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
- 作品数:15 被引量:21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药物流产后宫腔少量绒毛残留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照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 总结药物流产后宫腔少量绒毛残留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为少量绒毛残留的药物流产患者5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药流后至清宫前不同时间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TBHCG)水平,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孕囊排出后1周内首次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21例,宫腔局部回声不均匀19例,宫腔小片状高回声12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宫腔局部点状血流信号29例,无血流信号23例.至清宫术前超声检查平均3.5次/人,宫腔残留声像图随时间延长呈多种回声改变,无明显规律性,清宫术前超声检查宫腔内异常回声呈高回声区16例、混合回声区25例、低回声区11例,范围11~39 mm;随时间延长残留血流信号从无到有,从有到丰富,多普勒频谱特征为滋养层样血流,阻力指数(RI)0.38~0.56,其中17例见血流信号向肌层延伸.患者血TBHCG 3.70~135.41 ng/ml.所有患者均行清宫治疗,宫腔刮出物病理检查均可见蜕变的早孕绒毛,残留呈高回声患者病理成分为少量蜕变的早孕绒毛及坏死的蜕膜组织或伴分泌期内膜、呈低回声患者多伴增生期内膜、混合回声患者多伴纤维素样出血坏死物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药物流产后少量绒毛残留声像图随时间延长而呈多种回声改变,主要与病理成分不同有关,残留局部彩色血流信号随时间延长而增多,血TBHCG在低水平波动.
- 姜艳朱巧英周婉项霞青
- 关键词:早孕药物流产宫腔残留
- 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纵向研究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调查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在6个化疗周期中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8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入院行初次化疗的73例消化道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病人入院24h内及每个化疗周期采用改良版病人主观全面评价量表(abPG-SGA)进行营养评价,采用欧洲疾病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定病人生活质量。[结果]6个化疗周期中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由50.79%上升至69.84%。辅助化疗病人的社会功能随化疗周期的延长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姑息化疗病人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随化疗周期的延长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化疗病人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丧失及经济困难随化疗周期的延长呈现逐渐加重趋势。6个化疗周期中,病人营养评分与生活质量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均呈负相关(P<0.05)。病人营养评分与生活质量中的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丧失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病人化疗期间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生活质量变差。提示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合理进行营养干预,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周婉许勤言克莉孟红玲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化疗营养状况生活质量
- 灰阶超声造影对乳腺BI-RADS-US4类病灶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超声乳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BI-RADS-US)4类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23个BI-RADS-US4类病灶行CEUS检查,依据病灶CEUS特征分别纳入5个恶性及良性指标,具备其中任意两项分别判为恶性或良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EUS对BI-RADS4类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123个BI-RADS-US4类病灶CEUS提示恶性75个,良性48个;病理结果证实恶性72个,良性51个。4A类恶性占比16.2%,4B类恶性占比58.5%,4C恶性占比93.3%。CEUS诊断BI-RADS-US4类病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95.8%、88.2%、92.0%、93.7%。CEUS呈假阳性病灶在临床上是需要外科治疗的病灶,如间质生长活跃的纤维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及肉芽肿性乳腺炎等。结论对于CEUS提示恶性的BI—RADS-US4类病灶可视为BI-RADS-US5类病灶,直接手术治疗,无需进行穿刺活检,CEUS提示良性的BI-RADS-US4类病灶建议密切随访或穿刺活检。
- 朱巧英周锋盛周婉陈俊蒋骁丁炎吴鹏西
- 关键词:微气泡乳腺肿瘤
- 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观察者一致性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美国放射学会(ACR)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的26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344个甲状腺结节)的二维超声资料,由3组超声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的前提下应用ACR TI-RADS分类对344个甲状腺结节进行赋值评分,比较3组结果,评估ACR 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可重复性,从而评价ACR TI-RADS分类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一致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344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占46.2%(159/344),良性占53.8%(185/344)。ACR TI-RADS分类结果显示344个甲状腺结节中,ACR TI-RADS 1类6个,ACR TI-RADS 2类21个,ACR TI-RADS 3类71个,ACR TI-RADS4类97个,ACR TI-RADS 5类149个;ACR TI-RADS 1~5类的实际恶性(病理结果)百分率分别为0.00%(0/6)、0.00%(0/21)、2.82%(2/71)、23.71%(23/97)、89.93%(134/149)。3组医师在评价甲状腺结节的结构、回声、形态、边缘及内部强回声灶5个方面可靠性均较好,结合ICC值的评价原则,可认为应用ACR TI-RADS分类词典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一致性较高。结论3组超声医师在评估甲状腺结节结构、回声、形状、边缘及强回声灶方面的可重复性均较高;ACR TI-RADS分类方法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姜艳项霞青周婉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 超声造影对脂肪肝内低回声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3年
- 脂肪肝的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异性,常规超声(CUS)诊断较易,但是脂肪肝背景使得原发或继发的肝局灶性病变声像图缺乏特异性,尤其是低回声病灶的定性诊断存在困难,超声造影(CEUS)应用之前往往要依赖于其他影像增强技术定性。CEUS作为新兴的微血管显像技术,可以从微循环灌注的角度评价正常、异常组织微血管分布的差异。
- 朱巧英吴鹏西周峰盛陈俊蒋骁周婉
- 关键词:超声造影低回声病灶超声声像图肝内
- 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及化疗不良反应的纵向研究
- 许勤周婉
-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在癌性疼痛护理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在癌症患者癌性疼痛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我院肿瘤科癌性疼痛患者102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对其进行癌性疼痛评估,并给予其他常规护理。观察2种评估工具的评估结果及其相关性。结果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评估的平均疼痛程度(PD)值为(1.55±0.83),平均VAS为(1.67±0.71),经相关性分析,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3,P<0.001)。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在癌性疼痛评估中与VAS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临床评估癌性疼痛程度及判定治疗效果。
- 侯乐言克莉林征周婉孔文珺
- 关键词:癌痛视觉模拟评分法护理
- 胰腺癌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80
- 2015年
- 目的建立胰腺癌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由20名专家对拟定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两轮问卷咨询,获得一致性意见,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初步构建的胰腺癌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专家对各项指标的意见趋同。结论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规范胰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行为,促进专科专病护理内涵质量的提升,但尚需通过临床实践的进一步验证。
- 赵静方小萍周婉许勤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护理护理标准德尔菲技术
- 一例化疗致Ⅳ度口腔黏膜炎患者的循证护理被引量:4
- 2015年
- 口腔黏膜炎是肿瘤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与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口腔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口腔黏膜炎可增加全身感染的风险,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化疗致口腔黏膜炎患者,对其进行循证护理,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周婉言克莉
- 关键词:口炎化学治疗漱口液循证护理
- 不同输注方式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效果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评价危重症患者EN支持不同输注方式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oanna Briggs(JBI)、PubMed、Embase、Ovid、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危重症患者EN支持不同输注方式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定性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研究,在以经鼻胃途径进行EN支持未合并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的5项研究中,4项研究的结果显示:连续输注方式较分次给予方式减少了EN支持患者腹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合并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6项研究中,有5项研究评价了两种输注方式对患者腹泻的影响,其中3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分次给予方式较连续输注方式减少了EN支持患者腹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项研究评价了两种输注方式对呕吐、返流的影响,结果显示:分次给予方式较连续输注方式减少了呕吐、返流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胃途径进行EN支持时,对于未合并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连续输注方式的效果优于分次给予方式;对于合并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分次给予方式的效果则优于连续输注方式,但确切的临床效果还需要今后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 王晓君许勤朱姝芹周婉
- 关键词: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