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辉
- 作品数:2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 目的 对42例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治疗的长期疗效进行分析,以寻求提高NB患儿,尤其是高危NB患儿长期无病生存率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收治的42例NB患儿临床资...
- 孙青华瑛谢瑶赵卫红吴鹏辉李硕卢新天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高危儿童长期无病生存率
- 单中心肾母细胞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单中心儿童肾母细胞瘤(WT)多学科综合治疗协助组模式(MDT)下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35例儿童WT资料,参考国际儿童肿瘤协会和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织的分型、分期及治疗方案,改进我院儿童WT的MDT流程。采用SPSS 22.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中Ⅰ期2例,Ⅱ期13例,Ⅲ期17例,Ⅳ期3例;病理分型为FH 31例,UFH 4例。仅有2例行术前穿刺活检。71%(25/35)的患儿接受了术前化疗;除2例术前放弃治疗死亡外,所有患儿均接受术后化疗,其中Ⅲ、Ⅳ期中72%(13/18)患儿接受术后放疗。2例术后复发死亡。Ⅰ、Ⅱ、Ⅲ和Ⅳ期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92%、89%和67%。结论在家长知情同意前提下减少术前穿刺活检、增加术前化疗有可能减少复发,最终提高Ⅰ、Ⅱ和Ⅲ期患儿的长期无事件生存率。改进后的MDT流程进一步改善了WT患儿的长期预后。
- 林福星赵卫红华瑛孙青谢瑶吴鹏辉李硕高阳旭卢新天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
- 并发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的神经母细胞瘤影像学特征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并总结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并发眼阵挛肌阵挛综合征(NB-OMS)的肿物影像学特征,以指导临床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1月—2022年12月诊断的NB-OMS患儿为病例组,按照1∶1的比例,收集同时期、同一家医院诊治、同年龄(月龄相差<6个月)、同性别的单纯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为对照组,影像学资料由两位影像科医师重新读片分析。结果(1)NB-OMS组患儿34例,男21例,女13例,发病中位年龄为18(6-48)个月;对照组发病中位年龄为20(8-50)个月。(2)所有NB-OMS患儿都因增强CT和/或MRI检查发现肿物而得到临床诊断,手术切除肿物病理证实诊断。(3)NB-OMS组患儿肿物位于肾上腺者仅占17.6%,其余均位于脊柱旁,其中位于胸椎旁、腰椎旁和骶椎旁者分别占32.4%、38.2%和11.8%;单纯NB组肿物位于肾上腺者占55.9%,其余分别位于胸椎旁(14.7%)、腰椎旁(14.7%)、骶椎旁(2.9%)和颈椎旁(11.8%)(P<0.01)。(4)与单纯NB组肿物影像特征相比,NB-OMS组肿物最大直径≥5cm者较少,边界清楚和实性者较多,钙化较少,包绕周围重要血管者较少,无远处转移。(5)NB-OMS组尿香草杏仁酸阳性率仅为11.8%,尿高香草酸阳性率为2.9%,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100ng/mL者仅占2.9%,明显低于单纯NB组(分别为为76.5%、82.6%和64.8%)(P<0.01)。(6)长期随访,NB-OMS组有1例死亡,肿物位于肾上腺;单纯NB组有11例死亡,其中8例原发肿瘤位于肾上腺,死亡原因均为肿瘤进展或复发。结论NB-OMS患儿肿物多发生在脊柱旁交感神经链,而不是肾上腺,肿瘤标记物在NB-OMS中阳性率非常低,胸腹盆增强CT/MRI检查对NB-OM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肿瘤发生在肾上腺者可能预后不佳。
- 寿然王霄英孙青谢瑶吴鹏辉赵卫红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儿童影像学
- 不桥接移植的CAR-T治疗复发ALL获长生存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1病例资料患儿,女,2岁7个月(出生于2014年11月),以“发现血小板减少18天,全血细胞减少1天”收入我院。18天前患儿因鼻塞、流涕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小板轻度减少,给予治疗“感冒”的药物,1天前复查发现全血细胞都减少,收入院。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可,皮肤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脾肋下未及,心、肺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 赵卫红孙青谢瑶吴鹏辉李硕卢新天
-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神经系统查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CAR
- 血液病/肿瘤患儿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液病/肿瘤患儿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惊厥前后的临床特点,加深对RPLS的理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发生RPLS的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有否肾受累、体重指数、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等基本临床资料,同时检测其发生惊厥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压及血清钠水平,并随访记录患儿预后,包括原发病情况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恢复状况。结果:患儿均为学龄期或学龄前期女童,所患基础疾病4例为伴有肾受累或一侧肾切除的恶性肿瘤,1例为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所有患儿都存在轻、中度贫血。RPLS发生前一天应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放线菌素D化疗,或者应用环孢素A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发生RPLS惊厥时表现为晨起或午睡起突发的无热惊厥,之后即刻检查,发现与自身相比,其血压较发作前明显升高,同时血清钠降低,经用地西泮、呋噻米和氨氯地平等治疗后很快恢复。4例未遗留后遗症,1例遗留有情感及行为水平变幼稚,康复2年后逐渐恢复。复习文献中主要是报道血压的升高。结论:并发RPLS的血液病/肿瘤患儿可能多有肾受累和贫血,血压升高同时伴血清钠降低可能在RPL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同时保持血压稳定和电解质平衡有可能减少RPLS的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 吴鹏辉谢瑶赵卫红华瑛孙青李硕吴晔卢新天
-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血压升高
-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相关的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相关的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1例MIS-C的临床资料。对MIS-C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随访进行总结。结果11例患儿中男7例、女4例,就诊年龄4.4(2.0,5.5)岁。所有患儿均有发热,持续时间7(5,9)d。皮疹7例、球结膜充血5例、口唇红和杨梅舌3例、淋巴结肿大3例、手足硬肿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8例、呼吸系统症状8例,神经系统症状3例。8例患儿存在多系统损伤,其中1例有休克症状。11例患儿均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BF.7)变异株感染,实验室检查结果示11例均有炎症指标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和心肌损伤,6例白细胞计数升高,5例肝功能损伤,3例肾功能损伤,8例冠状动脉病变。11例患儿均接受抗感染治疗,其中8例接受2 g/kg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和2 mg/(kg·d)甲泼尼龙治疗,3例仅接受2 g/kg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中6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所有患儿出院后2周随访其炎症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4周后复查冠状动脉病变8例和肺炎3例均较前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所有患儿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新增并发症或合并症。结论MIS-C可表现为类川崎病样症状,伴或不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症状,炎症指标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和心脏损伤有助于MIS-C诊断。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和甲泼尼龙为治疗MIS-C首选药物,随访3个月以上短期预后均良好。
- 张慧珊常旭婷吴鹏辉宋丹羽格根丁玮胡展维王广发姜玉武叶乐平
- 关键词:儿童随访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白血病及淋巴瘤的稳态浓度个体化调整优化方案
- 谢瑶赵卫红华瑛孙青吴鹏辉李硕卢新天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难治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背景难治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治疗困难。甲氨蝶呤(MTX)作为经典抗肿瘤药物,在该病的治疗中常用剂量为0.5 g/m^2,然而MTX的一个重要优势为增大剂量后可以穿透血-脑脊液屏障,并且该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效应,因此对于难治性LCH,尤其是垂体受累,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治疗可能能够改善预后。目的对HDMTX治疗儿童难治性LCH的5个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临床应用HDMTX治疗LCH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05-2019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确诊为LCH,存在多系统受累,同时合并危险器官受累(RO+)或者多次复发的患儿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查阅患者病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案、预后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及症状和体征:5例LCH患儿中男4例,女1例;起病年龄均<1岁;首发症状均有发热,其中3例有皮疹,1例右下肢活动减少,1例眼眶及右下肢肿物;均进展为多系统受累,其中4例存在RO+,另1例就诊时不能明确是否存在RO+;3例患儿有垂体受累,临床表现为尿崩症状。(2)治疗方案:5例LCH患儿均采用国际常规方案进行诱导治疗,其中4例患儿治疗期间首先采用常规方案0.5 g/m^2中剂量MTX治疗。例1采用HDMTX(1 g/m^2)巩固治疗1个疗程;例2已复发2次,且垂体受累,采用HDMTX(2 g/m^2)治疗4个疗程;例3因复发,继续采用原方案化疗后皮疹反复,颅骨出现新发缺损,遂换用HDMTX(2 g/m^2)治疗6个疗程;例4在停止常规治疗1年2个月后复发,骨质破坏较前增多,并且出现垂体受累,中枢性尿崩症状,改用HDMTX(1 g/m^2)联合长春花碱、泼尼松治疗2个疗程;例5合并垂体受累,采用HDMTX(1 g/m^2)治疗2个疗程。(3)预后及随访情况:例1在HDMTX治疗后使用长春花碱维持治疗,目前已停药13年,无病生存;例2治疗后肿块消失、颅骨病变稳定,垂体病变得到控制,尿崩症状消失,6周时疗效评估为中度反应,第3次
- 谢瑶赵卫红华瑛孙青吴鹏辉
-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药物毒性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白血病及淋巴瘤的稳态浓度个体化调整优化方案
- 谢瑶赵卫红华瑛孙青吴鹏辉李硕卢新天
- 诊治儿童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 赵卫红谢瑶孙青吴鹏辉李硕华瑛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