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冬梅

作品数:34 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流域
  • 12篇河流域
  • 8篇疏勒河流域
  • 4篇生态
  • 4篇水资源
  • 3篇冬油菜
  • 3篇油菜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农业
  • 3篇最大熵
  • 3篇最大熵模型
  • 3篇局分
  • 3篇空间格局分析
  • 3篇GIS
  • 2篇地理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水资源承载
  • 2篇水资源承载力
  • 2篇水足迹

机构

  • 34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34篇周冬梅
  • 28篇张军
  • 13篇马静
  • 9篇朱小燕
  • 7篇张仁陟
  • 4篇岑国璋
  • 4篇程文仕
  • 3篇蔡立群
  • 3篇陈英
  • 3篇江晶
  • 2篇盖艾鸿
  • 2篇孙万仓
  • 2篇武均
  • 2篇王鹤龄
  • 1篇孙鹏举
  • 1篇周芳
  • 1篇刘惠娟
  • 1篇李小英
  • 1篇董博
  • 1篇许艳

传媒

  • 5篇国土与自然资...
  • 4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工程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遥感信息
  • 1篇热带农业工程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被引量:50
2012年
利用生态足迹法研究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从2003年的1 696.35hm2增加至2007年的1 925.26hm2,增长幅度为13.5%;总生态足迹从2003年的19 714.23hm2增加至2007年的32 236.35hm2,增长幅度为63.5%;而生态赤字从2003年的18 017.88hm2增加至2007年的30 311.08hm2,增长幅度为68.2%。水资源负载指数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开发潜力不大。未来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采取适度移民、加强民众的节水意识教育,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不适宜再扩大种植业面积。
张军张仁陟周冬梅
关键词:生态足迹水资源承载力疏勒河流域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和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区域尺度上划分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为改进冬油菜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年不同油菜品种地理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长序列气候数据,筛选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采用基于DEM的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潜在气象因子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xEnt模型分析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象因子,模拟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的潜在空间分布概率,并划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域。【结果】潜在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总贡献率达到0.89,按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包括:年平均温度、负积温、极端低温、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冬油菜在北方旱寒区潜在分布概率为0—0.84,按其分布概率将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种植区域划分为4个等级:不适宜种植区域、次适宜种植区域、适宜种植区域和最适宜种植区域;冬油菜种植北界,大抵以吉林南部、内蒙古南部、新疆南部为界限,与传统冬油菜种植北界相比较,向北推进了1200 km,纬度由39°N提升到45°N。【结论】北方旱寒区超过50%的地区都可以种植冬油菜,冬油菜种植区北移是可行的,且具有很大的扩展潜力,冬油菜将成为北方旱寒区重要的油料作物。这将突破原有传统的冬油菜种植区划,改变冬油菜生产的布局结构。
周冬梅张仁陟孙万仓张军王鹤龄
关键词:冬油菜最大熵模型GIS气候适宜性
一种百合种球水培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百合种球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百合种球水培箱,包括水培箱箱体,所述水培箱箱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均匀贯穿且螺纹连接有...
江晶武均周冬梅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2009年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兰州市西固区位于E103°19’~104°41’,N35°38’~36°13’。南北环山,中间为黄河谷地。南北由高渐低向中部黄河盆地倾斜,形成山、台、川3个阶段,黄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山区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平均海拔1800m。川区主要分布于黄河两岸,平均海拔1540m,地势平坦。西固区地处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地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8.5℃,年平均降水量330mm。西固区总土地面积为35919.41hm2,
周冬梅张军程文仕岑国璋
关键词:LANDLANDSCAPEPATTERNDISTRICT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山东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重要时期,新型城镇化迅速发展,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两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并分析两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结果如下,(1)2004—2019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不断上升发展状态。新型城镇化各子系统中,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发展虽有波动,但总体也在不断提高。生态压力逐年增加,生态状态、生态响应有待提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空间发展差别非常明显,但总体趋势不断提高。多数城市聚集在中等城镇化区和较高水平城镇化区,青岛、济南属于高水平城镇化区,低水平城镇化区消失。生态环境优质区城市数增加,生态环境恶劣区消失,生态环境差异逐渐减小。(2)2004—2019年山东省耦合协调度发展呈上升发展趋势,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协调到良好耦合协调五个阶段。各地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发展状况具有显著差别,东部沿海地区聚集在高值区,分值依次向鲁南地区降低。中度失调衰退(不可接受区)消失,全部区域保持在耦合协调可接受区。
王祖玉周冬梅张军李嫚斐陈慧敏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城镇化生态环境
甘肃省冬油菜种植适宜性及影响因子评价被引量:16
2014年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随着气候变化、油菜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油菜新品种的育成推广,我国传统油菜生产格局和种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甘肃省冬油菜的种植地带也随之向北扩展,种植的海拔高度抬升,种植面积和产量显著增加。研究甘肃省冬油菜种植适宜性,对改进甘肃省油菜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获取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初步筛选9个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采用基于DEM的小网格法建立9个影响冬油菜种植分布的潜在气象因子空间分布图层,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大熵模型和GIS空间分布技术,构建冬油菜潜在分布模型,分析影响甘肃省冬油菜种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及其特征,评价甘肃省冬油菜种植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冬油菜种植分布概率为0~0.89,按其分布概率可将甘肃省冬油菜种植区域划分为不适宜种植区域、次适宜种植区域、适宜种植区域和最适宜种植区域,可以种植冬油菜的区域占甘肃省总面积的60%,大于实际冬油菜种植面积,冬油菜在甘肃省种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按照9个潜在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种植分布贡献率的大小,确定影响甘肃省冬油菜种植分布的6个主导气象因子及其阈值为:负积温≥-800℃,最冷月最低温度≥-20℃,最冷月平均温度≥-15℃,年平均温度≥4℃,极端低温≥-28℃,50 mm≤生育期降水量≤200 mm。并以此指导甘肃省冬油菜种植布局,调整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民优化种植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周冬梅张仁陟孙万仓张军王鹤龄
关键词: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域气象因子最大熵模型GIS
河西走廊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23年
农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温室气体源/汇系统,不同区域、不同种养情况导致农业系统呈现碳源或碳汇两种情况。分析农业系统中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依据。本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测算了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20个县市的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呈现缓慢上升状态。农业碳排放量最大的区域为凉州区和甘州区,占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的31.74%。从种植业与养殖业来看,河西走廊地区种植业为碳汇,碳吸收量达1.41×10^(8)t,养殖业为碳源,碳排放量达4.17×10^(7)t。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净碳排放量呈现起伏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系统向碳汇转变。在种植业中对农业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因子为种植规模,在规模稳定发展区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机械化程度,在规模较小的区域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用电量;在养殖业中对规模较大区域和养殖业占比较高区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养殖规模,关联度在0.90以上。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表现为从随机分布到显著聚集的过程,农业碳排放重心缓慢向东南方向转移,但仅在张掖市内迁移。
李绵德周冬梅朱小燕祁海强马静张军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空间自相关河西走廊
基于RWEQ模型的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评估
2024年
疏勒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增加,导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土地沙化等问题,影响区域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疏勒河流域处于北方防沙带中心,开展其防风固沙价值评估对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对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功能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总量为43.927×10^(4)~129.530×10^(4)t·km^(-2),防风固沙量呈上升趋势。(2)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价值快速增加,其多年平均价值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减少土地损失价值(99.46%)、保持土壤肥力价值(0.47%)、保持土壤有机质价值(0.04%)、减少交通运输经济损失价值(0.03%)。(3)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防风固沙能力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草地、耕地等植被覆盖率较高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地区域。(4)相较社会因素,自然指标因子对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主客体及补偿标准提供依据。
蔺阿荣周冬梅马静朱小燕江晶张军
关键词:价值评估疏勒河流域
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各地区碳达峰时间预测
2023年
对甘肃省及各地区2000—2020年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选取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城镇化率、能源消耗量、每万元GDP能耗、科技投入和工业增加值等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基于Probit模型,依据甘肃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经济发展指标,对各地区GDP增速进行3种经济假定,并对2020—2040年碳排放量及碳达峰时间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甘肃省2000—2012年碳排放量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7.3%,2013—2020年碳排放量呈“U”型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1.9%;碳排放量与人均GDP、城镇化率等因素呈正相关,与第二产业比重及每万元GDP能耗呈负相关;快速经济下,2030—2035年实现碳达峰的地区只有临夏州,基准经济下,2030—2035年实现碳达峰的地区有定西市等4个地区,绿色经济下,兰州市等4个地区在2035—2040年实现碳达峰。
祁海强周冬梅江晶朱小燕马静李绵德张军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黑河流域2004—2010年水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特征分析被引量:45
2012年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生态足迹法构建了黑河流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5个二级水资源账户,并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研究了黑河流域2004—2010年水资源承载力、水足迹和水资源负载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从2004年的16.36hm2增加至2010年的24.40hm2;总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571.81hm2减少至2010年的486.73hm2;而水资源生态赤字从2004年的555.45hm2下降至2010年的462.33hm2;黑河流域水资源负载指数高,水资源开发潜力很小;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增加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
张军周冬梅张仁陟
关键词:水足迹水资源承载力黑河流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