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照伟

作品数:130 被引量:1,228H指数:18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9篇水稻
  • 42篇再生稻
  • 20篇高产
  • 15篇飞虱
  • 14篇杂交
  • 12篇杂交稻
  • 12篇施用
  • 10篇超高产
  • 9篇栽培
  • 9篇施肥
  • 8篇氮肥
  • 8篇机械化
  • 8篇根系
  • 7篇稻虱
  • 7篇稻田
  • 7篇杂交水稻
  • 7篇栽培技术
  • 7篇再生力
  • 6篇氮肥施用
  • 6篇氮素

机构

  • 129篇福建省农业科...
  • 13篇福建农林大学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福建省种子总...
  • 4篇福州国家水稻...
  • 2篇厦门大学
  • 2篇建阳市种子管...
  • 1篇顺昌县农业局
  • 1篇建阳市农业局

作者

  • 130篇姜照伟
  • 44篇李义珍
  • 37篇解振兴
  • 33篇施龙清
  • 26篇郑景生
  • 25篇占志雄
  • 22篇李小萍
  • 21篇张居念
  • 18篇杨惠杰
  • 13篇林文
  • 13篇赵雅静
  • 11篇张建福
  • 9篇张数标
  • 8篇谢华安
  • 7篇杨德卫
  • 7篇黄元仿
  • 7篇林强
  • 7篇翁伯琦
  • 6篇杨仁崔
  • 6篇朱永生

传媒

  • 45篇福建稻麦科技
  • 28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福建农业科技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科技促进发展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氮素循环与农...

年份

  • 2篇2024
  • 10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 10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生稻超高产库的结构特征被引量:26
2005年
通过调查分析不同产量水平再生稻的产量库的结构特征表明,在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再生稻头季以每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0.785 0);再生季则以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0.684 2)。再生稻超高产库特征是具有较大的库容量,再生稻无论头季还是再生季,库容量对稻谷产量的贡献均远大于结实率;每平方米总颖花数对库容量的贡献大于粒重;对每平方米总颖花数的贡献,头季是每穗粒数大于单位面积穗数,再生季则是单位面积穗数大于每穗粒数。再生稻要获得高产,头季应主攻大穗,而再生季则应培育多穗,以形成巨大的库容量。
杨惠杰郑景生姜照伟李义珍卓传营张上守
关键词:再生稻超高产库结构
福建龙海:稻菇生产系统的氮素循环和管理
<正> 福建龙海是双季稻高产区,十几年来利用稻草培养蘑菇,菇渣回田改土,逐步形成稻菇双高产、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持续高效生产系统。定点追踪观测了双季稻和蘑菇主副产品的产量及其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氮素投入产出,设置了水稻不同施N水...
郑景生李义珍姜照伟林文
文献传递
一种稻飞虱卵寄生蜂投放蛋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飞虱卵寄生蜂投放蛋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稻飞虱卵寄生蜂投放蛋包括不透光的壳体和卵寄生蜂蜂条;其中,壳体分壳体上半部和壳体下半部,壳体上半部和壳体下半部连接在一起;卵寄生蜂蜂条...
施龙清占志雄姜照伟张居念吴阳
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被引量:5
2019年
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对于提高种田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水稻种植人工劳动成本高的发展瓶颈,加快再生稻在南方稻区的推广,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经多年机收再生稻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供再生稻生产参考。
姜照伟解振兴张数标施龙清董萌张居念
关键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被引量:20
2004年
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促芽促苗氮肥,可显著增强头季稻的光合生产能力,促进干物质在叶片、茎鞘的积累,成熟收割时有较大份额的干物质残留于稻桩;增加再生分蘖成穗数和单蘖叶面积,从而显著增强再生稻的光合生产量;增加稻桩、叶片干物质的转运量。因此,显著增加了再生分蘖的干物质积累量。再生稻齐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净积累量、再生稻的库容量及稻谷产量均与促芽促苗氮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相关,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1.3 kg·hm-2。
姜照伟林文雄李义珍卓传营谢华安
关键词:再生稻氮肥
镧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南非马唐盆栽试验研究了La对红壤-牧草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表明,高浓度La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自生固氮菌均有毒害作用,而且土壤细菌、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对La的敏感性均大于真菌。对La浓度-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生物学参数模拟的计算结果表明,La对土壤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的EC50(半效应浓度)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La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具有减弱的趋势。
姜照伟翁伯琦黄元仿江枝和王义祥
关键词:微生物红壤稀土
山区单季稻和再生稻早播气候效应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为探寻山区单季稻和再生稻高产气象技术,在尤溪县高山区和低山区分期播种5个杂交稻品种。结果明确,不论低山区或高山区于3月中旬早播种,将产量物质形成期调整在强光适温的季节,结实率高,比迟播田增产5%~10%。其中2个具有较强再生力的品种在低山区早播种,再生季安全开花结实,比迟播田成倍增产。结果表明早播种趋利避害利用气候资源,充分发挥了气候生态的生产潜力。
李小萍程雪华姜照伟
关键词:播种期气候资源
杂交稻分蘖调控研究Ⅰ几个杂交稻组合不同出生期分蘖成穗的追踪观察被引量:3
1999年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 对5 个杂交稻组合进行定株定蘖追踪观察, 明确:(1) 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0d, 分蘖力强、总茎蘖数多的组合在移栽后15d; (2) 本田期有效分蘖是移栽后头4 片新生叶的“同伸”蘖; (3) 成穗分蘖随着出生期的推迟, 每穗粒数和粒重逐渐减少, 晚生蘖的结实率很低; (4) 在供试条件下, 构成总穗数和总产量的份额, 主茎加秧田分蘖为59% 和72 % , 移栽后20d 内出生的分蘖为39 % 和27 % , 其后出生的分蘖为2 % 和1 % 。结果表明, 培育多蘖壮秧, 合理密植, 促进移栽后20d 内分蘖出生, 抑制其后分蘖萌发, 是杂交稻提高成穗率,
蔡亚港黄继生黄晓辉洪跃通李义珍姜照伟杨惠杰苏连庆
关键词:有效分蘖临界期
杂交稻新组合天优3301光温生态特性分析
2010年
采用温差、日长差的出穗日数对比和高温短日下出穗日数指标法,鉴定水稻光温特性。结果表明,天优3301感温性弱(1~2级)、感光性中偏低(4级)、基本营养生育期长(9级);天优3301在福建安全生长季种植,光敏期日长大多超过促进出穗临界日长,气温成为制约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当平均气温每升高1℃,营养生长期缩短4.4d,全生长期缩短8.4d;本田营养生长期日数和结实期日照是影响稻谷产量的重要生态因素。
程雪华姜照伟李小萍陈建民尤志明任周俤
关键词:杂交水稻光温特性
杂交稻分蘖调控研究Ⅱ不同栽植密度分蘖成穗的追踪观察被引量:8
1999年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 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 明确: (1) 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 分蘖的出生数, 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100 % , 穗大粒重, 构成总穗数的47 % ~83 % 、总产量的61 % ~89 % ; (2) 栽后11 ~20d 分蘖出生数也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与栽后20d 的总茎蘖数和最高茎蘖数成负相关( r=- 09841 * * , - 09525 * * ) , 构成总穗数的50 % ~17 % 、总产量的39 % ~11 % ; (3) 在栽后20d, 1m2 总茎蘖数为300 、400 、500 个时, 有效分蘖临界期分别在栽后20d、15d 和10d; (4) 栽后21 ~30d 出生的分蘖, 成穗率很低, 穗小粒轻, 只构成总穗数的0 ~3 % 、总产量的0 ~1 % ;(5) 嫩秧早发, 具有单位面积较大的穗容量和库容量。研究结果表明: 杂交稻培育多蘖嫩壮秧、适量密植、促进早发、抑制移栽后20d 以后分蘖萌发, 控制总茎蘖数, 是建立高成穗率、兼容穗多、穗大的高产群体的组合技术。
姜照伟李义珍蔡亚港黄继生苏连庆陈进明
关键词:杂交水稻栽植密度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