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姬林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出血
  • 5篇出血
  • 4篇血流
  • 4篇血流灌注
  • 4篇灌注
  • 3篇血肿
  • 3篇脑出血大鼠
  • 3篇脑组织
  • 2篇神经功能
  • 2篇中药
  • 2篇脑出血后血肿
  • 2篇脑血
  • 2篇脑血流
  • 2篇脑组织形态
  • 2篇化瘀
  • 2篇活血
  • 2篇活血化瘀
  • 2篇干预
  • 2篇干预研究
  • 1篇蛋白

机构

  • 5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戴宏伟
  • 5篇姬林
  • 5篇贺燕
  • 4篇甘洁
  • 2篇王兴臣
  • 2篇于筠
  • 2篇余明
  • 1篇蔡敏
  • 1篇刘永芳

传媒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抵当丸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干预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探讨抵当丸对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Ⅰ组和脑出血Ⅱ组(治疗组),脑出血组分为12h、24h、72h、7d4个亚组,采用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各时相点应用CT灌注对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定量测量,同时按Bederson评分法进行动物行为评分。结果脑出血Ⅰ组、Ⅱ组rCBF、rCB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0.05),Bederson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0.05);脑出血Ⅱ组各时相点rCBF、rCBV明显高于脑出血Ⅰ组(P<0.05),Bederson评分除术后7d低于脑出血Ⅰ组(P<0.05),其余各时相点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低灌注状态;抵当丸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刘永芳戴宏伟姬林甘洁贺燕余明
关键词:抵当丸脑出血脑血流脑灌注
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及谷氨酸表达水平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谷氨酸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脑出血组(n=32),脑出血组又分为脑出血后12 h、24 h、72 h、7 d 4个亚组,每亚组8只大鼠。采用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MMP-9、TIMP-1及谷氨酸的表达。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点亚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与MMP-9、TIMP-1及谷氨酸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P<0.01)。脑出血组中,72 h亚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MMP-9、TIMP-1表达水平最高(P<0.01);24 h亚组大鼠脑组织谷氨酸表达水平最高(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组织含水量(Y)与脑组织MMP-9(X1)及谷氨酸(X3)表达水平呈直线关系,多元回归方程为Y=68.894+0.281X1-0.052X3。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及MMP-9、TIMP-1、谷氨酸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MMP-9、谷氨酸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贺燕戴宏伟姬林蔡敏王兴臣
关键词:脑出血脑组织含水量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谷氨酸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规律,观察抵当丸对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出血模型组(模型组 20 只)和抵当丸治疗组(治疗组 20 只)造模后随机...
贺燕戴宏伟姬林甘洁王兴臣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变化规律及其干预研究
贺燕戴宏伟姬林甘洁于筠
活血化瘀中药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抵挡丸)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脑出血模型组(模型组,20只)和抵挡丸治疗组(治疗组,20只);后两组又分别分为术后12h、24h、72h、7d4个时间点亚组。采用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治疗组大鼠予以0.08g/L抵挡丸3ml灌胃治疗,每日2次。应用CT灌注对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定量测量,同时进行Be-derson评分与脑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Bederson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P<0.05);术后7d时治疗组Bederson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病理损害均较模型组轻。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的rCBF、rCBV均显著降低,MTT均显著增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亚组的rCBF、rCBV均显著降低,MTT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低灌注状态,抵挡丸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减轻其病理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贺燕戴宏伟姬林甘洁余明于筠
关键词:脑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