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儒
-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脏镰状韧带旁假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肝脏镰状韧带旁假病灶(FL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60例FLP,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18例加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探讨其形成原因。结果:60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左内叶51例,左外叶9例。CT平扫呈低密度10例、等密度50例。MRI平扫T_1WI双回波正反相位呈等、等信号15例,呈等、低信号2例,呈低、低信号1例,16例在脂肪抑制T_2WI均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平衡期呈等、低密度信号,门脉期均为低密度信号。结论:FLP影像表现典型,CT结合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丁琦峰周学儒刘晓梅王海波左自军
- 关键词:肝脏镰状韧带磁共振成像
- 多层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4
- 2017年
- 腹腔内脏经系膜或腹膜的缺损、裂隙突入到另一间隙,发病率较低,但容易引发肠管坏死、缺血,甚至丧失生命,早期给予有效诊治相当重要。近几年来,有关腹内疝疾病相关报道逐渐增多,特别是接受胃旁路手术、肝移植术后发生腹内疝疾病较多。
- 周学儒
- 关键词:腹内疝胃旁路手术肠管坏死小肠扭转
- CT增强血管造影对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19年
- 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发病率较低,主要是指机体在没有主动脉夹层的情况所发生的内脏动脉夹层[1]。结合近年来临床接诊情况可知,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发病率最高,患者发病后常以腹部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目前临床上多采用CT增强血管造影诊断该病,可通过增强CT血管征象来反应患者内脏动脉具体情况,从而诊断疾病。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患者采用CT增强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 周学儒
- 关键词:血管造影诊断腹部疼痛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疾病
- MRI与CT检查对直肠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直肠癌术前TNM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122例直肠癌患者,均进行MRI、CT检查,以病理分期为参照,比较MRI与CT检查出直肠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诊断直肠癌T3分期及不同T分期总准确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直肠癌N0、N1、N2分期及不同N分期总准确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直肠癌M0、M1分期及不同M分期总准确率与CT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能有效提高直肠癌T、N分期准确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周学儒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检查直肠癌TNM分期
-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 2019年
- 宫颈癌为发病于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疾病早期采取根治性手术结合放化疗辅助治疗通常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多数患者对疾病早期筛查缺乏足够认知,加之疾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导致其确诊时淋巴结已发生转移,治疗难度显著增大,同时对疾病良好转归造成了不利影响[1,2]。
- 周学儒丁琦峰李昊祯闫红丽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疾病早期
- 医学影像在诊疗脊椎滑脱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通过MSCT三维重建、MR脊髓显示等途径对脊椎滑脱征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现代医学影像在临床医学中的诊疗地位。方法对从2008年5月~2010年12月诊断的4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影像技术的优势判定腰椎滑脱程度、部位、类型的结果与手术对照。结果 40例患者,28例经手术对照,证实为真性滑脱,12例为假性滑脱。先天性引起的滑脱8例,都发生于L5/S1处;外伤引起者16例,并有12例伴有腰椎压缩性骨折;退变引起者4例,全部为45岁以上女性;疲劳引起者4例,全部表现为椎弓峡部崩裂;病理因素引起者4例,为脊椎转移瘤、脊椎原发肿瘤或椎旁肿瘤所致;医源性术后改变者4例,全部切除了椎弓或椎小关节。结论医学影像对诊疗脊椎滑脱的准确率极高,几乎达100%,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昊祯周学儒白瑞霞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MRI腰椎滑脱症
- 应用对比法及病例导入法提高影像学教学质量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索对比法及病例导入法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对比法结合病例导入法应用于影像教学中,并通过自制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在影像学的教学中,应用对比法结合病例导入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并能促进师生沟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结论在影像学的教学中,应用对比法结合病例导入法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大有裨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 白瑞霞周学儒闫红丽
- 关键词:病例导入法影像教学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增强扫描影像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30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平扫及三期增强CT表现。结果 CT平扫30个病灶中,16个病灶呈均匀性低密度,10个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4个病灶呈等密度;其中11例病灶中部有星芒状更低的密度区。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16个病灶有明显均匀强化,10个病灶中等不均匀强化,4个病灶轻度强化,8个病灶还可见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影。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密度下降。结论 FNH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其特点。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中央瘢痕征是诊断本病重要依据。
- 白瑞霞陈金周学儒
- 关键词: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低密度
- 16排螺旋CT小肠造影增强扫描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
- 2014年
-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小肠造影对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行螺旋 CT平扫及增强检查。检查前清洁肠道,肌注盐酸(654-2)~20mg以减少肠蠕动,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或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结果经病理证实的4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其中23例良性占位,潜在恶性6例,恶性占位1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 白瑞霞闫红丽周学儒
- 关键词:间质瘤甘露醇小肠造影
- 用医学影像学解析肾脏含囊占位性病变
- 2014年
- 目的:通过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新技术,利用四维彩超、MSCT后处理技术等手段对肾脏含囊占位性病变进行观察、对比并得出初步诊断,进一步分析现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诊疗地位。方法对从2009年8月~2013年10月诊断的40例肾脏含囊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影像技术及诊断的优势判定肾脏含囊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40例患者,17例手术证实为肾癌合并囊性变;5例为囊性肾癌;8例为肾囊肿合并感染、出血;4例为肾脓肿亚急性期;3例为肾包膜下血肿慢性期合并肾挫裂伤;2例为肾癌侵犯肾盂伴肾盂积水;1例为黄色肉芽肿合并感染。结论医学影像学对鉴别肾脏含囊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准确率极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
- 李昊祯周学儒白瑞霞
- 关键词:后处理技术四维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