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照伟
- 作品数:139 被引量:1,273H指数:18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再生稻超高产库的结构特征被引量:27
- 2005年
- 通过调查分析不同产量水平再生稻的产量库的结构特征表明,在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再生稻头季以每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0.785 0);再生季则以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的贡献率最高(0.684 2)。再生稻超高产库特征是具有较大的库容量,再生稻无论头季还是再生季,库容量对稻谷产量的贡献均远大于结实率;每平方米总颖花数对库容量的贡献大于粒重;对每平方米总颖花数的贡献,头季是每穗粒数大于单位面积穗数,再生季则是单位面积穗数大于每穗粒数。再生稻要获得高产,头季应主攻大穗,而再生季则应培育多穗,以形成巨大的库容量。
- 杨惠杰郑景生姜照伟李义珍卓传营张上守
- 关键词:再生稻超高产库结构
- 福建龙海:稻菇生产系统的氮素循环和管理
- <正> 福建龙海是双季稻高产区,十几年来利用稻草培养蘑菇,菇渣回田改土,逐步形成稻菇双高产、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持续高效生产系统。定点追踪观测了双季稻和蘑菇主副产品的产量及其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氮素投入产出,设置了水稻不同施N水...
- 郑景生李义珍姜照伟林文
- 文献传递
- 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昆虫人工饲养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配合有筒状的防鼠网罩,筒状防鼠网罩的两端开口分别设有生长固定网片,所述生长固定网片与防鼠网罩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装式固定连...
- 施龙清张居念占志雄姜照伟
- 一种稻飞虱卵寄生蜂投放蛋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飞虱卵寄生蜂投放蛋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稻飞虱卵寄生蜂投放蛋包括不透光的壳体和卵寄生蜂蜂条;其中,壳体分壳体上半部和壳体下半部,壳体上半部和壳体下半部连接在一起;卵寄生蜂蜂条...
- 施龙清占志雄姜照伟张居念 吴阳
- 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被引量:5
- 2019年
- 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对于提高种田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水稻种植人工劳动成本高的发展瓶颈,加快再生稻在南方稻区的推广,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经多年机收再生稻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供再生稻生产参考。
- 姜照伟解振兴张数标施龙清董萌张居念
- 关键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4年
- 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促芽促苗氮肥,可显著增强头季稻的光合生产能力,促进干物质在叶片、茎鞘的积累,成熟收割时有较大份额的干物质残留于稻桩;增加再生分蘖成穗数和单蘖叶面积,从而显著增强再生稻的光合生产量;增加稻桩、叶片干物质的转运量。因此,显著增加了再生分蘖的干物质积累量。再生稻齐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净积累量、再生稻的库容量及稻谷产量均与促芽促苗氮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相关,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1.3 kg·hm-2。
- 姜照伟林文雄李义珍卓传营谢华安
- 关键词:再生稻氮肥
- 镧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通过南非马唐盆栽试验研究了La对红壤-牧草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表明,高浓度La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自生固氮菌均有毒害作用,而且土壤细菌、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对La的敏感性均大于真菌。对La浓度-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生物学参数模拟的计算结果表明,La对土壤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的EC50(半效应浓度)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La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具有减弱的趋势。
- 姜照伟翁伯琦黄元仿江枝和王义祥
- 关键词:镧微生物红壤稀土
- 山区单季稻和再生稻早播气候效应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为探寻山区单季稻和再生稻高产气象技术,在尤溪县高山区和低山区分期播种5个杂交稻品种。结果明确,不论低山区或高山区于3月中旬早播种,将产量物质形成期调整在强光适温的季节,结实率高,比迟播田增产5%~10%。其中2个具有较强再生力的品种在低山区早播种,再生季安全开花结实,比迟播田成倍增产。结果表明早播种趋利避害利用气候资源,充分发挥了气候生态的生产潜力。
- 李小萍程雪华姜照伟
- 关键词:播种期气候资源
- 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为再生稻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人工移栽、机械移栽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研究了再生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温光资源利用状况。【结果】再生稻头季产量表现为直播>人工移栽>机械移栽,其中直播和人工移栽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机械移栽;再生季产量直播和机械移栽均较人工移栽显著提高。在产量构成方面,头季和再生季有效穗数均表现为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显著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降低。头季全生育期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分别缩短了4和14 d,主要差异时期为播种-齐穗期,与播种期推迟有关;再生季全生育期人工移栽和机械移栽相同,直播较二者均缩短了5 d。头季机械移栽和直播的日均温度均高于人工移栽,而有效积温、光合有效辐射均低于人工移栽;再生季机械移栽的日均温度、有效积温和光合有效辐射与人工移栽相当,直播明显减少。从温光利用效率来看,头季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光合有效辐射生产效率和热量利用率均表现为直播最高,人工移栽次之,机械移栽最低;再生季表现为直播最高,机械移栽次之,人工移栽最低。【结论】再生稻3种种植方式下,直播的有效穗数多、总产量最高、温光资源利用效率高,说明选用分蘖能力中等的再生稻品种结合直播可作为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应用于生产中。
- 解振兴朱业宝施龙清董萌张居念连玲吴春珠姜照伟
- 关键词:再生稻水稻产量
- 杂交稻分蘖调控研究Ⅰ几个杂交稻组合不同出生期分蘖成穗的追踪观察被引量:3
- 1999年
-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 对5 个杂交稻组合进行定株定蘖追踪观察, 明确:(1) 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0d, 分蘖力强、总茎蘖数多的组合在移栽后15d; (2) 本田期有效分蘖是移栽后头4 片新生叶的“同伸”蘖; (3) 成穗分蘖随着出生期的推迟, 每穗粒数和粒重逐渐减少, 晚生蘖的结实率很低; (4) 在供试条件下, 构成总穗数和总产量的份额, 主茎加秧田分蘖为59% 和72 % , 移栽后20d 内出生的分蘖为39 % 和27 % , 其后出生的分蘖为2 % 和1 % 。结果表明, 培育多蘖壮秧, 合理密植, 促进移栽后20d 内分蘖出生, 抑制其后分蘖萌发, 是杂交稻提高成穗率,
- 蔡亚港黄继生黄晓辉洪跃通李义珍姜照伟杨惠杰苏连庆
- 关键词:有效分蘖临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