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虹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植物
  • 5篇植物学
  • 3篇女性
  • 3篇文化
  • 2篇卢梭
  • 1篇性别
  • 1篇性别意识
  • 1篇雅文化
  • 1篇游戏
  • 1篇图鉴
  • 1篇女士
  • 1篇女性化
  • 1篇自然系统
  • 1篇作家
  • 1篇消遣
  • 1篇阶级
  • 1篇科普
  • 1篇科普作家
  • 1篇科学文化
  • 1篇花神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7篇姜虹

传媒

  • 2篇自然辩证法通...
  • 2篇科普研究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科学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卢梭的女性植物学被引量:3
2016年
卢梭的植物学之路与三位女性有着密切联系:华伦夫人让他首次接触了植物学;波特兰公爵夫人为卢梭学习植物学提供了帮助和指导;德莱赛尔夫人则使卢梭成为温情的导师,写给她的《植物学通信》成为广受欢迎的植物学入门指导书。卢梭认可女性在植物学上的才能,支持她们学习和研究植物学,他和波特兰公爵夫人的关系也一改科学中男性占主导的模式。卢梭倡导适合女性的植物学研究,重视实践和修养,反对学究式的学习,将道德培养融入其中,让女性的植物学教育得到社会认可。卢梭的植物学写作方式被女性植物学传播者们竞相模仿,他推崇的女性植物学促进了植物学文化的兴盛。
姜虹
关键词:卢梭
女性与植物学的传播和发展(1760—1830)
2012年
科学在18世纪的欧洲文化中盛行,其中植物学似乎更具女性气质,在社会看来更适合女性参与。林奈性分类系统和双名制命名法的确立简化了植物学,使植物学更加容易学习。18世纪60年代,林奈植物学流行于欧洲尤其是英国,大量女性参与到植物学的学习、研究和传播中,一直持续到19世纪30年代,植物学开始职业化和男性化。受到卢梭《植物学通信》的影响,女性作家们以书信和对话体的形式撰写了大量植物学普及读物。女性投身植物学的原因各异,但她们在参与植物学的传播和研究中同样都面临性别的困境。
姜虹
关键词:科学文化性别意识
从花神到植物学:论科学的女性标签被引量:3
2015年
植物学在18、19世纪的英国成为盛行的文化活动,女性的参与尤为突出。女性与植物学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她们与植物的形象也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加上当时女性受限的科学教育、性别意识形态、林奈新方法的简单易行和植物学本身的特点等原因,让女性活跃在植物学文化中。植物学也因此有了性别化的标签,这为科学性别色彩的探讨提供了最直接的例子,以此追问和反思科学史研究中各种"女性"标签的局限性,如女性科学,女性气质的科学,女性主义科学等。
姜虹
关键词:花神植物学女性
男性影响下的双面科普作家:简·劳登和《给女士写的植物学》
2015年
简·劳登是19世纪科普作家,出版了20余部植物学和园艺学作品,《给女士写的植物学》是其植物学代表作。在高度性别化的维多利亚语境中,劳登的生活和职业都受到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为园艺师约翰·劳登的妻子,她有学习植物学和园艺学的动力;丧偶和债务让她走上职业科普作家之路;采用低成本的黑白木刻插图,注重其解释功能而非美感;紧随植物学家的步伐,走向现代化的植物学,包括采用自然分类系统、再版去除有性别指向的标题;告别老传统中女性喜欢的书信体和对话体植物学写作,采用男作家更认可的教科书风格等。劳登和这本书既体现了她作为传统的中产阶级女性和职业的科普作家的两面性,也体现出科普写作老传统和新传统的两面性。
姜虹
关键词:性别自然系统
从一款植物学游戏看18、19世纪的科学传播被引量:1
2015年
《植物学消遣》(Botanical Pastime)是19世纪初一款寓教于乐的问答游戏,这款游戏的植物学知识和插图主要参考了韦克菲尔德的《植物学入门》,让参与者了解当时盛行的林奈植物学。从知识的原创者林奈和植物学实践者卢梭的《植物学通信》到游戏的参考源《植物学入门》,植物学知识经过了科学家到科普作家和科普作家之间的两种传播方向。这款游戏是当时科学传播的新尝试,也是公众消费科学的一种方式。
姜虹
关键词:卢梭
知识、阶级与权力:18、19世纪的贵族博物学被引量:3
2017年
博物学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被当成最没有阶级性的科学活动。然而,不同阶级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大不相同,与高雅文化联系在一起的贵族博物学,以财富、地位和权力为支撑,将自然知识物质化和权力化,在国家战略、学术圈和大众文化中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力。皇室的博物学兴趣带动了博物学在全社会的流行,班克斯领导下的皇家学会把博物学当成学会的重心,并借助国家权力把帝国博物学纳入殖民扩张战略,猎奇的自然收藏品和昂贵的彩色绘本成为自然知识高度物质化的表现,在跨阶级的博物学网络里不同阶级的处境也完全不对等,甚至动植物的命名也无不彰显着知识的权力。因此,看似跨越阶级的博物学却难以抹去其阶级差异和贵族特色。
姜虹
关键词:博物学阶级高雅文化皇室
传奇与传统:伊丽莎白·布莱克威尔及其本草绘图
2017年
伊丽莎白·布莱克威尔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本草绘图员,其唯一作品《奇草图鉴》是本草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是勇敢、勤奋而全能的画家,驻守切尔西药用植物园绘制了500幅插图,并且承担了雕版、填色等全部工作。这部书的成功同时源于其丈夫在文本上的协助,更仰仗于多位男性权威人物的推介以及得力的出版商。这部本草学以及她丈夫坎坷曲折的故事将布莱克威尔传奇化了,然而真实的她却有着当时社会性别意识形态下传统女性的被动和依赖。《奇草图鉴》是订阅式彩色绘本出版的一个缩影,也展示了女性在科学实践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布莱克威尔的历史形象则展示出科技史研究中女性受到的偏见和忽视。
姜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