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10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天津市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调查
-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于2011年7月-12月抽取天津市18岁及以上居民1609名,用自编的社会人口学因素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erceived ...
- 徐广明尹慧芳杨桂伏田红军
- 文献传递
- 天津市18岁及以上人群自杀未遂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天津市18岁及以上人群终生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及特征,并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11年在天津市进行的精神障碍流行病调查样本,以18岁及以上且过去半年内在本地居住时间≥3个月的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被试进行筛查,并根据得分进行精神障碍危险等级划分,进行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及终生自杀未遂行为的评估,完成分布特征、危险因素等分析,最终共有4438人完成本次调查。结果:76人报告有终生自杀未遂行为,调整后发生率为0. 75%(95%CI:0. 49%~1. 00%)。自杀的方法主要是服用治疗药(31. 9%)和使用工具(24. 3%),自杀未遂者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68. 7%,其中以情感性精神障碍为主(49. 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精神障碍的诊断(OR=5. 38,95%CI=2. 44~11. 83)、主观睡眠质量差(OR=3. 79,95%CI=1. 72~8. 35)、有宗教信仰(OR=4. 51,95%CI=1. 95~10. 45)、主观家庭经济状况差(OR=2. 79,95%CI=1. 35~5. 75)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人群中自杀未遂行为较高,多种因素与自杀未遂行为相关。
- 张燕尹慧芳徐广明陈冬雪
- 关键词:自杀未遂发生率
- 贬低-歧视感知量表中文版测评社区人群病耻感的信效度被引量:62
- 2014年
- 目的:考察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测评社区人群病耻感的信效度。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于2011年7月-12月对抽取的天津市1621位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进行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及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按照40%的比例随机抽取被试完成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轴I诊断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CID—I/P)的定式访谈,共有668人完成精神科诊断访谈,401人不存在任何精神障碍诊断,267人有精神障碍诊断。使用CronbachOt系数及条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检验量表的内部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PDD量表的因子结构;在无任何DSM—IV轴I障碍诊断的人群中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DD总分的相关因素。结果:PDD的Cronbachd系数为0.70。各条目与总分呈相关系数在0.31~0.56之间。设定2个因子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两因子分别为肯定语句条目与否定语句条目。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在5个模型中,用潜在方法因子调整肯定与否定语句带来的方法效应时,单一因子(感知的贬低-歧视)模型4与2个独立的因子(感知的贬低,感知的歧视)模型5拟合程度好(GFI=0.96,TLI=0.83,CFI=0.88,RMSEA=0.06;GFI=0.97,TLI=0.84,CFI=0.89,RMSEA=0.06)。在无任何DSM—IV诊断人群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DD量表总分与城乡、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年龄、平均收入及教育程度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仅有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得分进入回归方程(β=0.40,R2=0.02)。结论:贬低一歧视感知量表具有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回归分析结果符合构建此量表的“修正标签”理论,可用于国内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研究。
- 尹慧芳徐广明杨桂伏田红军
- 关键词:精神疾病病耻感信度
- 天津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相关因素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评估天津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和影响因素。方法在2011年天津市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社区居民样本中随机抽取12%填写《精神卫生知识问卷》。按照基础设计权重和事后分层权重调整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分析《精神卫生知识问卷》总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1615名社区居民完成了调查。以12分(问卷条目回答正确率60%)作为"知晓"标准时对应的社区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1.19%(95%CI:71.12%~71.26%)。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城市vs.农村)、民族、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受教育年限、家庭成员最高受教育程度等6个因素对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得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城乡、年龄、受教育年限等3个因素是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天津市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知晓率偏低,应在重点人群加强宣教预防精神障碍的知识。
- 黄彦徐广明尹慧芳田红军
- 关键词: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
- 天津市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调查被引量:33
- 2014年
-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于2011年7月-12月抽取天津市18岁及以上居民1609名,用自编的社会人口学因素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及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贬低-歧视感知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分与量表中点分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精神疾病感知病耻感的相关因素。结果:贬低-歧视量表总分和歧视感知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量表中点分[(3.1±0.6),(3.2±0.6)vs.3,均P<0.001],贬低感知分量表的得分低于量表中点分[(2.8±0.7)vs.3,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贬低-歧视感知量表总分与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呈负相关(β=-0.43,P<0.001),与患有精神疾病呈正相关(β=0.91,P<0.001);贬低感知与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得分(β=-0.30,P<0.001)、收入水平(β=-0.01,P<0.001)呈负相关,与年龄(β=0.01,P<0.01)和无业/失业(β=0.70,P=0.007)呈正相关;歧视感知仅与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呈负相关(β=-0.12,P=0.003)。结论:天津市居民精神疾病公众病耻感水平较高,社区居民在工作、社交和婚恋等方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区别对待非常突出。较低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患有精神疾病的居民更可能有较高的精神疾病感知病耻感水平。
- 徐广明尹慧芳杨桂伏田红军
- 关键词:病耻感精神疾病
- 天津市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调查
-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人群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于2011年7月-12月抽取天津市18岁及以上居民1609名,用自编的社会人口学因素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erceived ...
- 徐广明尹慧芳杨桂伏田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