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成像
  • 17篇腰椎
  • 17篇磁共振
  • 12篇磁共振成像
  • 10篇多层螺旋CT
  • 10篇腰椎间盘
  • 10篇椎间盘
  • 9篇CT
  • 8篇影像
  • 7篇血管
  • 7篇腰椎间盘突出
  • 7篇体层摄影
  • 7篇椎间盘突出
  • 7篇X线
  • 7篇出血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加权成像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5篇多平面重建

机构

  • 63篇泰安市中心医...
  • 24篇泰山医学院
  • 4篇复旦大学
  • 4篇泰山医学院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山东泰安煤矿...
  • 2篇泰山医学院第...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泰安市职业病...
  • 1篇泰安市第一人...

作者

  • 80篇孔庆奎
  • 26篇谢元忠
  • 17篇马得廷
  • 16篇张立涛
  • 12篇崔群生
  • 9篇苏慧
  • 8篇刘志强
  • 8篇王霞
  • 7篇公维云
  • 6篇唐秀贞
  • 6篇韩耀启
  • 6篇吴珂
  • 5篇郭岩
  • 5篇武玉恒
  • 5篇王君霞
  • 5篇陈绪珠
  • 4篇付孟莉
  • 4篇韩明山
  • 4篇吴化民
  • 4篇张友军

传媒

  • 15篇泰山医学院学...
  • 14篇社区医学杂志
  • 1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0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CT和M...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泰山卫生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第三届医学影...

年份

  • 5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2
  • 11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4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时间窗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的扩散加权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不同时间窗内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度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临床确诊为HIE的常规MRI、DWI图像,根据日龄分为2组,其中早期病例组(≤7d)38例、中晚期病例组(8~28d)39例。对两组病例进行T1WI、DWI分度并与临床分度比较。结果与临床分度结果相比较,早期病例中:DWI对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25%(9/16)、100%(14/14)和100%(8/8);T1WI对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5%(4/16)、71.43%(10/14)和25%(2/8)。DWI分度与T1WI分度无统计学差异(U=-1.899,P=0.058)。中晚期病例中:DWI对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1/12)、28.57%(6/21)和66.67%(4/6);T1WI对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9/12)、95.24%(20/21)和100%(6/6)。DWI分度与T1WI分度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U=-3.778,P=0.000)。结论不同时间窗DWI和T1WI对HIE分度评价不同。DWI对早期HIE进行分度可行,并与临床分度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但与T1WI分度无统计学差异;而对中晚期HIEDWI分度明显不及T1WI分度。
马得廷王君霞马振波孔庆奎刘志强谢元忠张有军姚国
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技术对尘肺小阴影的显示对比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之HRCT、MPR、MIP对煤工尘肺小阴影的显示价值。方法:采用Somaton Sensation 16多层螺旋扫描机,对67例0+和1期煤工尘肺患者进行高分辨率螺旋扫描,并进行高分辨1mm层厚轴位及冠状位MPR成像、轴位与冠状位10mm层厚MIP成像。结果:HRCT与10mm层厚CT对照:对p和s型小阴影:P<0.05,对qr、t、、u型阴影:P>0.05。HRCT与MPR联合观察在对p型小阴影的显示上优于单纯轴位HRCT(P<0.01),对其它型小阴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层厚MIP与常规CT在显示小圆形阴影肺区数上,对p型阴影有显著差异(χ2=16.7317,P<0.001),对q型阴影有差异(χ2=7.2970,P<0.01),对r型阴影无差异(χ2=0.029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的HRCT、MPR和MIP重建技术在显示煤工尘肺小阴影方面有重要价值。MIP具有反映小圆形阴影密集度的效果,是在多层螺旋CT各种成像方式中反映小圆形阴影密集度的最好方式。
孔庆奎何跃玲谢元忠崔群生
关键词:CT煤工尘肺小阴影
多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2006年
吴珂崔群生孔庆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病因腰腿疼痛纤维环突出症
MSCT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所有腰椎CT检查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薄层重建,进行MPR筛选出87例182处腰椎峡部裂,再行MIP,评估MPR、MIP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87例椎弓峡部裂中有裂隙182处,MPR、MIP显示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是明确腰椎峡部裂的重要方法。
公维云盛蕾庄永祥杜振兰孔庆奎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
椎弓峡部裂在腰腿疼痛患者中的患病率及其与椎体滑脱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椎弓峡部裂在腰腿疼痛患者中的实际患病率,并探讨其与椎体滑脱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筛选行MSCT扫描的5301例腰腿疼痛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有无椎弓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结果 5301例中,发现椎弓峡部裂221例,其中男112例,女109例,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P<0.001);在221例中有236个腰椎有椎弓峡部裂,其中单侧22个(9.95%),双侧214个。按照Meyerding分级,椎体Ⅰ度滑脱116个,Ⅱ度滑脱4个,无Ⅲ、Ⅳ度滑脱。双侧、单侧椎弓峡部裂滑脱发生率分别为55.14%、9.09%,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21,P<0.001,rs=0.277)。结论椎弓峡部裂在腰腿疼痛患者中的实际发生率约是4.17%(男性4.61%,女性3.80%),椎弓峡部裂与椎体滑脱呈低度相关。
孔庆奎张立涛谢元忠崔群生武玉恒孙芬朱晓琳梁文雯程琮
关键词:椎弓峡部裂患病率
颅内肿瘤的DTT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颅内肿瘤所导致的大脑白质纤维异常改变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28例(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11-77岁,平均为43.0岁)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弥散张量...
何光武孔庆奎沈天真陈星荣
关键词:颅内肿瘤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文献传递
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分析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分析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 ,探讨去分化成分的X线、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 ,并结合临床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去分化软骨肉瘤不仅具有典型软骨肉瘤的表现 ,而且还具有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 13例中8例显示有骨化 ,11例有骨膜反应 ,12例有软组织肿快 ,10例有钙化 ,其中 8例钙化位于病灶中央部位。结论 去分化软骨肉瘤具有典型软骨肉瘤所不具备的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 ,认识这些特殊的影像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谢元忠李长勤孔庆奎王霞
关键词:软骨肉瘤去分化影像特点钙化影像分析
MR增强扫描与钼钯检查对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MR增强扫描和钼钯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1年经手术证实为导管原位癌的33位病人(平均年龄60岁,平均病灶大小15 mm)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常规进行MR增强扫描和钼钯检查。结果在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原位癌33例病人中,MR增强扫描诊断出29例患导管原位癌,其敏感性是87.9%。其中有4例导管原位癌被诊断为良性。而33例病人中钼钯检查诊断21例患导管原位癌(其中包括没有被MR检出的病人),其敏感性是63.6%,其它12例都是由MR增强扫描诊断出。结论钼钯和MR增强扫描都能检出没有钙化的隐匿性导管原位癌,但是MR增强扫描在诊断伴有钙化的小的病灶时需要经钼钯证实。
张立涛崔群生刘志强王昭华孔庆奎
关键词:导管原位癌MR增强扫描钼钯
32例肾上腺血肿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血肿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随访证实的32例患者的CT资料,采用MSCT机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32例患者中,单纯右侧肾上腺血肿21例(65.6%),单纯左侧8例(25.0%),双侧3例(9.4%);外伤23例(71.9%),非外伤9例(28.1%);肾上腺圆形、类圆形高密度血肿24例(75.0%),肾上腺弥漫性出血5例(15.6%),肾上腺肿胀密度增高3例(9.4%)。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均未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肾上腺血肿的大小、形态及密度,对肾上腺血肿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刘志强苗素梅张立涛谢元忠孔庆奎
关键词:肾上腺血肿多层螺旋CT肾上腺肿瘤
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和表观弥散系数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量化比较不同年龄段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探讨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ADC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正常人群横轴位弥散张量成像(DTI)图像,其中男女各50例,年龄30~79岁,平均54.7岁。由一名专家运用感兴趣区(ROI)功能在FA图和ADC图上分别测量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性别间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双变量相关用于分析年龄对小脑上脚交叉信号的影响或相关性。结果 100例健康成年人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0.52±0.04)明显低于小脑上脚的FA值(0.7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18,P=0.000)。其中小脑上脚交叉的男性和女性FA值分别为0.52±0.04和0.51±0.04,无统计学差异(t=1.404,P=0.164)。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300,P=0.002)。小脑上脚交叉和小脑上脚的ADC值分别为(722.23±38.75)×10^-6 mm^2/s和(759.16±31.23)×10^-6 mm^2/s,有统计学差异(t=-8.047,P=0.000)。小脑上脚交叉的女性ADC值为(725.98±35.04)×10^-6 mm^2/s,虽然高于男性ADC值[(718.48±42.16)×10^-6 mm^2/s],但无统计学差异(t=-0.967,P=0.336)。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ADC值与年龄无相关性(r=-0.076,P=0.451)。结论在DTI图像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均低于小脑上脚,并且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大,FA值呈现增高趋势,ADC值则与年龄无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马得廷王君霞孔庆奎谢元忠
关键词:各向异性表观弥散系数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