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靖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在中国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评价国内重要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eBASE(截止至2008年12月)及其参考文献,筛选所有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为采用常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检索时限定研究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语种为中、英文。采用Jadad7分评分法评价所纳入文献的质量。疗效评价指标采用治疗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或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安全性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两名评价员独直检索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RCT文献169篇,筛选出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并行临床疗效判定的55篇文献(依达拉奉治疗组为2281例,对照组为2262例)。其中2篇Jadad评分为4分,属高质量文献;7篇为3分,16篇为2分,其余得分均为1分,均属低质量文献。其中49篇为阴性对照(依达拉奉治疗组为1957例,对照组为1958例),合并效应值OR=2.81,95%CI:2.45~3.2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治疗组有效率为61.52%(1024/1957),对照组有效率为37.64%(737/1958);P〈0.00001];另6篇为胞二磷胆碱阳性对照(依达拉奉治疗组为324例,对照组为304例),合并效应值OR=2.16,95%CI:1.55~3.00。认为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治疗组有效率为61.73%(200/324),对照组有效率为43.75%(133/304);P〈0.00001]。结论中国现有数据库的临床资料显示,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
- 印卫兵王蔚丁新生陈蓝华晔王选姜靖梁汝庆
- 关键词:脑梗死药物疗法META分析依达拉奉
- 脉络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治疗组,每组各9只。造模后6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6、24、48 h和7 d)经尾静脉注射脉络宁注射液(40 g·kg^(-1) ·d^(-1)),连用7 d。注射体积为1.5 ml。假手术组及IR组在相应时间点给予等体积的等渗盐水。疗程结束后(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取材。电镜观测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结果①第14天疗程结束后,治疗组6、24、48 h和7 d亚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2±0.8、3.3±0.5、3.5±0.8、4.5±0.8,均低于IR组评分5.5±1.1;而治疗组48 h及48 h以内给药亚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7 d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6、24、48 h和7d亚组)大鼠海马超微结构较IR组明显改善,其中6 h亚组恢复最好。③治疗组(6、24、48 h和7 d亚组)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9.4±1.3)%、(17.6±1.3)%、(17.2±1.5)%和(12.6±1.6)%,均高于IR组的(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6 h亚组VEGF的表达水平最高,为(19.4±1.3)%。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48 h以内给药效果更好,可能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 解渊陈蓝丁新生姜靖张云云陈敏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脉络宁注射液
- PU-220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印卫兵王蔚丁新生华晔王选陈蓝姜靖梁汝庆
- 脉络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治疗组.每组各9只.造模后6 h进行功能学评分.治疗组分别在不同...
- 解渊陈蓝丁新生姜靖张云云陈敏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分子作用机制脉络宁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