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欣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病毒
  • 11篇传染
  • 11篇传染性
  • 8篇法氏囊
  • 8篇法氏囊病
  • 8篇传染性法氏囊
  • 8篇传染性法氏囊...
  • 7篇法氏囊病毒
  • 7篇传染性法氏囊...
  • 6篇鸡传染性
  • 6篇反应器
  • 5篇细胞
  • 5篇鸡传染性法氏...
  • 5篇鸡传染性法氏...
  • 4篇生物反应
  • 4篇生物反应器
  • 4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生物学特性比...
  • 4篇细胞适应毒

机构

  • 19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阿克苏职业技...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19篇周欣
  • 14篇王川庆
  • 14篇杨霞
  • 12篇王泽霖
  • 11篇赵军
  • 10篇王新卫
  • 7篇陈陆
  • 6篇姚惠霞
  • 5篇常洪涛
  • 3篇王永生
  • 2篇姚慧霞
  • 2篇余彬辉
  • 2篇杨大光
  • 2篇王雷
  • 2篇高焕河
  • 2篇宋羚羚
  • 2篇刘红英
  • 1篇徐雪
  • 1篇顾帅
  • 1篇郝春丽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可用于临床检测的NP融合蛋白抗原,建立可用于临床检测IB抗体诊断的试剂盒。[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的NP基因,将之克隆并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PCR、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NP,研究N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结果]将重组载体pET-NP转化表达菌BL21,获得阳性重组菌pET-NP-BL。阳性重组子经IPTG诱导后,目的基因NP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过SDS-PAGE与Western blot检测表明,NP分子量约为49 kD,且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表达产物可与特异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血清发生免疫反应。表达产物可以用作检测IB抗体的抗原。[结论]该融合蛋白可用于生产检测IB的诊断试剂,生物安全性高,生产方便。但尚需建立适当的检测方法,进一步研究其实际诊断价值。同时也可以研制新型IB重组亚单位疫苗,进一步研究其刺激动物机体产生的细胞与体液免疫,深入研究新功能,筛选新的抗原表位,为生产新型IB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郝春丽王泽霖王新卫姚慧霞周欣
关键词:核蛋白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及用鸡胚细胞系和生物反应器繁殖法氏囊病毒制备灭活疫苗和联苗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IBDV HQ株CGMCC NO.4935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和联苗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括:①细胞种子链扩增;②在消毒后的生物反应器中加入细胞生长液,接种制苗用细胞进行悬浮培养;③细胞长至最大密度时更换...
王泽霖王川庆赵军陈陆王新卫杨霞常洪涛王雷周欣余彬辉宋羚羚高焕河
干扰素对新城疫灭活苗抗体滴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对新城疫(ND)灭活苗抗体滴度的影响。[方法]将20只20日龄雏鸡随机分成A、B、C和D(CK)组,每组5只。分别皮下注射新城疫灭活疫苗0.5 ml/羽,同时给雏鸡注射高(4单位)、中(2单位)和低(1单位)剂量的干扰素,对照组不加,检测雏鸡新城疫病毒抗体滴度。[结果]结果表明,免疫7d后,高、中和低剂量组抗体水平一致,并开始上升,3组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14 d后中剂量组水平稍高,与其他3组均差异显著,呈现一定的剂量差异;21 d后3组都升高,但中剂量组抗体水平最高,对照组与其他3组均有显著差异;在免疫28 d后4个组的抗体水平均下降,但中剂量组抗体水平仍最高。[结论]干扰素可提高新城疫抗体滴度,以中剂量添加效果最好。
王艳王新卫周欣王淑贤
关键词:干扰素抗体滴度鸡新城疫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HI抗原的制备与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实验比较了不同方法制备IBV HI抗原,并比较不同PLC1处理浓度、不同保存时间等因素对制备IBV HI抗原的影响,筛选出制备抗原的最佳条件:选择10 U/ml的PLC1与等体积超速离心后的M41 IBV以及pH值7.40、.01 mol/L PBS稀释液混合,在37℃水浴作用2 h并不断振荡,取出后加入β-丙内酯4℃灭活24 h。在HI实验中,该抗原不与AIVH5、AIVH9、ND单因子血清反应,仅与IB阳性血清反应,有高度特异性。用高岭土37℃处理1 h可明显降低SPF阴性血清非特异反应。上述抗原在4℃保存3周血凝价达到最高。应用该抗原检测免疫前后鸡群IBV抗体,取得良好效果,证明用该方法与条件所制备的抗原可以用于IB诊断及临床实验。
钱晓佳周欣薛邦玉杨大光王新卫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YBR Green Ⅰ实时PCR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复制动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根据已经发表的猪细小病毒(PPV)的VP2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PPV的SYBR GreenⅠ实时PCR方法。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2个PPV拷贝。模板稀释度在10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应用本方法对PPV在体外感染细胞后的复制动态进行了观察,并绘制了病毒的体外增殖曲线。数据换算为每瓶中细胞内、外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细胞外病毒含量在接毒初始的36h逐渐下降,随后开始逐步增加;接毒后84h培养液中的病毒含量(1.739×1010拷贝)逐渐超过细胞内的病毒含量(1.321×1010拷贝);在接毒后108h培养液中病毒含量达到峰值(7.626×1010拷贝),随即病毒含量开始快速下降。细胞内病毒粒子在接毒后24h内为对数增长期,然后为缓慢增长期,至接种后72h达到复制峰值(1.425×1010拷贝),并维持至108h。与病毒复制动态变化相对应的细胞病变是从细胞聚集、开始形成空斑到约80%的细胞病变产生,108h之后随着细胞的大量死亡,细胞内、外病毒数量都开始急剧减少。
顾帅陈陆常洪涛赵军杨霞王新卫周欣姚慧霞王川庆迪力拜尔.阿木提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SYBR病毒复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实时Q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引言了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增殖滴度的传统方法是测定其TCID,该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灵敏度低。因此,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实际生产工作中,都需要一种快速、准确测定IBDV即时增殖滴度的方法。随着分子生...
周欣杨霞赵军王新卫常洪涛陈陆刘红英姚惠霞王川庆
文献传递
IBDV流行强毒HQ株囊毒和细胞适应毒生物学特性比较与VP2、VP5基因序列分析
引言/目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主要感染3月龄以内的青年鸡。基因组编码蛋白中,VP2蛋白既是IBDV的主要结构蛋白,又是病毒的主要宿主保护性抗原,与病毒中...
杨霞王泽霖周欣赵军姚惠霞王川庆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流行毒株S1基因的变异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经鸡胚接种、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气管环培养等方法从河南不同地区发病鸡群中先后共分离、鉴定出7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应用RT-PCR方法对7株病毒以及IBVH120疫苗株的S1基因全序列进行扩增,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株IBV的S1基因全长分为4类,分别是1 632、1 6201、617和1 611 bp;序列相互之间存在多位点变异,同时存在型特异性的插入和缺失;其S蛋白裂解位点序列模式有HRRRR、RRFRR和RRSRR 3种;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显示Jin-13为呼吸型毒株,YI为ArkDPI型肾型毒株,HN/SG株与国内其他肾型分离株亲缘关系均较远;河南肾型分离株HN/HL、XP/1/09、XP/3、WZL与山东肾型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较高且其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河南HN99株的亲缘关系较远.说明河南地区存在不同的IBV流行毒株,这些流行毒株在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S1基因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异.
徐雪赵军王川庆王泽霖杨霞周欣迪丽拜尔.阿木提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呼吸型裂解位点
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IBDV及制备高效灭活疫苗的研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是由IBD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至今仍是危害最为严重的...
周欣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
IBDV流行强毒HQ-b株与其细胞适应毒生物学特性比较及VP2、VP5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解IBDV流行强毒HQ-b株囊毒与其细胞适应毒间生物学特性差异及2毒株毒力变化与VP2、VP5基因变异的关系,对2毒株的细胞适应性、致病性等进行比较,同时对其VP2、VP5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Q-b株囊毒对CEF、CEK、CELi、DF-1和Vero均不适应,而细胞适应毒HQ株仅不能适应Vero细胞、且批内及批间毒价稳定。致病性结果显示HQ-b株对4周龄SPF鸡致死率高达80%,是真正的超强毒,而细胞适应毒致死率已降为0%。对VP2基因高变区研究表明,HQ-b株具备IBDV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即222A、256I、294I和299S;其细胞适应毒HQ株除222A→P、256I→V、294I→L和299S→N外,在VP2公认的毒力位点253(Q→H)、279(D→N)、284(A→T)位氨基酸也发生改变,导致细胞适应毒具备经典弱毒株的分子特征,即222P、256V、279N、284T、294L和299N。对VP5基因研究表明:流行强毒HQ-b株也具有IBDV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其细胞适应毒VP5基因有12个位点碱基突变并导致9处氨基酸变异,尤其是ORF区第2个碱基由"T"突变为"C"后,导致细胞适应毒VP5的N端丢失了4个氨基酸,这种突变与现有的疫苗毒完全一致。本研究提供了超强毒HQ-b培育、驯化后致病性和细胞适应性转变的分子机理,也丰富了IBDV分子流行病学的理论。
杨霞周欣赵军姚惠霞王川庆王泽霖
关键词:VP2基因高变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