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凤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15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肾脏
  • 7篇冠心苏合丸
  • 5篇蛋白
  • 5篇肾脏损害
  • 5篇细胞
  • 4篇迁移
  • 4篇迁移率
  • 4篇免疫
  • 4篇高迁移率族蛋...
  • 4篇高迁移率族蛋...
  • 3篇肾损
  • 3篇肺炎
  • 3篇肺孢子虫
  • 3篇肺孢子虫肺炎
  • 2篇导管
  • 2篇休克
  • 2篇休克大鼠
  • 2篇血管
  • 2篇肾功能
  • 2篇肾损害

机构

  • 2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23篇姚凤华
  • 15篇李冀军
  • 14篇宋岩
  • 12篇张壹言
  • 8篇陈凤锟
  • 7篇姚咏明
  • 6篇殷培
  • 6篇赵长征
  • 5篇陈凤琨
  • 5篇张丽伟
  • 4篇董宁
  • 4篇李学义
  • 3篇纪殿忠
  • 3篇黄立锋
  • 3篇于燕
  • 2篇张立天
  • 2篇胥彩林
  • 2篇盛志勇
  • 2篇张利
  • 1篇何宗泽

传媒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工程院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苏合丸相关性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附27例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冠心苏合丸(含青木香)相关的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7例服用冠心苏合丸出现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苏合丸引起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服药至发现肾功能损害时间、服药时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27例患者均因疑诊冠心病服用冠心苏合丸。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伴有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低渗尿,贫血程度较肾功能减退程度重;有26例出现肾萎缩;发现时19例(占70.4%)患者已进入慢性肾病5期,8例(占29.6%)进入慢性肾病3~4期。就诊主诉多为乏力、纳差、恶心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和夜尿增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减退。24 h尿蛋白定量为120~900 m g,平均(490±250)m g;镜检少有红、白细胞。16例患者按说明书规定的药典剂量(每次1粒,每日2~3次)长期间断服用冠心苏和丸,10例超过药典规定剂量服用(每次2粒,每日2~3次);27例中有26例为间断反复服用,有1例持续服用冠心苏合丸直至发现肾功能不全。服药时间1~120个月,平均(37.38±31.58)个月;总用药量约50~43 800粒,平均(4 576.00±8 830.54)粒,有3例用药总量不详;开始服药至发现肾脏损害的时间为30~216个月,平均(95.41±56.74)个月。相关分析表明,肾功能减退程度与贫血程度、服药时间明显相关。结论:服用冠心苏合丸可引起肾脏损害,且药典规定剂量的冠心苏合丸即可导致肾脏损害。冠心苏合丸所致肾脏损害起病隐袭,多有冠心病史,发现时绝大多数患者已进入慢性肾病5期。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均有肾小管功能异常及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平行,24 h尿蛋白量均低于1 000 m g。建议临床上应避免服用冠心苏合丸,调整冠心苏合丸组方,停用青木香。
宋岩姚凤华张壹言姚咏明李冀军陈凤琨李学义
关键词:冠心苏合丸青木香冠心病肾脏损害
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9例误诊原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的误诊原因,有助于对其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31例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病例,对其中9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9例均为中老年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均伴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低渗尿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平行。其中有7例按药典规定剂量用药,2例超过药典规定剂量。有5例误诊为高血压病肾损害,2例误诊为糖尿病肾病,2例误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中有7例住院时未询问有无冠心苏合丸服药史,另2例虽询问出有冠心苏合丸服药史,但未能诊断为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结论: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由于临床医师对冠心苏合丸肾毒性及肾损害的临床特征了解不深,常易将中老年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的冠心苏合丸相关肾损害误诊为糖尿病肾病或高血压肾病。因此,对肾损害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应询问其冠心苏合丸用药史,以避免漏诊或误诊。
宋岩张壹言李冀军张丽伟姚凤华殷培陈凤锟李学义
关键词:冠心苏合丸肾损害误诊
中成药所致肾脏损害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中成药所致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服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及冠心苏合丸所致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12例均为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临床以夜尿增多、乏力及纳差等发病。病理以寡细胞性肾间质灶状或弥漫性纤维化为特征。结论:对中老年合并肾损害的冠心病患者及临床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患者应注意询问有无龙胆泻肝丸及冠心苏合丸用药史,以防漏诊及误诊。
宋岩姚凤华李学义张壹言陈凤锟李冀军殷培
关键词:龙胆泻肝丸冠心苏合丸马兜铃酸肾病
血透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异位经验总结被引量:2
2006年
宋岩张壹言李冀军陈凤琨姚凤华殷培龚平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导管血透患者深静脉穿刺
放置长期留置导管致纵隔血肿并继发多支血管异常1例报告被引量:3
2006年
姚凤华宋岩李冀军张壹言陈凤锟
关键词:长期置管纵隔血肿并发症
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血小板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须长期应用肝素抗凝,为探讨肝素诱导的PF4-肝素抗体对预后的影响,我们观察了PF4-肝素抗体水平与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血液...
姚凤华赵长征陈凤锟李冀军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肝素血小板抗体预后因素
文献传递
内毒素休克大鼠生物喋呤改变与多器官损害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动物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生物喋呤(BH4)变化规律及其与多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内毒素休克模型。10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内毒素休克组(n=48)和BH4合成抑制剂2,4二胺6羟基嘧啶(DAHP)拮抗组(n=48)。肝、肺、肾组织BH4含量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织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TPCHI,BH4合成的首要限速酶)基因表达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结果内毒素攻击后0.5~2h动物肝、肺、肾组织BH4含量即开始升高(P<0.05),6~12h达峰值(P<0.01),此后逐渐降低;同时,组织GTPCHI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给予DAHP处理后,2~24h肝、肺、肾组织BH4水平均显著低于内毒素休克组(P<0.05或0.01),肝、肾组织GTPCHImRNA表达各时相点亦明显下调,肺组织12h后降低至正常对照范围。反映肝、肾功能指标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或0.01)。结论生物喋呤参与了内毒素诱发组织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抑制BH4合成有助于减轻脓毒性休克所致过度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损害。
姚咏明姚凤华彭志齐胥彩林于燕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生物喋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冠心苏合丸所致肾脏损害11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冠心苏合丸能否引起肾损害及其所致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1例服用冠心苏合丸出现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苏合丸与肾脏损害的关系及肾脏病变临床特点。结果 11例患者均因胸闷、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疑诊冠心病...
宋岩姚凤华张壹言张丽伟李冀军陈凤琨
文献传递
白细胞介素35与疾病被引量:2
2017年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临床中发现的新型抗炎因子,属于IL-12家族,目前认为其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现有的研究发现IL-35可能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可调节炎性反应和细胞内部感染过程,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是细胞因子研究的热点,为上述疾病生物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姚凤华姚凤华张利
关键词: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炎性反应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细胞因子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Wistar大鼠脾脏DC后置于96孔培养板(1×10^5/孔),给予重组HMGB1刺激,研究HMGB1刺激与TNF-α,IL-12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的时间-效应关系,24孔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24h组(4孔/组)、正常对照48h组(4孔/组)、正常对照72h组(4孔/组)、HMGB1 24h组(4孔/组)、HMGB1 48h组(4孔/组)和HMGB1 72h组(4孔/组),后3组分别以1μg/mL HMGB1刺激。刺激相应时间检测TNF-α,IL-12 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研究HMGB1刺激与TNF-α,IL-12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的剂量-效应关系,16孔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4孔/组)、0.1μg/mL组(4孔/组)、1μg/mL组(4孔/组)和10μg/mL组(4孔/组),分别以相应剂量HMGB1刺激。刺激后48h后检测TNF-α、IL-12 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应用Promega公司mRNA提取试剂盒裂解收集的DC,提取细胞mRNA。采用SYBR Green real-time(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NF-α mRNA,IL-12 mRNA表达水平。以三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作为内参对照。扩增产物经Fast 7500 real-time PCR仪处理,作相对定量(RQ)分析。以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上清中IL-12,TNF-α蛋白水平。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μg/mL HMGB1刺激后,脾脏DC IL-12,TNF-α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均分别于24~72h明显上调(P〈0.05或P〈0.01),其中以作用48h后其表达上调尤为显著(P〈0.01);0.1μg/mL,1μg/mL,10μg/mL HMGB1刺激48h均可诱导DC IL-12、TNF-α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增强(P〈0.01),其中HMGB1浓度在1μg/mL时,DC IL-12和TNF-α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表达最明显(P〈0.01)。结论HMGB1诱导DC成熟分化过程中能促进DC合成、释放IL-12和TNF-α,从而�
徐姗姚咏明姚凤华董宁刘峰于燕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树突状细胞白细胞介素-12免疫调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