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德灏

作品数:25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毒性
  • 5篇氧化型染发剂
  • 5篇染发剂
  • 4篇致突变
  • 4篇污染
  • 4篇吸烟
  • 3篇遗传毒性
  • 3篇致突变性
  • 3篇染色
  • 3篇溴氰菊酯
  • 3篇细胞膜
  • 3篇菊酯
  • 3篇汞污染
  • 3篇瓜子黄杨
  • 2篇电泳
  • 2篇毒作用
  • 2篇氧化型
  • 2篇植物净化
  • 2篇致突变性研究

机构

  • 19篇上海医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铁道医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作者

  • 25篇周德灏
  • 23篇戴修道
  • 6篇张正东
  • 5篇浦跃朴
  • 5篇杨薇
  • 4篇尹立红
  • 4篇李云晖
  • 4篇吕冬梅
  • 3篇蒋蓉芳
  • 2篇张贵利
  • 2篇祁萍萍
  • 1篇张徐军
  • 1篇孟志红
  • 1篇徐晓辉
  • 1篇李锦梅
  • 1篇卢纯惠
  • 1篇周伟
  • 1篇任道凤
  • 1篇叶舜华
  • 1篇朱惠刚

传媒

  • 7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上海环境科学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中成药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环境卫生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3
  • 3篇1991
  • 1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型染发剂的SOS/Umu试验
1997年
采用SOS/Umu试验,对目前国内市场产销量大、成分有代表性的4种氧化型染发剂的遗传毒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4种氧化型染发剂均有致遗传毒性作用。在不加S9活化系统的条件下,4种氧化型染发剂在9.8~312.5μg/管的剂量范围内,可使TA1535/PSK1002菌株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量增加,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而加S9活化系统后,未显示出遗传毒性。
杨薇戴修道周德灏浦跃朴张徐军
关键词:氧化型染发剂遗传毒性
吸烟对染色体损害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1991年
吸烟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其危害性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本文采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方法,研究吸烟者与不吸烟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MEM+FA(Minimal EssentialMedium加Folic Acid)和MEM—FA(无Folic Acid)培养基中及48h、96h培养所得到的染色体畸变率的关系,并研究叶酸(Folic Acid)对染色体畸变的效应作用。结果表明,吸烟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不吸烟者。无叶酸的培养基(MEM—FA)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比有叶酸培养基(MEM+FA)高。染色体畸变率C组频率最高,长臂部位畸变为主,其次A组,1、3号染色体畸变为主。
戴修道周德灏王斌文小舟卢志伟Dr.AndrewT.L.Chen
关键词:吸烟染色体
煤沥青烟气对职业接触人群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利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的增加与否,作为细胞遗传毒理学的指标来评价一些理化因子的诱变性,是检测化学致突变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某碳素厂接触生产性煤焦沥青烟气的工人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观察表明,车间接触组工人SCE明显高于非接触组工人(约1.67倍);在接触组中,吸烟者SCE高于非吸烟者;同为吸烟者,接触组工人SCE高于非接触组工人(约1.48倍)。结果提示煤焦沥青烟尘能引起工人SCE的改变。
周德灏戴修道朱惠刚
关键词:煤沥青烟气染色体异常致突变作用
回收硫铵的生物膜毒性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为观察回收流铵对动物体内和离体红细胞膜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红细胞电泳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染毒时回收硫铵对红细胞膜的毒性作用不明显.而亚急性染毒时较高剂量较长时间接触后对红细胞膜表现出明显的毒作用。高浓度回收流铵(1%)在体外与红细胞接触30min即对离体红细胞膜产生毒作用,且较高浓度(0.1%)时与红细胞接触240min也可产生毒性作用,且此毒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蓄积作用.
张正东戴修道周德灏
关键词:硫铵红细胞电泳生物膜毒性环境毒理学
甲基叔丁基醚和汽油无铅化前后机动车排出物毒性及健康影响
叶舜华周伟徐晓辉祁萍萍周德灏
该课题运用了一系列毒理学及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从体外到体内,从动物到人群,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毒性,对汽油无铅化后两种汽油的毒性进行了比较,对无铅汽油使用两年来的人群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关键词:甲基叔丁基醚汽油无铅化毒性汽油添加剂
用细胞电泳率指标检测膜毒性物质的探讨被引量:1
1998年
细胞电泳法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细胞膜表面微小改变的生物学方法,当膜表面电荷密度分布受影响时,细胞在等强度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率会发生改变。根据电泳速率的改变,可以判断外源性物质对细胞膜是否具损伤作用。该文通过D_7靶细胞与10种不同化学物质接触前后的细胞电泳重复性试验,显示出靶细胞电泳速率的不同变化情况,且多数具有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电泳率可作为评价环境中生物膜毒性物质的有效指标,并具有敏感、特异、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张贵利戴修道周德灏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细胞膜毒性物质电泳率
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对皮肤细胞DNA、脂质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对皮肤角朊细胞DNA和脂质合成能力及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氧化型染发剂的 2种主要成分双氧水 (H2 O2 )和对苯二胺 (PPD)及两者的混合物对大鼠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进行染毒 ,然后进行放射性核素标记产物的掺入 ,在BeckmanLS 5 0 0 0TD液体闪烁仪上测定cpm值。结果 :经12h染毒后 ,受试样品对大鼠皮肤细胞的DNA、脂质和蛋白质合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 ,细胞毒性逐渐增强 ,染毒剂量与cpm值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氧化型染发剂对皮肤细胞DNA、脂质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有抑制作用 。
吕冬梅浦跃朴尹立红李云晖戴修道杨薇周德灏
关键词:氧化型染发剂皮肤细胞DNA合成
含马钱子巴布剂的豚鼠离体皮肤透皮试验被引量:16
1997年
介绍含马钱子的巴布膏在高体豚鼠皮肤上的渗透试验.探索出以HPLC法测定透皮吸收液中士的宁的透过量。其结果表明巴布膏内的土的宁可以透过皮肤,且透过量随巴布膏内士的宁量的增高而增多。膏体中的Azone能增加上的宁的透入。
吴云鸣杨莉娅戴修道黄磊任道凤周德灏
关键词:马钱子HPLC
地面水中溴氰菊酯卫生标准制订方法的探讨
1998年
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溴氰菊酯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环境中有害物质卫生标准制订的一般原则,根据FAO/WHO提出的粮谷类中溴氰菊酯最高残留限量(MRLs)和WHO确立的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限量(ADI)间接推算出水中溴氰菊酯的浓度为0.033mg/L;按照一般农药在水体中的容许残留限量,结合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限量计算出水中溴氰菊酯的浓度为0.02~0.03mg/L。比较两者的推算结果,考虑到对全体人群、鱼类、水生生物等环境生态的安全性,并对该标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地面水中溴氰菊酯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2mg/L。该方法利用现有的研究资料,快速推算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具有经济、快速、简便的优点,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的重要方法,是对常规制订方法的必要补充,为今后环境中有害物质卫生标准的制订提供有益的参考。
张正东戴修道周德灏
关键词:地面水溴氰菊酯卫生标准
氧化型染发剂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引起皮肤损伤的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并结合 MTT比色法检测了氧化型染发剂及其两种主要成分——双氧水 (H2 O2 )、对苯二胺 (PPD)及二者的混合物对大鼠皮肤角朊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除 PPD的最低剂量短时间染毒组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细胞增殖外 ,受试样品对大鼠角朊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 ,OD值逐渐降低 ,染毒剂量与细胞生存抑制率呈剂量 -反应关系 (2 4h染毒后的 r值分别是 :r H2 O2 =0 .981,r PPD=0 .949,r PPD- H2 O2 =0 .96 3,r染发剂 =0 .887)。结论 氧化型染发剂的皮肤损伤作用可能与其细胞毒性有关。
吕冬梅浦跃朴尹立红李云晖戴修道杨薇周德灏
关键词:氧化型染发剂细胞毒性皮肤损伤角朊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