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灏
- 作品数:25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氧化型染发剂的SOS/Umu试验
- 1997年
- 采用SOS/Umu试验,对目前国内市场产销量大、成分有代表性的4种氧化型染发剂的遗传毒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4种氧化型染发剂均有致遗传毒性作用。在不加S9活化系统的条件下,4种氧化型染发剂在9.8~312.5μg/管的剂量范围内,可使TA1535/PSK1002菌株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量增加,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而加S9活化系统后,未显示出遗传毒性。
- 杨薇戴修道周德灏浦跃朴张徐军
- 关键词:氧化型染发剂遗传毒性
- 吸烟对染色体损害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 1991年
- 吸烟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其危害性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方法,研究吸烟者与不吸烟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MEM+FA(Minimal EssentialMedium加Folic Acid)和MEM—FA(无Folic Acid)培养基中及48h、96h培养所得到的染色体畸变率的关系,并研究叶酸(Folic Acid)对染色体畸变的效应作用。结果表明,吸烟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不吸烟者。无叶酸的培养基(MEM—FA)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比有叶酸培养基(MEM+FA)高。染色体畸变率C组频率最高,长臂部位畸变为主,其次A组,1、3号染色体畸变为主。
- 戴修道周德灏王斌文小舟卢志伟Dr.AndrewT.L.Chen
- 关键词:吸烟染色体
- 煤沥青烟气对职业接触人群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影响被引量:1
- 1995年
- 利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的增加与否,作为细胞遗传毒理学的指标来评价一些理化因子的诱变性,是检测化学致突变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某碳素厂接触生产性煤焦沥青烟气的工人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观察表明,车间接触组工人SCE明显高于非接触组工人(约1.67倍);在接触组中,吸烟者SCE高于非吸烟者;同为吸烟者,接触组工人SCE高于非接触组工人(约1.48倍)。结果提示煤焦沥青烟尘能引起工人SCE的改变。
- 周德灏戴修道朱惠刚
- 关键词:煤沥青烟气染色体异常致突变作用
- 回收硫铵的生物膜毒性研究被引量:3
- 1995年
- 为观察回收流铵对动物体内和离体红细胞膜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红细胞电泳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染毒时回收硫铵对红细胞膜的毒性作用不明显.而亚急性染毒时较高剂量较长时间接触后对红细胞膜表现出明显的毒作用。高浓度回收流铵(1%)在体外与红细胞接触30min即对离体红细胞膜产生毒作用,且较高浓度(0.1%)时与红细胞接触240min也可产生毒性作用,且此毒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蓄积作用.
- 张正东戴修道周德灏
- 关键词:硫铵红细胞电泳生物膜毒性环境毒理学
- 香烟及其冷凝物致突变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观察香烟冷凝物对吸烟者与不吸烟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用MEM+FA(最低基本要素培养基加叶酸MininalEssentialMedium加FolioAcid)和MEM—FA(无叶酸FolioAcid)培养基作比较;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肝微粒体试验(Ames)、细胞DNA损伤应激试验(SOS试验)等检测香烟冷凝物的体外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吸烟者外周淋巴细胞的SCE在2种培养基中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Ames、SOS和SCE实验对香烟冷凝物的体外检测试验均出现阳性;两种培养基的SCE改变无显著性差异。
- 周德灏戴修道陈梅芳
- 关键词:吸烟致突变性叶酸
- 氧化型染发剂遗传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1999年
- 采用SOS/Umu试验对氧化型染发剂中的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H2O2)和对苯二胺(PPD)及二者混合物的遗传毒性作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PPD无直接遗传毒性,但空气氧化可使PPD致遗传毒作用的危险性增强;H2O2有较强的直接遗传毒性并有剂量反应关系(r=0.981,P<0.01)。用不同浓度的H2O2(0~0.12%)氧化2.5%的PPD,反应混合物的遗传毒性有所增高(r=0.987,P<0.01);若用0.03%的H2O2氧化不同浓度的PPD(0~2.5%),排除混合物中残余H2O2的遗传毒性作用,反应混合物的遗传毒作用也明显增高(r=0.994,P<0.01)。由此证明氧化型染发剂中。
- 吕冬梅浦跃朴尹立红李云晖杨薇戴修道周德灏
- 关键词:染发剂对苯二胺过氧化氢遗传毒性氧化型
- 丙烯腈对细胞膜的毒作用研究被引量:5
- 1998年
- 采用急性动物实验,通过对小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及红细胞的电泳、变形能力的分析,研究丙烯腈对小鼠红细胞膜的毒作用,探讨其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丙烯腈可以降低SOD活力,但对MDA含量无明显影响;其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影响较小,但可明显降低细胞电泳能力,提示丙烯腈对小鼠红细胞膜有一定的毒作用。
- 张贵利戴修道张正东周德灏
- 关键词:丙烯腈红细胞膜SODMDA
- 甲基叔丁基醚和汽油无铅化前后机动车排出物毒性及健康影响
- 叶舜华周伟徐晓辉祁萍萍周德灏
- 该课题运用了一系列毒理学及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从体外到体内,从动物到人群,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毒性,对汽油无铅化后两种汽油的毒性进行了比较,对无铅汽油使用两年来的人群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 关键词:甲基叔丁基醚汽油无铅化毒性汽油添加剂
- 用细胞电泳率指标检测膜毒性物质的探讨被引量:1
- 1998年
- 细胞电泳法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细胞膜表面微小改变的生物学方法,当膜表面电荷密度分布受影响时,细胞在等强度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率会发生改变。根据电泳速率的改变,可以判断外源性物质对细胞膜是否具损伤作用。该文通过D_7靶细胞与10种不同化学物质接触前后的细胞电泳重复性试验,显示出靶细胞电泳速率的不同变化情况,且多数具有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电泳率可作为评价环境中生物膜毒性物质的有效指标,并具有敏感、特异、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 张贵利戴修道周德灏
-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细胞膜毒性物质电泳率
- 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对皮肤细胞DNA、脂质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对皮肤角朊细胞DNA和脂质合成能力及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氧化型染发剂的 2种主要成分双氧水 (H2 O2 )和对苯二胺 (PPD)及两者的混合物对大鼠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进行染毒 ,然后进行放射性核素标记产物的掺入 ,在BeckmanLS 5 0 0 0TD液体闪烁仪上测定cpm值。结果 :经12h染毒后 ,受试样品对大鼠皮肤细胞的DNA、脂质和蛋白质合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 ,细胞毒性逐渐增强 ,染毒剂量与cpm值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氧化型染发剂对皮肤细胞DNA、脂质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有抑制作用 。
- 吕冬梅浦跃朴尹立红李云晖戴修道杨薇周德灏
- 关键词:氧化型染发剂皮肤细胞DNA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