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
- 作品数:43 被引量:25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科技进步”完全体现为“规模经济”
-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M.Solow)教授于1957年在其代表作《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August...
- 周方
- 文献传递
- 就业与物价通论——“收入(就业)与物价决定论”和“广义的乘数原理”
- 1990年
- 三、历史的记载事实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的理论必须对所发生的事实作出明确而有力的解释;只有科学的理论才具有实际价值。自七十年代初以来,实行所谓“混合经济”(即有政府政策干预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西方国家普遍陷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滞胀。经济滞胀的基本征象是:生产增长减慢或绝对下降及就业停滞或下降(衰退)
- 周方
- 关键词:就业经济滞胀
-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量、本、利、价”分析
- 1985年
- “量、本、利、价”分析法,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一种有效的科学分析方法,可用来对企业经营的好坏作出“诊断”与评价,可用来在企业的利润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和投资管理等许多方面的管理活动中作出正确的决策,以获得理想的经营效果。
- 周方
- 关键词:安全系数边际收益率
- 论“两大部类同步增长”规律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存在之充分必要条件被引量:6
- 1988年
- 对于研究两大部类生产的协调发展及其规律性来说,将生产资料划分为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和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两大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称“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为“第一类生产资料”;称“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为“第二类生产资料”。在t年追加于下一年两大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v1(t)+m1(t)-c2
- 周方
- 关键词:生产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
- 就业与物价通论——“收入(就业)与物价决定论”和“广义的乘数原理”
- 1991年
- 五、“收入(就业)与物价决定论”模型(“IS-LM-LD”模型) 线索在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采用宏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西方国家不常使用的收入政策,这里暂时不谈,放在后面讨论)。因此,在描述一国经济的完整的宏观经济系统模型中,外生变量只能是财政政策变量、货币政策变量及对经济有影响的环境因素,物价水平在经济系统的运行中形成,因而应当是模型的内生变量。但是,从图18(见本刊1990年第11期)可以看到,“IS-LM”模型中,物价水平P是外生变量,因此,“IS-LM”模型显然不是完整的宏观经济系统模型。
- 周方
- 关键词:决定论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总供给
- 经济效益与实现利润、上交税额和利润留成额的增长速度问题
- 1986年
- 一、经济效益任何的产品生产和服务,都是劳动过程。在这过程中,投入活劳动及物化劳动,使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形态上转变为满足一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价值量X等于消耗的活劳动(V+M)与物化劳动C之总和:X=C+V+M。一个地区、部门或企业的生产活动都处于全社会之中,既制约于社会。
- 周方
- 关键词:利润留成实现利润活劳动
- 扩大再生产理论中两条客观规律的数学证明被引量:5
- 1984年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时,始终注意了它的一般物质生产的基础,因而他的研究成果远远超出了资本主义界限,涉及了人类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具有十分宽广的科学意义。特别是。《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清楚地说明了进行社会再生产需要具备的条件,任何社会性的生产活动,都不能违背这个最基本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的生产实践也不例外。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
- 周方
- 关键词:社会总资本社会再生产
- 投入与产出结构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被引量:4
- 2001年
- 本文以投入产出表为框架,建立经济系统的数学模型,探讨投入产出结构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对于经济系统中任何一个部门,当产出的部门结构与投入的部门结构相同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只取决于实物型投入系数的变动,而与部门产出的变动无关。
- 王莉周方
- 关键词:生产率增长经济系统全要素生产率投入产出表数学模型
- 固定资产平均折旧期对消费基金和积累率的影响
- 1984年
- 前言固定资产以实物形态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逐渐地磨损和“消耗”。固定资产的这种物质损耗,称为有形损耗。固定资产的价值根据它的损耗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转移到所制造的产品的价值中去。固定资产价值转移的过程是通过折旧的方式实现的。折旧。
- 周方
-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消费基金积累率折旧基金无形损耗
- 对《“科技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方法》一文的补充被引量:1
- 1997年
- 现对《“科技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方法》一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作下述补充: 在计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S_t)时可能出现各种情况,现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对各种情况的解释列于表1:
- 周方
- 关键词:经济增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