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树源

作品数:167 被引量:671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5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4篇手术
  • 36篇外科
  • 28篇血管
  • 23篇外科手术
  • 21篇肿瘤
  • 19篇颅内
  • 17篇入路
  • 17篇手术治疗
  • 17篇切除
  • 16篇动脉
  • 14篇动脉瘤
  • 14篇显微外科
  • 14篇胶质
  • 13篇显微外科手术
  • 13篇出血
  • 12篇血肿
  • 12篇膜下
  • 12篇胶质瘤
  • 12篇磁共振
  • 11篇神经外科

机构

  • 164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天津市神经病...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市环湖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西安市中心医...
  • 2篇天津市第五中...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深圳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医学院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166篇岳树源
  • 80篇张建宁
  • 40篇杨树源
  • 27篇苏少波
  • 26篇杨卫东
  • 26篇杨新宇
  • 25篇王增光
  • 24篇魏伟
  • 24篇雪亮
  • 20篇王东
  • 19篇赵岩
  • 18篇陈旨娟
  • 18篇张川
  • 17篇江荣才
  • 15篇杨学军
  • 14篇李勇刚
  • 13篇朱涛
  • 12篇毓青
  • 11篇洪国良
  • 10篇苗兴路

传媒

  • 38篇中华神经外科...
  • 16篇中国现代神经...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天津医药
  • 3篇现代神经疾病...
  • 3篇第四届CAA...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中华神经创伤...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17篇2017
  • 17篇2016
  • 13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18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神经导航辅助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神经导航系统对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应用高场强iMRI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335例垂体腺瘤,总结其手术效果和应用经验。结果185例患者在iMRI检查中共发现58例存在肿瘤残余,其中40例患者在更新神经导航计划后进一步行手术全切除肿瘤。初次全切除率为68.7%(127/185),在iMRI导航系统辅助下最终全切除率达90.3%(167/185),提高了21.6%(40/185)。高场强iMRI扫描1—3次,所需时间15—20min/次;手术时间共延长了30~60min,平均(41.30±5.62)min。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肿瘤切除术中应用高场强iMRI结合神经导航技术,为指导手术进程及实时判断手术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全切除率。
张川张大建岳树源朱士广王志涛赵岩李复华
关键词:垂体肿瘤神经导航
合并结节性硬化复征的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附9例报告)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合并结节性硬化复征的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表现特征。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9例合并结节性硬化复征的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原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均位于室间孔周围,符合结节性硬化复征的临床诊断标准;男女之比为8∶1。CT检查肿瘤实体部分呈等或稍高密度,肿瘤边界清楚,瘤内有钙化灶。MRI扫描T1WI肿瘤实体部分多呈等信号,少数可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呈均匀强化。其中8例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5例伴有皮质结节。其中6例经额叶皮质入路,3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肿瘤;肿瘤完全切除者7例,次全切除(>90%)者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随访2~8年,肿瘤完全切除者无复发。结论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结节性硬化复征的特征性病变,手术完全切除者预后良好。结节性硬化复征所伴室管膜下病变如位于室间孔周围,引起脑积水或呈现逐渐生长趋势者,应考虑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苏少波杨学军张建宁刘春祥岳树源俞凯张大健朱士广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星形细胞瘤
无框架导航技术在幕上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张大建张川王志涛岳树源张建宁
持续腰大池引流辅助下治疗伴脑组织膨出颅骨缺损的经验分享
尉辉杰俞凯岳树源张建宁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宫达森崔云魏伟杨新宇雪亮苏少波刘兵赵岩甄英伟江荣才岳树源张建宁
血清VEGF、Ang-1和G—CSF动态变化对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TBI)急性期(14d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神经外科联合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并完成随访的54例TBI患者,分别在TBI后第1、4、7天及第14天检测血清VEGF、Ang-1和G—CSF水平,并与3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分析其变化情况,并据随访6个月后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分为预后良好组(GOSE〉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E≤5),分析TBI急性期VEGF、Ang-1和G-CSF变化对伤者预后的影响。结果TBI急性期血清VEGF、Ang-1和G—CSF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呈升高趋势(均P〈0.05)。预后良好组TBI后第1、4、7、14天血清VEGF、Ang-1和G—CSF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组,相同时间点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BI后第1天血清VEGF和G-CSF、第4天血清VEGF、Ang-1以及G—CSF、第7天血清VEGF和Ang-1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VEGF、Ang-1和G-CSF在TBI急性期脑组织损伤修复和血脑屏障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高表达水平的血清VEGF、Ang-1和G-CSF有利于伤情的转归与结局,有可能成为判定TBI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王毅田野王东孙健付胜伟刘晓勇江荣才岳树源张建宁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管生成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后
小脑性缄默症被引量:7
2015年
小脑性缄默症(cerebellar mutism,CM)是多见于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偶然继发于小脑出血、炎性反应及创伤,以语言障碍为主,常合并口咽运动障碍和精神改变的一组暂时性临床综合征.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预后及预防做一综述.
戎宏涛岳树源惠旭辉
关键词:缄默症小脑性临床综合征肿瘤术后小脑出血语言障碍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和神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像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和PET神经导航脑胶质瘤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50例胶质瘤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11C-蛋氨酸(11C-MET)PET检查,结果行视觉和半定量分析,并与病理分级和Ki67标记指数(Ki67LI)进行统计分析。10例胶质瘤在PET导航下行开颅手术。结果视觉分级:29例高级别胶质瘤中有27例18F-FDG高代谢,21例低级别胶质瘤中19例中、低代谢;除3例低级别胶质瘤表现为11C-MET低代谢外,其余均为高代谢。半定量分析:18F-FDG,除Ⅰ级与Ⅱ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C-MET,只有Ⅱ级与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18F-FDG与11C-MET摄取均与Ki67 LI相关,11C-MET的相关性强于18F-FDG。PET显示脑胶质瘤的位置和边界清晰,并能揭示肿瘤增殖的不均一性,为神经导航提供了准确的肿瘤信息。结论PET在揭示胶质瘤增值活性和描述肿瘤界限有特殊优势;PET神经导航对提高部分肿瘤全切除率和揭示胶质瘤生物学特性有很高的价值。
张川杨树源岳树源杨学军蔡莉朱涛高硕
关键词:PET神经导航胶质瘤
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脑卒中临床特征:附103例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脑卒中临床特征,并筛查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脑卒中患者(包括出血性卒中71例和缺血性卒中32例)临床资料,对比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临床特征,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低于缺血性卒中[(57.48±10.81)岁对(64.03±10.96)岁;t=2.836,P=0.006],入院时收缩压[(171.92±28.95)mm Hg对(141.81±23.24)mm Hg;t=5.174,P=0.000]和舒张压[(107.58±18.76)mm Hg对(93.44±14.94)mm Hg;t=3.757,P=0.000]、血红蛋白[(189.54±28.12)g/L对(165.35±25.42)g/L;t=4.111,P=0.000]以及总胆固醇[(4.60±0.88)mmol/L对(4.04±0.82)mmol/L;t=3.118,P=0.002]高于缺血性卒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升高(OR=1.048,95%CI:1.024~1.073;P=0.000)和血红蛋白升高(OR=1.043,95%CI:1.015~1.072;P=0.002)是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脑卒中以出血性卒中为主,入院时收缩压和血红蛋白较高的患者更易发生出血性卒中。
贺中正李瑞乾刘志勇龙乾发岳树源杨彦平
关键词:卒中LOGISTIC模型
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方法和疗效,探讨该手术在视神经损伤病例中的适应症和治疗体会,并与经筛入路显微镜手术比较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9例视神经损伤病人行视神经管减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病人39例,女性病人2...
李勇刚王悦雪亮岳树源
关键词:神经创伤视神经损伤神经内镜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