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屠基元

作品数:32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核科学技术
  • 8篇理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化学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数值模拟
  • 7篇球床
  • 7篇值模拟
  • 5篇泡状流
  • 5篇两相流
  • 4篇传热
  • 3篇识别方法
  • 3篇气冷堆
  • 3篇纳米
  • 3篇纳米流体
  • 3篇换热
  • 3篇格子玻尔兹曼...
  • 3篇高温
  • 3篇高温气冷堆
  • 3篇场分析
  • 2篇单元法
  • 2篇等温
  • 2篇短程
  • 2篇多孔介质
  • 2篇液氢

机构

  • 26篇清华大学
  • 11篇墨尔本皇家理...
  • 4篇东北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核动力研...
  • 2篇澳大利亚皇家...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电力规划设计...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32篇屠基元
  • 18篇杨星团
  • 17篇姜胜耀
  • 17篇桂南
  • 5篇张孜博
  • 4篇王晓冬
  • 3篇厉彦忠
  • 2篇朱宏晔
  • 2篇董敬亮
  • 2篇向敏
  • 2篇文键
  • 2篇段欣悦
  • 2篇宫厚军
  • 2篇葛良
  • 2篇吴浩
  • 2篇贾新龙
  • 2篇李祥东
  • 2篇王磊
  • 1篇万力
  • 1篇孙筱

传媒

  • 5篇原子能科学技...
  • 4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真空科学与技...
  • 2篇核动力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兵工学报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198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维球流运动特性实验中的界面分析法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根据相似准则的原理建立高温气冷堆二维堆芯的球流运动试验系统,并提出了二维球流运动中界面分析的定量的实验方法,介绍了界面分析法的理论依据以及在球流内部流场研究和界面特征分析中的操作方法和过程,并且进行了不同加球比例的实验,对得到的相应的均值流线,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合速度,速度矢量的分布以及球流运动的特性等球流二维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和标志球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贾新龙桂南杨星团汤振伟屠基元姜胜耀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
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机理探讨及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以纳米流体核安全应用为背景,综合分析了纳米流体核态沸腾实验研究中发现的共同现象;对这些共同现象所涉及的物理机理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建立纳米流体核态沸腾传热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以现有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理论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李祥东屠基元
关键词:核安全纳米流体核态沸腾
纳米流体沸腾模型中某些物理参数的理论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理论预测模型的缺乏阻碍了其作为高效换热介质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为实现对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准确预测和计算,该文在现有实验基础上对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特有现象进行了机理分析,建立了一系列的封闭方程来修正和完善经典的壁面热通量拆分模型,将模拟结果与纳米流体及纯工质核态沸腾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模型中的一些物理参数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表明:采用壁面热通量拆分模型模拟纳米流体核态沸腾的关键在于准确模拟纳米包覆层对汽泡成核、生长及脱离规律的影响,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壁面润湿性及壁面形态变化对核态沸腾特征的影响。
袁杨李祥东屠基元
关键词:传热学纳米流体核态沸腾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球流及球床辐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球床堆芯的球流及等效导热系数是直接影响球床式高温气冷堆设计、运行和安全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近年对球流和球床等效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全面深入地揭示了球流规律、球流纺及径向内扩散规律、球床几何优化、物性参数影响、球流流态表征及刻画、球床等效导热系数建模等。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总结,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姜胜耀桂南杨星团屠基元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
垂直上升圆管内等温泡状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8年
介绍了描述等温状态下垂直气泡流流动的总体平衡方法(population balance approach).将平均气泡数密度控制方程引入到双流体模型中实现总体平衡.介绍了描述气泡聚并与破裂机制的Yao和Morel理论模型以及Hibiki等人的实验方法.利用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CFX10,对圆管特定位置上的5个基本变量:气含率、气泡平均直径、相间表面积浓度以及气体和液体速度沿半径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预测结果和实测数据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
王晓冬张孜博屠基元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球床中传热与流动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球床中气固两相传热与流动过程,建立了考虑Forchheimer阻力以及孔隙率分布的多孔介质计算模型。计算表明,Da固定时,随着Ra的增加Nuavg随之显著上升。有效热导率是球床的重要参数,改进后的ZBS模型与实验结果一致,在高温堆正常运行工况下(≈900℃)辐射传热起主导作用。随着球床加热功率的升高以及气体压力的降低,气体流动传热强度逐渐降低。
吴浩杨星团桂南屠基元姜胜耀
关键词:球床气固两相多孔介质有效热导率
圆管长径比和压力比对圆管出口和入口处气体流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
1989年
Clausing和Dayton在假设管道出口压力为零条件下,讨论了圆管出口和入口处的气流分布情况。作或根据文献认为,在实际情况下,管道两侧的压力通常都不为零,提出了当管道两侧存在压力比时,计算圆管出口和入口处气流分布的一般公式。本文在文献基础上,给出在分子流条件下圆管长径比(L/r)与管道两侧压力比(P_i/P_2)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讨论圆管长径比和压力比对圆管出口和入口处气体流分布影响。
屠基元
关键词:圆管压力比长径比气流分布分子流流导
石墨烯强化沸腾传热研究进展及应用综述被引量:3
2022年
石墨烯作为一种21世纪初发现的新材料,因其在多个领域拥有优异的性能,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目前石墨烯材料在强化沸腾换热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石墨烯流体和石墨烯涂层相关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分为2类:石墨烯作为纳米颗粒强化基液的换热以及石墨烯作为附着层强化基材的换热。关于石墨烯是否有强化的能力及其强化程度的大小,研究结果总体上是正向的。该研究为后续石墨烯强化换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黄潇立陈泽亮桂南宫厚军杨星团屠基元姜胜耀
关键词:石墨烯强化换热涂层
垂直上升圆管内等温气泡流动的总体平衡建模被引量:2
2008年
对等温条件下垂直上升管内气泡的总体平衡(population balance)建模,提出了一种平均气泡数密度(ABND)方法.通过将平均气泡数密度传递方程引入到商业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ANSYS CFX10中来体现气泡的总体平衡.对湍流驱动下气泡自由碰撞以及湍流涡旋携带下撞击引起的气泡聚并和破裂效应采用Hibiki和Ishii提出的气泡聚并和破裂模型.对气泡流动中的基本变量:局部气含率和液体速度沿径向的分布进行了预测,并与Liu和Bankoff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预测结果和实测数据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平均气泡数密度方法对气泡流动建模的适用性.
王晓冬张孜博屠基元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泡状流
小型模块式反应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设计和热工水力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近年来,国际上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发展飞速,我国也正在加速研制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本文针对15 MW的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设计一种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共12个蒸汽发生器组件均匀分布在反应堆堆芯围板外侧和压力容器内侧壁的环形空间中,每个组件含5层、25根螺旋管,整个蒸汽发生器共300根螺旋管。给出了蒸汽发生器的具体参数,分析了蒸汽发生器组件中换热系数、温度、温差和热流密度等沿管长的变化,并给出了螺旋管内流体的动力特性曲线。
赵孝张震杨星团姜胜耀屠基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