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雷 作品数:20 被引量:29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比较低频电穴位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分为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40例。低频电刺激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大椎穴、肾俞穴进行电刺激,每天治疗1次;药物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每次1mg;安慰剂组患者口服淀粉胶囊,每次1粒,均于每晚睡前服用。上述患者均治疗15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检查上述时间点3组患者血浆多巴胺(DA)含量。 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92.5%(37/40)和17.9%(7/39),经统计学比较发现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5),低频电刺激组与药物组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安慰剂组患者血浆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低频电刺激组和药物组血浆DA含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低频电刺激组与药物组血浆DA含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其疗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相当,提高血浆中DA含量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游菲 唐雷 马朝阳 丁琳关键词:失眠 多巴胺 随机对照研究 电针五脏俞治疗PCPA诱导大鼠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电针五脏俞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PCPA致失眠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PCPA失眠模型,分别采用电针五脏俞及西药地西泮给予治疗,监测大鼠治疗期间行为学与体重变化,治疗结束后试剂盒测血清SOD活性... 唐雷 徐芬 胡星 李云飞关键词:PCPA 失眠 地西泮 文献传递 电针五脏俞对失眠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及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观察电针五脏俞对失眠大鼠睡眠时间及脑内神经递质、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五脏俞治疗失眠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地西泮组,每组10只。采用氯苯丙氨酸诱导构建失眠大鼠模型。电针组予以电针"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频率60 Hz,强度1 mA,10 min/次,西药组予以地西泮灌胃治疗(0.92 mg/kg),均每日1次,共治疗6 d。评估各组大鼠睡眠持续时间变化,HE染色检测治疗后大鼠海马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下丘脑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昼夜节律紊乱,睡眠持续时间显著缩短、体质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地西泮组大鼠睡眠持续时间增长、体质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排列不规则,下丘脑5-HT、5-HIAA、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PB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地西泮组海马组织神经元数量增加,细胞排列逐渐规则,下丘脑中5-HT、5-HIAA、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海马组织中PB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电针在增加睡眠持续时间、体质量、下丘脑5-HT和5-HIAA表达方面与地西泮疗效相当,在升高下丘脑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降低海马组织PBR mRNA及蛋白表达方面优于地西泮(P<0.05)。结论:电针五脏俞能够降低海马组织中PBR表达,促进下丘脑神经递质及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缓解海马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失眠大鼠的症状。 唐雷 游菲 胡星 李云飞关键词:电针 五脏俞 失眠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 电针五脏俞治疗PCPA诱导大鼠失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电针五脏俞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PCPA致失眠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PCPA失眠模型,分别采用电针五脏俞及西药地西泮给予治疗,监测大鼠治疗期间行为学与体质量变化,治疗结束后试剂盒检测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海马NeuN、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相较PCPA模型组,电针五脏俞刺激与西药地西泮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失眠大鼠海马区BDNF的合成,增加脑内能正常表达NeuN的神经元数目,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提高血清SOD活性,下调MDA含量以缓解PCPA造成的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紊乱,使大鼠外在精神面貌愈发转好、体质量增速愈发恢复,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结论:电针五脏俞刺激能对失眠大鼠大脑发挥明显的修复损伤和保护作用,其促进体内生理功能、改善中枢神经活动的效果好于常规西药地西泮或与其相当,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唐雷 徐芬 胡星 李云飞关键词:PCPA 失眠 地西泮 运动想象训练结合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训练结合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头皮针治疗(头皮针治疗区域为偏瘫侧对侧的顶颞前、后斜线部位),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训练,每次治疗持续25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包括10 m MWS、跨步长和步频)、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6周治疗后,治疗组10 m MWS、跨步长及步频分别为(0.52±0.19)m/s,(78.85 ±20.64)cm和(78.08±13.56)步/min,FMA-L评分及FAC评分分别为(24.15±5.75)分和(3.61±0.31)分,对照组10 m MWS、跨步长及步频分别为(0.43±0.14)m/s,(69.95±17.22)cm和(71.45±8.93)步/min,FMA-L评分及FAC评分分别为(20.58±4.75)分和(2.92±0.87)分,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并且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以治疗组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运动想象训练结合头皮针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头皮针治疗. 游菲 唐雷 王鹂 马朝阳 熊修安关键词: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体外冲击波联合中频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讨论冲击波联合中频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封闭治疗相比较。方法:选取近1年到本院确诊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体外冲击波和中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封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及疗效。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3)研究组高效率为72.50%,对照组为40.0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冲击波结合中频治疗腱鞘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封闭治疗,且治疗过程无痛,安全不易复发。 胡星 唐雷 李云飞 何诚关键词:冲击波 腱鞘炎 辨证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FD患者随机分为辨证针刺组32例和普通针刺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患者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由受试者填写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包括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LQI),两组均每日针刺一次,每次30 min,以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一个月后回访患者NDI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NDSI较前下降(P<0.01),NDLQI较前升高(P<0.01);治疗后一个月,NDSI与NDLQI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辨证针刺组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辨证治疗与普通针刺治疗FD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辨证针刺具有更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黄琪 马朝阳 万文俊 王艳富 唐雷 张燕 张婷 王颖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 辨证 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比较低频电穴位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40例(安慰剂组剔除1例)。低频电刺激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大椎、肾俞穴进行刺激,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每次1mg,安慰剂组口服淀粉胶囊,每次1粒,均为每晚睡前服用,连续口服15天为一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均P<0.01),低频电穴位刺激组、药物组较安慰剂组评分降低更显著(均P<0.01);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和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92.5%(37/40)和17.9%(7/39),低频电穴位刺激组、药物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1)。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疗效相当。 唐雷 游菲 马朝阳关键词:失眠 脑卒中 随机对照研究 电针结合低周波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及对血浆NPY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低周波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浆NPY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低周波组和结合组,每组30人,分别给予电针治疗、低周波治疗和电针结合低周波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患者血浆NPY浓度。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失眠症状均有所好转,血浆NPY浓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变化,电针组和低周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结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周波组和结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低周波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有很明显的临床疗效,对血浆NPY浓度具有良性影响。 冉玲丽 马朝阳 王艳福 唐雷 游菲 肖敏 杨梅关键词:失眠 心肾不交 电针 低周波 针药结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浓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马朝阳 万文俊 王艳富 熊修安 黄艳 游菲 黄娟 王鹂 王颖 张婷 唐雷 丁琳 李雷 李海燕 项目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通过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研究发现,针药组降压疗效优于电针组和药物组,在治疗2周后血压即达到一个稳定水平,表明电针结合药物降压具有协同作用,且具有起效快、降压平稳的优势。针药结合可...关键词:关键词:药物降压 血浆神经肽 神经降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