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云锋

作品数:87 被引量:831H指数:16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农业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9篇土壤
  • 24篇杉木
  • 20篇有机碳
  • 19篇人工林
  • 17篇森林土
  • 16篇森林土壤
  • 15篇杉木人工林
  • 14篇微生物
  • 13篇氮沉降
  • 13篇凋落
  • 13篇凋落物
  • 12篇亚热带
  • 12篇生物质炭
  • 11篇土壤有机
  • 11篇黑碳
  • 11篇
  • 10篇生物炭
  • 10篇土壤有机碳
  • 8篇土壤微生物
  • 8篇阔叶

机构

  • 80篇福建师范大学
  • 19篇福建省湿润亚...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万木林自然保...
  • 4篇教育部
  • 3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闽江学院
  • 1篇江苏省木渎高...
  • 1篇国际竹藤网络...

作者

  • 87篇尹云锋
  • 68篇高人
  • 63篇马红亮
  • 27篇杨玉盛
  • 10篇陈仕东
  • 10篇杨柳明
  • 7篇陈光水
  • 7篇司友涛
  • 6篇裴广廷
  • 5篇郭剑芬
  • 5篇蔡祖聪
  • 5篇马芬
  • 4篇林伟
  • 4篇谢锦升
  • 4篇李又芳
  • 4篇邱敬
  • 4篇韩世忠
  • 4篇彭园珍
  • 4篇尹艳
  • 4篇李爱萍

传媒

  • 12篇亚热带资源与...
  • 9篇土壤
  • 8篇土壤学报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亚热带地区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被引量:39
2015年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了中亚热带地区罗浮栲天然林和相邻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点.结果表明:两种植被类型的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真菌特征脂肪酸、放线菌特征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均为0~10 cm高于10~20 cm土层,罗浮栲天然林高于杉木人工林.在两种植被类型的两个土层中,细菌PLFAs含量均显著高于真菌PLFAs含量.两种植被类型中,细菌PLFAs含量约占PLFAs总量的44%~52%,而真菌仅占6%~8%,表明细菌在该地区两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处于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主要由植被类型差异引起,土层深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关分析显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细菌的PLFAs含量与p H呈显著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PLFAs含量与总氮、有机碳、C/N和铵态氮均呈显著正相关.
韩世忠高人李爱萍马红亮尹云锋司友涛陈仕东郑群瑞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杉木人工林
氮添加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为了研究氮添加对森林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稳定性的影响,选取我国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浙江桂天然林和罗浮栲天然林)和针叶林(杉木人工林),开展为期5年的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分别设置对照〔0 kg/(hm^2·a),以NH_4NO_3中的N计,下同〕、低氮〔75 kg/(hm^2·a)〕和高氮〔150 kg/(hm^2·a)〕3个氮添加水平,用H_2SO_4分2步酸水解获得LPⅠ(活性有机库Ⅰ)、LPⅡ(活性有机库Ⅱ)和RP(惰性有机库),定量研究土壤活性和惰性有机碳氮组分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对氮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氮添加仅对w(LPⅡ-C)(LPⅡ-C为活性有机碳Ⅱ)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活性和惰性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不显著,并且对不同林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对照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浙江桂天然林、罗浮栲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w(LPⅡ-C)的增幅分别为15.3%、29.8%、68.8%;高氮处理下杉木人工林土壤w(LPⅠ-C)(LPⅠ-C为活性有机碳Ⅰ)、w(LPⅠ-N)(LPⅠ-N为活性有机氮Ⅰ)和w(RP-C)(RP-C为惰性有机碳)的增幅分别为32.4%、78.6%、28.7%;氮添加使得土壤w(S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幅为18.1%~202.5%、w(S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增幅为0%~103.6%;在氮添加处理下,除杉木人工林土壤SMB-N/LPⅠ-N〔w(SMB-N)/w(LPⅠ-N)〕是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外,微生物对其他林分土壤活性有机氮的利用均表现为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显示,氮添加对阔叶林和针叶林土壤活性和惰性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这与它们归还土壤的凋落物性质差异有关,并且凋落物的分解差异也可能是影响土壤不同碳氮组分变化的原因.
林伟马红亮裴广廷高人尹云锋林燕语
关键词:酸水解微生物生物量林分
模拟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中可溶性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CK〔对照,0 kg(hm2.a)〕、LN〔低氮,30 kg(hm2.a)〕和HN〔高氮,100 kg(hm2.a)〕处理3个氮沉降水平对亚热带针叶(杉木)和阔叶(浙江桂、罗桴栲)森林土壤中可溶性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3 d,土壤中的w(SIN)(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在CK和LN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仅发现HN处理与LN及CK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施氮后3个月,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施氮后3 d相比,土壤中的w(NH4+-N)在CK处理显著增加了42%~68%(P<0.05),而HN处理则显著降低了45%~58%(P<0.05);土壤中的w(NO3--N)平均降低了24%~88%,其中HN处理降幅最大也最显著;杉木林土壤降幅最大.施氮后3 d,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尤其是杉木林土壤中的w(SON)(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增加,其占w(TSN)(可溶性总氮含量)的比例降低.然而3个月后,施氮影响趋缓甚至相反;与施氮后3 d比较,HN处理下w(SON)降低,而其占w(TSN)的比例却有所升高,表明SON损失仍低于SIN.阔叶天然林土壤中的w(SON)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表明凋落物性质差异造成的影响与w(SON)变化有关.
闫聪微马红亮高人尹云锋陈仕东
关键词:氮沉降森林土壤无机氮可溶性有机氮
生物质炭和磷肥施用对土壤和小白菜中微量元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盆栽试验,探究生物质炭(Biochar, BC)单独施用(B1 1.5%、B2 3.0%,土壤质量分数),磷肥单独施用(P1 50 kg·ha^-1、P2 100 kg·ha^-1),两者配施(P1B1、P1B2、P2B1、P2B2)对小白菜生物量以及土壤和小白菜中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生物量在BC单独施用条件下增加159%~244%,在两者配合施用条件下增加136%~295%.土壤中全量Mn、Cu、Zn、Mo含量在磷肥单独施用处理中基本无变化;在BC单独施用处理中土壤全量Mn和全量Mo含量增加,而全量Cu和全量Zn含量变化亦不大.与对照土壤相比, BC单独施用或两者配施处理土壤有效态Mn含量显著增加,有效态Cu含量下降.此外, BC单独施用或两者配施均提高了小白菜对Mn、Cu、Mo的吸收,但BC单独施用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对Zn的吸收.
李宇轩陈智伟孙小飞马红亮高人尹云锋
关键词:生物质炭微量元素小白菜生物量
凋落物及氮添加对针阔叶林土壤氮和水解氨基酸的影响
2022年
为探究凋落物对森林土壤氮的影响及氮沉降的调节,本研究以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罗浮栲林)和人工针叶林(杉木林)2种林型土壤和凋落物为对象,分别设置土壤(对照)、土壤+凋落物(3倍添加)、土壤+氮(120 mg/kg)、土壤+凋落物(3倍添加)+氮(120 mg/kg)4种处理,每种处理设置3个重复,进行为期一年的室内模拟淋溶试验,分析土壤可溶性氮和物理分级后各粒径土壤水解氨基酸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阔叶林土壤添加凋落物处理增加土壤铵态氮和游离氨基酸,而降低硝态氮含量;氮添加降低针叶林土壤氨态氮,增加硝态氮含量,但是增加阔叶林土壤铵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凋落物添加的情况下,氮添加显著增加阔叶林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的各粒径组分分布比例差异显著,氮添加倾向于降低针叶林土壤大粒径、增加小粒径分配比例,而阔叶林相反。针叶林土壤添加凋落物显著增加土壤粒径组分2000~250μm、20~2μm、<2μm水解氨基酸含量;氮添加增加针叶林全土、2000~250μm和20~2μm粒径水解氨基酸含量;在凋落物添加或氮添加情况下,氮添加或凋落物显著降低全土、250~53μm、53~20μm粒径水解氨基酸含量。而凋落物和氮添加对阔叶林土壤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基本上相反。可见,不同土壤粒径组分水解氨基酸(作为可矿化氮)响应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的差异,有望作为揭示针阔叶林可溶性氮变化的指标。
廖从梅王梦思马红亮高人尹云锋
关键词:森林土壤
添加硝态氮对红壤净氨化和净矿化速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武夷山红壤施加不同水平的硝态氮(CK:N 0 mg kg-1,LN:N 50 mg kg-1,NN:N 100 mg kg-1,HN:N 150 mg kg-1)开展培养实验,研究硝态氮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硝态氮添加,红壤氨化速率显著升高,而矿化速率在高氮(NN:N 100mg kg-1,HN:N 150 mg kg-1)情况下没有显著升高。硝态氮添加显著影响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关系,由CK处理下的显著负相关,逐渐转为HN处理的正相关,结果表明,随硝态氮添加,尤其在HN处理下促进了硝态氮的固定和铵态氮的形成,而对于其转化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硝态氮添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增加,其所占比例(39.0%~45.7%)降低,而SON的变化速率与矿化速率成显著负相关,表明较高硝态氮处理(NN和HN)下SON的变化速率较大,为揭示高氮沉降下硝态氮转化的机理提供了思路。
马红亮高人王杰尹云锋杨柳明
关键词:氮沉降森林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有机氮
施氮通过改变微生物生物量磷驱动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组分转化被引量:5
2020年
磷(P)素是限制植物生产力的重要养分,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南方已成为继欧美之后的第三大氮(N)沉降区,了解N沉降加剧对南方土壤中不同P组分转化的影响对维持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杉木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人工林,本研究以杉木为对象,设置对照(0 kg N·hm^-2·a^-1)、低N(40 kg N·hm^-2·a^-1)和高N(80kg N·hm^-2·a^-1)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组分的含量、微生物生物量以及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施N促进了有机P和无机P之间的转化,增加了NaHCO3-Pi含量和土壤有效P含量,进而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施N还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冗余分析显示,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土壤无机P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无机P主要受微生物生物量磷调控。本研究为未来N沉降加剧背景下,受P素限制的亚热带地区土壤P转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参数提供了参考依据。
谢欢张秋芳曾泉鑫李宇轩马亚培林惠瑛刘苑苑尹云锋陈岳民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量酸性磷酸酶
三氯异氰尿酸对马铃薯连作障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盆栽试验,选择三氯异氰尿酸(TCCA)为土壤消毒剂,研究不同施用量TCCA对马铃薯连作障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TCCA施用量设置分别为:0(CK),30 kg/hm^(2)(S_(30)),60 kg/hm^(2)(S_(60))和120 kg/hm^(2)(S_(120))。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S_(60)和S_(120)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P<0.05),分别提高0.15个和0.26个单位;显著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P<0.05),增幅分别为30.4%和83.5%;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P<0.05),分别提高3.3倍和9.7倍。同时,S_(60)和S_(120)处理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与CK处理相比,在门水平上,S_(60)和S_(120)处理下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增幅达55.3%和85.9%,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增幅达16.7%和35.1%;在属水平上,S_(60)和S_(120)处理下显著降低马铃薯致病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相对丰度(P<0.05),降幅达35.7%和57.1%。主坐标(PCoA)分析表明,S_(60)和S_(120)处理与CK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截然不同。除了TCCA直接杀菌的影响,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pH和铵态氮含量亦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的关键因子。
周杨石思雨司友涛马红亮马红亮高人
关键词:三氯异氰尿酸马铃薯连作障碍病原菌
黑碳在杉木人工林土壤不同组分中的分配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黑碳(BC)是土壤惰性C库的重要组分,在土壤C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利用相对密度分组方法研究BC在杉木人工林土壤不同组分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轻组分中黑碳(LFBC)含量为0.05~0.64g/kg,而重组分中黑碳(HFBC)含量为0.23~1.09g/kg。LFBC/BC的比例为12.9%~37.5%,HFBC/BC的比例为62.5%~87.1%,表明BC主要存在重组分中。但是,LFBC含量占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的比例(LFBC/LFOC)为4.0%~27.9%,而HFBC含量占重组有机碳(HFOC)含量的比例(HFBC/HFOC)仅为6.5%~8.9%,前者比例大多高于后者,说明轻组分中不仅存在BC,而且BC占该组分C库的比例较高。
尹云锋杨玉盛高人郭剑芬马红亮邱敬李又芳
关键词:黑碳杉木人工林
氮沉降背景下生物炭输入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和无机氮的影响
2023年
利用盆栽试验探究氮沉降背景下生物炭输入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和无机氮(NH_(4)^(+)-N、NO_(3)^(-)-N)含量的短期影响。氮沉降处理分别为0(对照)、40(低氮)和80 kg·N·hm^(-2)·a^(-1)(高氮),在每个氮沉降水平下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0(对照)、12(低量)、36 t·hm^(-2)(高量),供试植物为杉木幼苗,试验进行18个月。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独氮沉降处理使土壤pH下降了0.05~0.18个单位,而单独施用生物炭以及在氮沉降背景下施用生物炭处理后土壤pH则显著提高了0.26~0.91个单位(P<0.05)。单独氮沉降处理对土壤可溶性碳(DOC)含量和可溶性氮(DON)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单独施用生物炭以及在氮沉降背景下施用生物炭处理均显著提高了DOC(1~2倍)和DON(1~6倍)含量。同对照组比较,各处理下的土壤NH_(4)^(+)-N含量变化并不明显,高量施用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NO_(3)^(-)-N含量。因此,在杉木幼苗生长初期,施用适量的生物炭有利于缓解由氮沉降所引起的土壤酸化并维持DOM处于较高水平,这对亚热带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黄思彤马亚培李宇轩王妙芬钟羡芳李守中尹云锋
关键词:氮沉降生物炭无机氮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