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军

作品数:149 被引量:1,584H指数:2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7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9篇肿瘤
  • 38篇成像
  • 32篇磁共振
  • 30篇细胞
  • 30篇病理
  • 29篇磁共振成像
  • 28篇影像
  • 24篇X线
  • 24篇X线计算
  • 24篇X线计算机
  • 23篇体层摄影
  • 22篇体层摄影术
  • 21篇影像学
  • 18篇血管
  • 18篇细胞癌
  • 17篇肾肿瘤
  • 14篇动脉
  • 13篇颈动脉
  • 13篇腹膜
  • 11篇肾细胞

机构

  • 140篇复旦大学
  • 13篇温州医学院
  • 9篇南通大学
  • 8篇温州医科大学
  • 5篇慈溪市人民医...
  • 4篇西门子(深圳...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3篇南通市第三人...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慈溪市妇幼保...
  • 2篇上海市公共卫...
  • 2篇如皋市人民医...
  • 2篇上海市金山区...
  • 2篇上海联影医疗...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新昌县人民医...

作者

  • 141篇周建军
  • 57篇周康荣
  • 57篇曾蒙苏
  • 36篇王建华
  • 29篇丁建国
  • 25篇马周鹏
  • 21篇严福华
  • 21篇章顺壮
  • 15篇丁玉芹
  • 15篇王春
  • 13篇纪元
  • 12篇程伟中
  • 10篇陈祖望
  • 9篇毛旭道
  • 9篇刘学玲
  • 7篇陆蓉
  • 7篇缪熙音
  • 6篇张利军
  • 6篇邱鹏根
  • 6篇曾维新

传媒

  • 24篇放射学实践
  • 2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8篇中华放射学杂...
  • 11篇中国临床医学...
  • 6篇实用肿瘤杂志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复旦学报(医...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3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15篇2012
  • 9篇2011
  • 11篇2010
  • 15篇2009
  • 15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肾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转移瘤的临床及CT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3例肾转移瘤单发8例,多发5例,共发现19个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16个,不规则形3个;囊实性11个,囊性6个,实性2个;直径2.2~8.7cm,<3.0cm 12个,3.0~5.0cm 5个,5.0~10.0cm 2个;位于肾皮质且突出肾皮质引起肾轮廓改变1个,位于肾实质16个(病灶中心多位于皮髓交界处),位于肾窦2个;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早期呈中等强化,实质期持续强化,17个病灶呈环状强化,环壁较厚,环外壁光整,内壁模糊,病灶内部强化不均,2个实性病灶隐约可见环状强化,病灶内部强化较均匀。结论:结合肾转移瘤的临床及CT双期增强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赵美华周建军
关键词:肿瘤肾脏X线计算机肾肿瘤
骨盆软骨肉瘤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分析骨盆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盆软骨肉瘤12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CT平扫、MR SE T1WI、T2WI和增强T1WI,仔细复习影像学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2例骨盆软骨肉瘤,普通型11例,去分化型1例。发病部位包括髂骨2例,髋臼3例,坐骨和耻骨6例,骶尾骨1例。肿瘤直径4.7~17.0cm,〈5.0cm者1例,5.0~10.0em者6例,〉10.0cm者5例。病灶呈轻度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11例边缘呈扇贝状分叶,1例境界不清。X线平片检查8例中,弓环状钙化1例,隐约钙化6例,无钙化1例,显著软组织肿块3例,骨膜增生1例。CT检查5例,肿瘤密度等于或低于肌肉密度,5例均可见轻度弓环状钙化和软组织肿块。MR检查7例,T1WI等低信号7例,T2WI显著高信号7例,其中6例T2WI高信号内可见弓环状低信号分隔,1例见低信号结节,7例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增强T1WI6例,所有小叶分隔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小叶自身不强化。结论MRI可直接显示骨盆软骨肉瘤的病理特征,优于CT和平片。CT对显示解剖学复杂的骨盆病灶及轻微钙化等有明显价值。
周建军丁建国王建华曾蒙苏严福华周康荣纪元
关键词:软骨肉瘤骨盆诊断显像
脐尿管腺癌的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CTU)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计算机断层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的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腺癌的CTU表现,包括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等。结果 8例病理诊断均为腺癌或黏液腺癌。CTU均表现为脐尿管与膀胱交界区囊实性或实性软组织肿块,肿瘤与脐尿管长轴一致。4例肿块同时向膀胱腔内外生长,4例肿块位于腔外。肿块形态不规则,7例伴有周围膀胱壁增厚、强化,肿瘤密度欠均匀,5例肿块内可见多少不等钙化,6例可见低密度无强化区。增强扫描示7例呈不均匀轻中度延迟强化。结论 CTU能够反映脐尿管腺癌特殊的发病部位及其特征性CT征象,有利于术前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及分期。
丁玉芹何德明张利军宋凤祥周建军曾蒙苏
关键词:脐尿管腺癌
猪颈动脉MSCTA与DSA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比较猪全程颈动脉MSCT血管成像与DSA成像的检查方法和图像质量,评价MSCT在颈动脉检查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用中科院实验动物猪10头,分别作颈动脉MSCTA和DSA后,人工建立颈动脉血管腔内和腔外血管狭窄模型,再做MSCTA和DSA检查。MSCTA扫描层厚选用1.3mm层厚组,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和容积显示两种成像方法。从两种检查方法的风险性、对诊断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根据显示血管的整体性、颈动脉血管的边缘情况、颈动脉的密度和分支级别显示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用盲法评价。结果在颈动脉起始段的显示、血管整体性、任意角度观察以及受血流影响等方面,MSCTA优于DSA;在血管边缘以及分支血管光滑度等方面,MSCTA不如DSA。结论MSCTA血管密度均匀,可以多角度观察和分析血管;辅助以横断面图像,对血管壁及血管腔外病变有意义。
周建军周康荣陈祖望吴安乐张国富张利军
关键词:颈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将61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及肝血管瘤组,进行全肝灌注成像,感兴趣区(ROI)分别选放于病灶内(A点)、病灶周围1 cm处(B点)及正常肝实质(C点),分析其灌注彩图、灌注参数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结果 (1)肝细胞癌、约81%肝转移瘤在肝动脉灌注量(HAP)图上表现为不均匀高灌注,坏死区呈低灌注,门静脉灌注量(HPP)图上呈不均匀低灌注;肝血管瘤边缘结节样强化区域HAP图上呈明显高灌注,HPP图上部分呈低灌注,早期无强化区域在HAP及HPP图上均呈低灌注。(2)肝细胞癌TDC呈速升速降型,在30 s前达到峰值;肝转移瘤TDC一般在30 s前达到峰值,但顶峰多不明显;海绵状血管瘤TDC呈速升缓降型,一般在30 s后才达到高峰。(3)肝细胞癌组及肝转移瘤组B点参数值与A点有相似改变,而血管瘤组B点与C点灌注参数值无差异。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A点HP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B点HPP、总肝灌注量(TLP)值低于肝血管瘤组,HPI值高于肝血管瘤组;各组B点间H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灌注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A点HPP、HPI及B点HPP、TLP、HPI灌注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位于0.7~0.9之间。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ROC曲线分析有望用于评价灌注参数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并选择合适的诊断参考值。
李敏达李敏顾红梅曹亮周康荣周建军
关键词:肝脏肿瘤64排螺旋灌注成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P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怀疑为PC者行MR平扫加动态增强、DWI检查,分析各项MRI图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测量ADC值,根据MR平扫、DWI、平扫加动态增强及三者联合分别作出诊断并与临床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平扫、DWI、平扫加动态增强及三者联合对PC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1%、84.6%、88.5%、92.3%,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2.5%、70.8%、75.0%、87.5%。单纯平扫与平扫加动态增强、三者联合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DWI与平扫加动态增强、三者联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在MR动态增强及DWI上有特征性表现,MR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及DWI有利于提高PC的诊断准确率。
马周鹏滕华英章顺壮毛旭道邱鹏根周建军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老年少见巨大卵巢良性肿瘤的MRI诊断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老年少见巨大卵巢良性肿瘤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27例老年少见巨大卵巢良性肿瘤的MRI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7例病例年龄均大于65岁,绝经时间15-26年。共发现28个肿瘤,其中卵泡膜细胞瘤11个,卵巢纤维瘤8个,卵泡膜纤维瘤7个,硬化性间质瘤及Brenner瘤各1个。肿瘤最大直径约11-25cm,边界均较清楚,周边结构未见明显侵犯。不同类别肿瘤的MRI信号和强化特点各不相同。结论 MRI可以一定程度显示老年少见巨大卵巢良性肿瘤的病理学改变,对其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马周鹏于骞林观生周建军
关键词:卵巢肿瘤老年磁共振成像
胰腺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胰腺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胰腺淋巴瘤的MDCT资料。结果11例中6例为淋巴瘤侵犯胰腺,5例为原发于胰腺的淋巴瘤。表现为肿块型8例,弥漫浸润型3例。平扫肿瘤呈相对低或稍低密度,CT值约27.1~42.5Hu,边界较模糊。增强扫描8例肿块型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有加强,但明显弱于正常胰腺;3例浸润型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略加强。5例肿瘤包绕血管。类似“血管漂浮征”。6例见腹腔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呈轻至中度相对均匀强化,未见明显坏死。所有肿瘤未见钙化。未见明显胰管扩张。结论胰腺淋巴瘤以肿块型多见.CT平扫呈低或略低密度,相对均匀且少见坏死;增强呈轻至中度较均匀延迟强化,部分可见类似“血管漂浮征”。
马周鹏周建军王春章顺壮刘学玲
关键词:胰腺淋巴瘤X线计算机
图像压缩对磁共振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分析有损压缩对磁共振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参照DICOM3 .0标准编写程序 ,用于DI COM3 .0格式MRI图像的显示及格式转换 ;对图像进行无损压缩 ,比较无损压缩算法的压缩比 ;将图像按不同压缩比压缩成JPEG和JPEG2 0 0 0两种格式 ,用主观和客观方法评价有损压缩图像质量 ,寻找最佳压缩比。将图像进行低通和高通滤波处理 ,分析有损压缩对图像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影响的差异。结果 几种无损压缩算法比较 ,JPEG2 0 0 0无损压缩的压缩比较高。JPEG格式最佳压缩比为 1∶8,JPEG2 0 0 0格式最佳压缩比为 1∶1 0。经过JPEG或JPEG2 0 0 0有损压缩后图像的高频成分损失较大。压缩比越高 ,JPEG2 0 0 0格式图像质量越优于JPEG格式。结论 对于医学磁共振图像 。
吴涛周建军杜文健宋志坚
关键词:图像压缩图像质量滤波器JPEG2000MRI
16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智能触发阈值的合理选择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智能触发监测点阈值条件下的CTA扫描效果,以期提高颈动脉CTA图像质量。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检查。3组监测阈值分别为80HU、100HU、120HU,监测点选在主动脉弓降部,比较3组双侧颈总动脉、颈静脉胸廓入口处(A点),入口处与分叉处之中点处(B点),颈总动脉分叉处(C点)以及颈静脉孔处(D点)的动静脉强化CT值。结果:在3种监测阈值下,各点的颈动脉强化CT值分别是:A点287.75~316.70,B点338.35~359.30,C点334.70~357.65,D点316.55~320.40,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点的颈静脉强化CT值分别是:A点68.10~104.15,B点100.60~169.60,C点120.10~216.70,D点176.10~247.30,而B、C、D点颈静脉强化CT值显示,监测阈值越低,静脉强化CT值越小。监测阈值为80HU时的静脉强化显影明显低于100、120HU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16层螺旋CT而言,以主动脉弓降部为监测点,监测阈值为80HU时,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颈动脉CTA图象。
缪熙音周建军陈刚刘豪陆海峰曾良斌顾君英张晓骅曾蒙苏
关键词:颈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阈值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