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丹玲

作品数:58 被引量:29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台风
  • 12篇遥感
  • 10篇赤潮
  • 9篇灾害
  • 8篇海域
  • 7篇台风灾害
  • 7篇风灾
  • 6篇植物
  • 6篇上升流
  • 6篇浮游植物
  • 5篇遥感监测
  • 5篇叶绿
  • 5篇叶绿素
  • 5篇藻华
  • 5篇气旋
  • 5篇热带
  • 5篇热带气旋
  • 5篇卫星遥感
  • 5篇海表
  • 5篇海表温度

机构

  • 58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广东外语外贸...
  • 5篇国家海洋局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烟...
  • 3篇暨南大学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广东金融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科技部
  • 1篇海南省环境科...
  • 1篇临沂大学
  • 1篇达尔豪斯大学

作者

  • 58篇唐丹玲
  • 11篇王素芬
  • 10篇隋广军
  • 5篇魏章进
  • 5篇陈仕鸿
  • 4篇詹海刚
  • 4篇潘刚
  • 3篇施平
  • 3篇陈和
  • 3篇赵辉
  • 2篇潘艳丽
  • 2篇王东晓
  • 2篇刘晓庆
  • 2篇韦桂峰
  • 2篇孙景
  • 1篇关学彬
  • 1篇刘闯
  • 1篇吕颂辉
  • 1篇周利
  • 1篇岑竞仪

传媒

  • 7篇热带海洋学报
  • 4篇生态科学
  • 4篇中国海洋学会...
  • 3篇海洋学报
  • 3篇数理统计与管...
  • 3篇灾害学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改革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第一届中国赤...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规划师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国际经贸探索
  • 1篇海洋通报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台风灾害的遥感检测及其预警-应急-评估平台构建
台风灾害属当今全球主要自然灾害.台风引发的狂风、风暴潮、洪涝以及衍生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不仅对沿海一些地区的人民生命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对沿海一些地区的经济也会造成重大损失.比如:1991 年4 月底,在孟加拉国登陆的...
唐丹玲
基于SVR的广东省台风灾害损失评估被引量:8
2013年
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是防台减灾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题。本文介绍了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R)的基本原理以及参数寻优的方法,并将SVR应用于中国南方台风灾害损失评估中,重点为广东省。选取14个评估因子,选用1998~2008年影响广东的36个台风作为数据样本,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处理,本文构建了4种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包括一种BP神经网络评估模型和3种SVR模型。这3种SVR模型均以径向基(RBF)核函数作为核函数并基于交叉验证法训练,分别利用网格搜索、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参数优化。对这4种模型的评估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径向基核函数作为核函数、基于交叉验证法训练、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优化建立的SVR模型为最优的模型。本研究的模型分析评估能为防台减灾工作提供决策重要辅助信息。
陈仕鸿唐丹玲隋广军
关键词:台风灾害参数优化
Radarsat2全极化数据在监测南海溢油事件中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近年由于海上石油运输、开采和事故,溢油事件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了Radarsat2卫星全极化数据在监测南海北部溢油事件中的应用,比较了3种滤波技术对相干斑的抑制,结果显示LEE滤波法最佳,继而选用LEE滤波对影像进行全极化处理。比较了6种参数处理方法,发现极化函数参数的去极化指数(Depolarisation-index)处理后的影像对溢油和海水区分效果最佳,并可以更好地避免相干斑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津法阈值准确提取溢油范围并估算溢油面积。研究表明:在利用Radarsat2卫星全极化数据观测溢油时,通过LEE滤波、去极化指数处理和大津法阈值3个步骤提取溢油范围并估算溢油面积是有效快捷的方法。
孙景唐丹玲潘刚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溢油去极化
台风引起南海海表面降温的位置变化特征被引量:32
2010年
台风过后通常会在上层海洋引起冷迹,即路径附近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降低。本文利用多种卫星数据分析了12年(1998—2009)内经过中国南海的92个台风所引起的海表降温位置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逐日微波遥感SST数据发现,64个台风(69.6%)引起了明显降温(降温≥2℃)。其中,43个台风(46.7%)引起的最大降温位于台风路径右侧;13个台风(14.1%)引起的降温出现在路径附近;同时还有8个台风(8.7%)引起的最大降温明显位于路径左侧。台风引起的最大降温出现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路径左右两侧100km范围内。统计分析表明台风之前存在于上层海洋环境的冷涡,特别是强冷涡,在台风引起的海表面降温和位置分布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杨晓霞唐丹玲
关键词:海表温度冷涡
南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南海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利用历史数据和卫星观测,系统分析20多年来(1980年-2003年)在南海海域发生的赤潮事件与环境特征,详细比较赤潮在南海四大区域(北部、东部、南部和西部海区)的区域分布、多发藻种和季节变化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域赤潮发生具有以下特点:(1)区域性:赤潮多发区域集中在珠江口附近(中国),马尼拉湾和马辛洛克湾(菲律宾)和沙巴州的西海岸(马来西亚);(2)季节性:在北部海区,赤潮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份,东部海区在5-7月份,西部海区在7月份,而南部海区在全年都会发生;(3)藻种差异性:主要赤潮藻种在北部海区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东部海区和南部海区是扁甲藻(Pyrodinium bahamense);(4)年际变化:不同海域赤潮的多发年份不同,对于整个南海而言,1991-1998年是赤潮的多发年。赤潮发生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季风、河流的排放、上升流、以及沿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王素芬唐丹玲
关键词:赤潮
卫星遥感监测中国海域的叶绿素含量和赤潮分布
利用海洋水色卫星来监测海洋叶绿素时空分布,是现在国际上海洋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总结近二十年来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我国海域叶绿素含量的分布状况,并探讨卫星遥感在研究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和海洋赤潮监测上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卫...
韦桂峰唐丹玲
关键词:卫星遥感叶绿素赤潮中国海域
南海东北部叶绿素a浓度对台风“风泵”和黑潮共同作用的响应被引量:2
2020年
南海东北部是寡营养海域,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较低,热带气旋“风泵”效应带来的上层海洋扰动可能引起表层浮游植物的显著增长。以往的研究通常关注热带气旋风应力和海洋中尺度涡对上层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本文利用航次CTD、实测叶绿素a浓度、Argo温盐剖面和遥感数据,探讨了台风“风泵”和黑潮共同作用下真光层内浮游植物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15年台风“莲花”过境1周后产生向吕宋海峡西北侧南海海域(A区)入侵的黑潮流套,该入侵的黑潮流套使台风前原有的气旋涡消失,抑制了台风产生的上升流对表层(0~40 m)营养盐供给,使次表层(60~90 m)营养盐富集,进而抑制了表层的叶绿素a增长,促进了次表层叶绿素a的增长;吕宋海峡西侧南海海域(B区)表层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增加不仅是源于叶绿素最大层浮游植物的向上输运,更是由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增长;A区台风引起的流套式的黑潮入侵,促进了B区台风后气旋式流场的形成,产生的持续增强的气旋涡为B区表层叶绿素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盐供给。
刘宇鹏唐丹玲唐丹玲
关键词:叶绿素A浓度黑潮南海东北部海洋遥感
海洋藻华形成的风调控机理
唐丹玲刘东艳詹海刚施平齐雨藻
该项目属于海洋科学领域,是海洋生态学、遥感海洋学、环境海洋学等学科的交叉基础研究。海洋藻华是一段时期内海洋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能显著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改变初级生产力与生物资源量,也可形成赤潮绿潮等...
关键词:
关键词:台风影响遥感监测
热带气旋登陆概率的Logistic模拟被引量:4
2012年
本研究采用1949--2008年近60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对热带气旋源地分布与登陆概率进行了描述统计以及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Logistic模型,模拟热带气旋的登陆概率。结果显示:(1)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分布和登陆气旋的源地分布存在显著差异。0°-10°N纬度带登陆频数与生成频数比偏低,纬度带10°-15°N则两者具有一致性,而15°N以北登陆频数比偏高。经度的分布上135°E以西偏高,135°E以东偏低。(2)热带气旋登陆概率与源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做5°×5°的经纬度分类,源地愈偏东登陆概率愈小,而TC源地纬度变化对其登陆概率的影响不如经度变化显著,但是随纬度偏北略为增加。(3)Logistic模型对影响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拟合表明,经度带由西向东4个生成TC频数较多的典型海区,即南海中北部海面、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的登陆概率逐渐减低。本文首次将非参数检验、Logistic概率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应用于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研究,提高了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与其登陆关联性的统计规律性认识。
魏章进唐丹玲隋广军
关键词:热带气旋LOGISTIC模型
中国南海海域的有害藻华(HAB)以及相关海洋环境的分析
赤潮(Red Tide)或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s,HAB)是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在适宜海洋环境条件下爆发增殖或集聚引起的生态现象。它可以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恶化海洋环境,给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造成巨...
王素芬唐丹玲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