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军
- 作品数:50 被引量:25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家属参与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床边肢体康复训练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脑梗死偏瘫的早期采取康复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致残,但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晚,康复机构少,许多病人未得到早期功能锻炼,病残发生率很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综合医院,
- 孙艳军张雁宋英华刘亚丽林静
- 关键词:脑梗死家属参与偏瘫肌力
- 丝裂霉素C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Smad2/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MM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Smad2/3蛋白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四唑盐比色(MTT)方法,观察不同浓度MMC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MMC作用下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2/3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MMC对体外培养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性的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12.5μg/ml MMC开始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2/3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减弱效应(P<0.05)。结论 MMC一方面通过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另一方面通过抑制Smad2/3蛋白的表达而发挥抑制瘢痕增生作用。
- 孙奎吴晓明张鸿霞孙艳军许新华王鹤鹏杨景哲
-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丝裂霉素CSMAD2
- 大面积脑梗死偏瘫病人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被引量:2
- 2011年
-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而大面积脑梗死在脑卒中临床种症状较重,通常是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完全性卒中。患者病灶侧完全性偏瘫,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经抢救治疗后,存活者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 金英孙艳军王芳芳岳振琴刘亚丽
- 关键词:脑卒中大面积脑梗死康复护理
- 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舒血宁注射液组(n=10)。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舒血宁注射液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分离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后,只结扎颈外动脉;对照组大鼠不作手术处理。舒血宁注射液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舒血宁注射液,尼莫地平组大鼠造模后给予尼莫地平,对照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相对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皮层结构完整,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胞浆和胞核皱缩,神经细胞与毛细管周围间质疏松;舒血宁注射液组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肿胀程度及间质疏松程度均减轻,病理组织形态表现与尼莫地平组相近。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升高(P<0.05),脑组织中CRP表达水平和TNF-α、IL-6和IL-1β水平升高(P<0.05),GDF-1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舒血宁注射液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相对脑梗死面积减小(P<0.05),脑组织中CRP表达水平和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GDF-1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舒血宁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相对脑梗死面积,脑组织中CRP和GDF-15表达水平及TNF-α、IL-6、IL-1β水平比较�
- 焦光美单海雷张晓璇赵亮窦志杰康玲伶马征孙艳军杨宁
- 关键词:脑梗死舒血宁注射液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
- 家属参与脑卒中病人床边康复的重要意义的探讨
- 孙艳军金英刘亚丽张雁胡亚军高燕军
- 课题根据患者病情及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在家属参与下对患者进行早期床边康复,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患者功能障碍评估,制定康复计划,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合作,进行施教,使患者尽早进行床边康复。第二阶段,待家属完全参与...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
- 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在基底节区脑出血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70例接受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治疗组);7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治疗l 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适用不同程度的脑出血患者。
- 孙艳军宋英华张雁林静冯亚茹
- 关键词: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康复过程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PA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PSV、EDV、P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PSV、EDV、PI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SV、EDV、PI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PSV、EDV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张雁耿晓静高燕军孙艳军赵亮王东
-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老年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后丘脑微血管密度、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后丘脑微血管密度、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依达拉奉治疗组、缺血对照组。采用电凝右侧椎动脉和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造大鼠脑缺血模型。分别给予治疗组和缺血对照组依达拉奉及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大鼠于相应时段灌注取材,每组标本分别采用单宁酸-氯化铁法染色微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脑组织中的BDNF和NGF。光镜下观察脑组织中微血管密度、NGF和BDNF的变化。结果微血管密度、NGF、BDNF灰度值治疗组均低于缺血对照组。结论 NGF、BDNF水平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上调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GF、BDNF的表达,减轻脑组织损伤。
- 朱江周志强窦志杰孙艳军张晓璇邱海鹏
- 关键词:依达拉奉微血管密度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 家属参与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8
- 2012年
-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伴随症状,焦虑和抑郁及自尊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早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
- 金英孙艳军高燕军刘亚丽胡亚军
- 关键词:抑郁心理干预脑卒中家属参与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以DSA结果为对照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共计获得可观察血管段1 756段,其中无狭窄1 563段,轻度狭窄44段,中度狭窄112段,重度狭窄25段,闭塞12段。50例患者共观察到143处狭窄斑块,其中软斑块21处,中等斑块48处,钙化斑块52处,混合斑块22处。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能清晰显示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并能区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费用低廉,扫描时间短,无创,并发症少,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方面筛查的重要方法。
- 房铭辉曹树臣房迎辉孙艳军马征赵晓丽
- 关键词:螺旋CT血管成像缺血性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