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正彦

作品数:32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两栖
  • 6篇林蛙
  • 6篇锦蛇
  • 5篇棕黑锦蛇
  • 5篇蝌蚪
  • 4篇多样性
  • 4篇两栖动物
  • 3篇爬行动物
  • 3篇蟾蜍
  • 3篇两栖爬行
  • 3篇两栖爬行动物
  • 2篇东北林蛙
  • 2篇肉瘤
  • 2篇软骨
  • 2篇软骨肉瘤
  • 2篇蛇类
  • 2篇树蛙
  • 2篇皮肤
  • 2篇种群
  • 2篇自然保护

机构

  • 32篇沈阳师范大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江西科技师范...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省林业科...
  • 1篇青岛奥克生物...

作者

  • 32篇周正彦
  • 27篇李丕鹏
  • 25篇陆宇燕
  • 7篇王勇
  • 6篇董丙君
  • 4篇王晶琦
  • 3篇孙志勇
  • 3篇马建章
  • 3篇姚晨昊
  • 2篇廉静
  • 2篇杨宝田
  • 2篇王珊珊
  • 2篇程建鑫
  • 2篇汪玉茹
  • 2篇崔惠生
  • 1篇张微微
  • 1篇王姗姗
  • 1篇周兵
  • 1篇巴山
  • 1篇梁刚

传媒

  • 12篇四川动物
  • 4篇蛇志
  • 4篇野生动物学报
  • 3篇野生动物
  • 2篇林业科技
  • 2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新知客

年份

  • 1篇2021
  • 7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林蛙繁殖期两性皮肤组织结构的差异比较被引量:12
2011年
报道了繁殖期黑龙江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两性差别。研究发现:黑龙江林蛙雌雄个体在皮肤特定部位的表皮厚度和皮肤总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雌蛙各部位真皮致密层都比雄蛙相应部位的致密层厚,且有显著差别。雌雄性蛙色斑不仅存在两性差异,而且构成色斑的色素细胞数量雄蛙明显多于雌蛙;皮肤腺在组成类型和分布上雌雄也有差别,最明显的是雄蛙躯干的背、腹部存在有大量的特殊黏液腺,讨论了这种特殊的黏液腺在生殖行为中可能产生一些化学交流信号和辅助抱对作用。
吴文英李丕鹏陆宇燕周正彦王勇
关键词:黑龙江林蛙显微结构皮肤
史氏蟾蜍蝌蚪发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史氏蟾蜍是辽宁省特有的两栖类物种之一,多年来对史氏蟾蜍的研究和报道知之甚少,对其蝌蚪方面的了解也不多。本文就史氏蟾蜍蝌蚪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全长、体长等数据进行测量,与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蝌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史氏蟾蜍蝌蚪生长发育,全长、尾长、体高3组与体长之比逐渐减小,而体宽与体长之比值趋向于增加,尾高与体高之比基本保持稳定。眼间距与鼻间距的比值变化相对较大,从24期开始至26期,比值由1.62上升到2.43,随后到34期比值保持在1.87和2.17之间。史氏蟾蜍、中华蟾蜍和花背蟾蜍蝌蚪的比较结果表明,不仅它们之间在形态度量的相对值上存在一些显著差异,而且在发育过程中后肢芽的出现和生长等方面也有差异。
汪玉茹廉静李丕鹏陆宇燕周正彦
关键词:蝌蚪发育蟾蜍
棕黑锦蛇染色体核型和Ag-NORs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初步研究了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棕黑锦蛇染色体核型及Ag-NORs特征,并与已经报道的安徽产赤峰锦蛇有关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棕黑锦蛇染色体2n=36,由8对大型染色体和10对微小染色体组成,可分为A、B和C3组,性染色体属于ZZ/ZW型,Ag-NORs也都位于1对微小染色体上。棕黑锦蛇仅在第8对和W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值上与赤峰锦蛇有差异,染色体其他特征,包括数目、形态、染色体类型等,在2蛇之间基本一致。锦蛇属染色体属名变化较大,但多数种类2n=36。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染色体数目相同,且仅在第8对和W染色体上有差异,由于核型存在地理多态性,单纯依据上述差异尚不能为这2种蛇的分类提供充足的证据。今后,除继续对不同地理分布的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的染色体进行研究外,对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的分类问题还需要从整合分类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汪玉茹周正彦李丕鹏
关键词:棕黑锦蛇核型
两种无尾类发声器官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应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和花背蟾蜍(Buforaddei)的发声器官进行了初步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林蛙有独立的前杓状软骨和枕声带,而花背蟾蜍则没有上述结构。花背蟾蜍的声带侧部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并且前端有一对肉质化的纤维小球,喉室末端有一对后膜,而中国林蛙的声带侧部由无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肉质化纤维柱状结构,喉室的末端无后膜结构。前者的声带中部为一对厚度均匀的膜系结构。而后者声带中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林蛙的声囊类型为咽侧内声囊,花背蟾蜍的声囊类型为咽下内声囊。统计分析表明二者声带中部的相对长度和宽度分别存在显著性和极显著性的差异。最后,初步分析了喉部结构差异对声音产生的影响,为揭示蛙科与蟾蜍科叫声特异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雷赵梓伊陆宇燕李丕鹏宋阳周正彦周兵杨宝田董丙君
关键词:发声器官蟾蜍
桓仁滑蜥生殖行为及生殖策略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桓仁滑蜥(Scincella huanrensis)系卵胎生,1年生殖1次,生殖季节为7月下旬到8月上旬。平均每只雌蜥产仔4.556(2~6)只。雌蜥的分娩在洞穴中进行,分娩时间可持续60-90min,仔蜥在产出时卵膜已破裂。雌性采取的是高投入的生殖策略,平均生殖投入率0.436(0.212~0.526)。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窝仔数与雌蜥体重、体长和生殖投入呈正相关关系;生殖投入与雌蜥的体重和体长不相关;幼蜥的体长、体重与窝仔数呈负相关关系。
董丙君王晶琦周正彦陆宇燕李丕鹏
关键词:生殖行为生殖策略窝仔数
辽宁产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蝌蚪形态特征的比较和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对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和花背蟾蜍B.raddei第36期蝌蚪外形和口部形态结构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并进行了定量比较和分析。中华大蟾蜍蝌蚪体背观呈长卵圆形,全身黑褐色;尾呈桨形,背腹鳍透明无斑;唇齿式为2(2)/3(即Ⅰ:1+1/Ⅲ)。花背蟾蜍蝌蚪体背观呈卵圆形,体背面和侧面为灰黑色或深灰色,腹面灰色有金属光泽;尾呈纺锤形,背鳍近透明,其上有黑色细纹,腹鳍透明无色;唇齿式为2(2)/3(即Ⅰ:1+1/Ⅲ),个别为2(2)/3(1)(即Ⅰ:1+1/1+1:Ⅱ)。两种蟾蜍蝌蚪在体色、体型、尾色、尾型、口盘形态结构以及繁殖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对辽宁和华西产的中华蟾蜍蝌蚪的分析表明两地蝌蚪在形态特征方面基本相同,显示出蝌蚪在种内的稳定性。编制了两种蟾蜍蝌蚪的简明检索表,供野外调查和监测参考。
廉静李丕鹏陆宇燕周正彦
关键词: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蝌蚪
棕黑锦蛇与赤峰锦蛇头骨形态比较研究
2019年
对棕黑锦蛇与赤峰锦蛇的头骨形态和量度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两蛇头骨形态十分相近,17项头骨量度数据相似,二者头骨特征几乎完全相同,可见棕黑锦蛇与赤峰锦蛇的亲缘关系极近。
周正彦周正彦孙志勇陆宇燕李丕鹏
关键词:棕黑锦蛇头骨
中国特有蛇类资源及保护建议被引量:17
2008年
概述了中国54种特有蛇类状况,对香港盲蛇Typhlops lazelli、温泉蛇Thermophis baileyi、莽山烙铁头蛇Zhaoermia mangshanensis和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4种极危种类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中国特有蛇类的受胁现状及因素,提出保护策略和措施,建议建立中国特有珍稀蛇类繁育基地。
周正彦李丕鹏陆宇燕董丙君
关键词:特有种
桓仁滑蜥室内饲养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2005年7月~2006年7月,对12只采自桓仁县的桓仁滑蜥Schincella huanrensis进行室内饲养及观察。
董丙君王晶琦周正彦陆宇燕李丕鹏
关键词:食性日活动节律
乌苏里蝮罹患间叶型软骨肉瘤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在人工养殖中,乌苏里蝮健康情况值得关注。为了探究病情,并为以后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提供资料,本研究室对养殖种群进行了筛查。针对其中颈部有异常肿大的个体进行了血液学检测、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鉴定。观察结果显示:患病蛇脂肪体系数显著大于正常蛇;白细胞和血栓细胞总数显著低于正常蛇,糖链抗原24-2 呈阳性。肿块的组织学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可见典型的上皮细胞肿瘤的特征结构——癌穴,常规用于鉴定肿瘤的标记物S100、VIM、EMA和GFAP均呈阳性,故确定该肿大物为间叶型软骨肉瘤,但诱发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讨。建议在人工繁育乌苏里蝮的过程中,需要精选种蛇,并对养殖种群进行定期的筛选,提高其健康程度。
路生鑫李丕鹏王珊珊姚晨昊程建鑫周正彦陆宇燕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血清检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