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弟荣
- 作品数:16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特殊人群艾滋病、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 2006年
- 目的了解服刑人群、羁押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后,采静脉血检测HIV、梅毒。结果检测1622名特殊人群HIV、梅毒,检出感染HIV 6人,检出率为0.37%;检出梅毒感染29人,检出率为1.79%。结论特殊人群不仅是犯罪人员,也是HIV、梅毒感染高危人群,今后公安部门在释放羁押人员前应对其进行全面的HIV、性病检查,定期监测并及时治疗。这样做对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张宗辉奚弟荣
- 关键词:艾滋病毒梅毒血清学检测羁押人员
- 静脉吸毒人群性病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感染现状,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艾滋病患者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患者检测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RPR)试验,分别进行HIV、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为3.42%,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组,感染率为5.67%;梅毒检出率为5.02%,以40岁以上年龄组为高,为6.78%。男、女性静脉吸毒者感染HIV、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开展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染源,以降低其传播与流行。
- 奚弟荣
- 关键词:艾滋病静脉吸毒血清学
- 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血清学监测分析
- 2006年
- 目的了解注射吸毒人群H IV、梅毒感染现状,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艾滋病病毒(H IV)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用RPR试验,分别进行了血清学检验。结果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者年龄主要发现在20-40岁,更集中于30-40岁(5.64%),平均感染率为3.30%,不同性别间感染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梅毒的平均感染率为6.44%,有统计学意义的感染率差别与性别有关,而与年龄无关。结论开展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很有必要,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染病,降低其传播与流行。
- 李天蓉奚弟荣蒋北平赵竟
- 关键词:艾滋病梅毒注射吸毒血清学
- 注射吸毒人群性病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注射吸毒人群HIV、梅毒感染现状 ,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HIV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梅毒用RPR试验 ,收集艾滋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为 3 32 % ,年龄集中在 30~ 39岁组 ,感染率为 6 4 9% ;梅毒检出率为 3 99% ,以 4 0岁以上年龄组为高 11 76 % ,男女注射吸毒者感染HIV与梅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生物学检测非常必要 ,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 ,降低其传播与流行。
- 蒋北平奚弟荣何永王陵玲谭代林蒋新淑罗俊毅龙东洋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注射吸毒生物学检测
- 研究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与确证策略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分析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的血清学特征,结合抗体试验结果,探索HIV抗体不确定样品的分类确证策略。方法以随访最终结果为判断标准,回顾分析和评价免疫印迹试验HIV不确定的结果与ELISA结果间的联系。结果 58例不确定样品中,env类、pol类和gag类带型分别占60.3%、3.4%和36.2%。单一带型中gp160,p24占31.0%;p24占29.3%;gp160占13.8%;gp160,gp41,p24占12.1%;p24,p17占5.2%。40例随访样品中,有5例样品由HIV抗体不确定转归为HIV抗体阳性,均为env类条带的不确定,且两次ELISA检测结果 S/CO值大于6。结论各类不确定结果预示HIV感染的意义不同。单一的gag带和pol带与HIV感染的关系不大,但是同时有env带和gag带(或)pol带HIV感染关系比较密切。随访样品初次检测中,两种试剂检测样品S/CO>6时,HIV-1抗体阳转可能性较大。
- 张明洪余倩张宗辉奚弟荣
- 关键词:HIVELISAHIV抗体
- 注射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检测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奚弟荣张宗辉李天蓉蒋新淑赵朝珍
- 关键词: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注射吸毒血清学
- 1840名献血员丙型肝炎感染血清学调查
- 1994年
- 输血是HCV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本文调查表明,我市两所血库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1.68%,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女性大于男性。献血3年以上者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3年以下者。据分析,我市献血员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曾共用注射器。接种针,采血针等。献血员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以及反复多次献血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建议筛检献血员应把抗-HCV作为必查项目。
- 奚弟荣韩宇刘景禄赵竞
- 关键词:献血员抗-HCV
- 南充市放射人员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的检出率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南充市放射从业人员身体受到射线损伤的情况,以便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市658名放射人员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发生情况、淋巴细胞微核出现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检出率、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分别为3.34%、4.41%,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性别、不同等级医院放射人员的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放射性损伤很轻微,对放射性损伤的防控较好。
- 李天蓉张明洪奚弟荣赵竟
- 关键词:染色体淋巴细胞微核
- 1840名献血员HIV、HCV及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1993年
- 输血是 HIV、HCV 及 HBV 的主要传播方式。本文结果表明:我区两血库血源至今未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献血员抗-HCV 阳性率为1.68%,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韩宇杨嘉格奚弟荣吴必荣梁宗周刘景禄何东风赵竟王陵玲
- 关键词:献血员HBV感染HCVHIV库血输血后肝炎
- 2010年南充市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检测
- 2011年
- 目的了解南充居民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方法 2010年分别于南充市2家三甲医院和中心血站及第三人民医院采集800份血清标本,血清标本经受体破坏酶(RDE)过夜处理,血凝(HA)法检测红细胞凝集抗原,血凝抑制实验方法检测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结果 2010年800份南充市居民A/H1N1病毒抗体总阳性数124例,阳性率为15.5%;以6-17岁组和18-55岁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7.50%和15.63%;男女性别比为1.4∶1。2家三甲医院阳性率分别为16.25%和18.33%,市中心血站及第三人民医院阳性率分别为13.13%和12.15%。结论南充市区居民6~55岁是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市内2家三甲医院总阳性率偏高。
- 张宗辉张明洪奚弟荣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HIR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