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其宏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接种
  • 2篇疫苗
  • 2篇疫苗接种
  • 2篇疫苗接种率
  • 2篇腮腺炎
  • 2篇综合评价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腮腺炎
  • 2篇免疫规划
  • 2篇接种率
  • 2篇监测管理
  • 2篇发病趋势
  • 1篇因子分析模型
  • 1篇预防接种
  • 1篇适龄
  • 1篇适龄儿童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主成分分析法
  • 1篇密切值

机构

  • 7篇池州市疾病预...
  • 3篇马鞍山市疾病...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作者

  • 7篇周其宏
  • 6篇王小红
  • 3篇宁玲
  • 3篇汪攀文
  • 3篇方大春
  • 1篇沈永刚
  • 1篇赵月萍

传媒

  • 3篇中国初级卫生...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华东地区第十...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因子分析模型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监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6年
目的探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监测中存在的系统性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明确方向,以进一步提高和维持高水平疫苗接种率。方法收集2013—2014年池州市所有接种单位的23项疫苗接种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模型提取初始公因子,当初始公因子专业含义模糊或自相矛盾时,进行变异最大正交旋转,最终获取符合实际的因子载荷矩阵,并给予专业上的解释,分析过程借助SPSS 13.0软件完成。结果 Kaiser-Keyer-Olkin统计量(简称KMO统计量)为0.905,满足因子分析要求。综合考虑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专业含义,提取前3个公因子,第1~3公因子依次解释了53.71%、12.81%和7.07%的全部原始信息量,累计贡献率为73.59%(超过70%),因子提取效果较为满意。第1~3公因子专业意义依次为"近程免疫"、"远程免疫"和"医防合作",其专业解释与池州市实际现状相吻合;特别是"医防合作"因子的发现,以前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然而作为一个独立因子影响接种率指标,应引起足够关注。结论因子分析模型为常规接种监测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对影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系统性影响因素进行发掘,其现实指导意义不能低估。
王小红周其宏方大春宁玲
关键词:因子分析模型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2001—2003年适龄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未接种原因的对应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我国2001—2003年适龄儿童EPI疫苗与未接种原因间的对应关系。方法将5种EPI疫苗作为行变量,10种未接种原因作为列变量,借助SAS6.12进行对应分析。结果C4(接种点太远)、C2(不知道接种地点时间)、C10(户口原因)是导致BCG、OPV未接种的主要原因;C8(接种时无疫苗)、C9(收费太贵)与HBV未接种关系最为密切;C3(接种顾忌)、C6(家中无人带孩子去接种)是DPT未接种的主要原因;C7(孩子患病)是MV未接种的主要原因;另外,HBV和C1(不知道要接种)在因子载荷图上表现出强有力的拉力,构造因子载荷图基本框架。结论对应分析法可获得五种EPI疫苗与未接种原因对应关系的满意专业解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未接种现象发生。
周其宏冯晓明王小红汪攀文
皖南山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的智能预测模型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建立皖南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发病率智能预测模型,以提高预警能力。方法借助Matlab6.5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以安徽省池州市2005-2008年间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日照时间、月疫苗使用量和上月流腮发病率5个指标作为输入向量,同期流腮月发病率为目标向量,利用优化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以2009年1月~2010年4月数据为测试样本提供给已建立的5×11×1结构的BP网络模型进行仿真预测,与实际发病率很好吻合,其误差均衡地分布在0值附近,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利用BP网络进行疾病趋势预测,可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且对资料的类型和分布不作任何限制,是一种全新的流行病学预测方法,其应用前景广阔。
周其宏冯晓明汪银汪攀文宁玲王小红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主成分分析法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接种点客户端运转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接种点客户端(简称客户端)的运转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查找客户端运转过程中的不足方面,以便总结经验,提高我市接种点信息化运行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家预防接种点作为评价对象,获取其反映客户端运转质量的13项指标构成评价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统计分析借助SAS8.01完成。结果前4个主成分特征根为3.589、2.647、1.752和1.205,依次解释了总变异的27.6%、20.4%、13.5%和9.3%,累计贡献率为70.7%(超过70.0%),4个主成分均可找到明确的专业含义,故本文选取前4个主成分进行随后的分析评价。第1~4主成分的专业含义分别是指客户端运行的"完整性"、"信息更新"、"及时性"和"掌握能力"方面特性。根据主成分表达式和综合评价函数计算出4个主成分得分和综合评价得分,并予以排序,得到各主成分和诸评价对象相对优劣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结论主成分评价法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评价对象的客户端运转状况,为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客户端运转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周其宏方大春王小红宁玲朱华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法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中系统性影响因素,为采取进一步措施以提高疫苗接种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池州市64家接种单位连续18个月的23项疫苗接种率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初始公因子,当初始公因子专业含义不够明晰时进行变异最大正交旋转,以获得符合实际的因子载荷矩阵并予以专业上的解释。统计分析借助SPSS13.0完成。结果KMO统计量为0.873,满足因子分析要求。考虑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专业意义,本文提取前4个公因子,第1~4公因子依次可解释59.25%、13.43%、5.73%和4.17%的全部信息量,累计贡献率为82.58%(超过70%),因子提取效果理想。第1~4公因子专业含义分别为"基础免疫"、"疫苗替代"、"加强免疫"和"乙肝首针",其专业解释与全市实际现状契合良好;尤其是以往不够重视的"疫苗替代"因子和"乙肝首针"因子对疫苗接种率管理的负面影响,须引起足够关注。结论因子分析法为接种率监测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对影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内在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诊断",其实用价值不可低估。
周其宏沈永刚方大春王小红
关键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皖南山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的智能预测模型
建立皖南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发病率智能预测模型,以提高预警能力.方法 借助Matlab 6.5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以安徽省池州市2005-2008年间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日照时间、月疫苗使用量和上...
周其宏冯晓明汪银汪攀文宁玲王小红
文献传递
应用密切值法评价安徽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对安徽省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密切值法,采用AFP病例监测系统的9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994~2002年AFP监测系统运行质量稳步上升,到2002年该系统运行状况达到最佳;2003年运行质量严重滑坡;2004和2005年系统运行状况略有改善。结论运用密切值法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方法简单,结果客观、全面,与实际情况吻合。应高度关注本省AFP监测系统的监测指标,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周其宏赵月萍汪攀文王小红
关键词:密切值法综合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