土壤中微生物形成的一类有机复合体,是干旱荒漠地区主要的地表覆被类型。由于藻、地衣和苔藓呈非连续性斑块状分布,准确估算它们的盖度比较困难。传统的估算方法主要是样方法和遥感影像法,样方法在野外操作中虽然比较精确但是费时,遥感影像法虽然快速但是误差大。本文试图通过数码照相法获取BSC地表分布信息,然后利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对苔藓结皮、地衣结皮和藻结皮盖度进行分类计算,并用野外原位调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照相法与传统样方法的相关性达到了94.45%,照相法可以有效地用于BSC盖度的估算,提高了盖度估算的效率。
吴林张元明
关键词:数码照相生物土壤结皮盖度
校园植物信息化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高等院校农学、林学、生物学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后续专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己采集、观察大量的新鲜植物,拍照获取植物信息;建立开放的校园植物网络信息平台,让学生自主完善和更新校园植物信息;鼓励他们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和开展科学研究,做校园植物的文化传播者。通过对校园植物的数字化采集、管理和应用不但可以让学生快捷、全面地了解校园植物动态,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有关理论知识,还可以让校园植物成为展现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有效发挥校园植物在生态、文化、教育及科研方面的作用。
吴林易咏梅
关键词:校园植物信息化学习主动性实践教学
鄂西南七姊妹山两种泥炭藓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研究泥炭藓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助于从土壤肥力角度了解湿地土壤的发育状况,同时有助揭示区域碳循环过程。本研究选取鄂西南七姊妹山泥炭藓发育完好湿地与泥炭藓开采退化后湿地为采样点,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分布规律及其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七姊妹山泥炭藓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递减,土壤有机碳碳含量为28.75~377.72 g·kg^(-1),有机碳密度为19.18~56.06 kg·m^(-3);(2)泥炭藓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水平方向也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湿地中心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其它区域;(3)泥炭藓的开采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减小,泥炭藓开采退化后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仅为泥炭藓发育完好湿地的31%,土壤有机碳密度为泥炭藓湿地的65%。泥炭藓在固定土壤有机碳与湿地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应该加强泥炭藓的保护,控制泥炭藓的开采。
刘雪飞余夏君洪柳吴林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不同干扰程度下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差异性研究——以恩施市区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不同干扰程度下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差异,通过对恩施市区三种干扰强度下的苔藓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共获得200余份苔藓植物标本。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发现该区域共有苔藓植物25科31属44种,单种科和单种属资源丰富。其中,中等干扰程度下的湖北民族学院校园内苔藓植物种类最多,为33种,与中度干扰假说相印证。另外,3个调查点苔藓植物生态类型均已土生为主,石生次之,且中度干扰状态下三种生境下(土生、石生和树生)的苔藓种类均最丰富。因此,该研究一定意义上表明了人类干扰对苔藓植物类群多样性的影响,为苔藓植物的物种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余夏君刘雪飞洪柳吴林
关键词:苔藓植物生物多样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