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玉珍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3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法庭
  • 4篇讯问
  • 4篇互动
  • 4篇话语
  • 4篇法庭话语
  • 3篇信息互动
  • 3篇叙事
  • 3篇问句
  • 2篇论辩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对外汉语听力
  • 1篇言和
  • 1篇社会法
  • 1篇社会法庭
  • 1篇身份构建
  • 1篇识解
  • 1篇思维
  • 1篇司法
  • 1篇司法实践
  • 1篇听力

机构

  • 12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12篇崔玉珍

传媒

  • 3篇当代修辞学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国语文
  • 1篇外语教学
  • 1篇神州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中国社会语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庭审讯问叙事研究初探
本文认为庭审讯问实际上就是一种叙事,公诉人通过控制被讯问人的回答来构建自己的叙事。文中分析了庭审讯问的叙事特征,并提出庭审讯问叙事有四个特点:(1)具有认知性;(2)具有信息互动性;(3)具有明确主题;(4)具有语法、语...
崔玉珍
关键词:信息互动问句
文献传递
从立法语言的连词“或者”看我国法律文本的可读性被引量:12
2016年
本文通过语料库和对比的方法对立法语言中的连词"或者"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总结出"或者"具有这些使用特点:出现频率高、共现频率高、"或者"词组内部结构层次复杂、内嵌结构比例较高、外部功能多样。本文进一步提出,立法语言中的连词"或者"使得我国法律条文的结构更加复杂、层次更多、不同成分之间的边界更加难以确定、也更容易引起歧义,和日常语言的差异更加突出,最终降低了我国法律文本的可读性。最后本文分析了立法语言中"或者"影响我国法律文本可读性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崔玉珍
关键词:立法语言连词
法庭转述话语的论辩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文章主要探讨转述话语作为论证成分在法庭论辩话语中的结构、语义及功能。文章首先从论辩角度入手考察法庭转述话语的结构类型,共分为两大类六小类:1)字面转述,包括直接转述、间接转述和片断转述三个次类;2)自由转述,包括变换性转述、话题性转述和虚假性转述三个次类。不同结构类型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维度的差异,按照客观性由强到弱排序如下:直接转述>间接转述>变换性转述>话题性转述>片断转述>虚假性转述。法庭转述话语在结构、语义上的不同影响了其在论证结构中的位置,进而实现不同的论辩功能:提供支持、责任转移、质疑、驳斥和指示功能。文章最后探讨了法庭转述话语结构、语义和论辩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三者具有相应的主观化倾向,并且认为这是表达意义沉淀在语言结构上、同时也体现在主体间性上的结果。
崔玉珍
关键词:转述法庭话语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探索
2014年
听力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听力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大多数听力的实际课堂教学很一般,教学模式简单、僵化,听力课程等同于放听力录音材料,学生根本无法从中领会听力课堂的真谛,而且也逐渐失去了兴趣,汉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更无从谈起。笔者认为,要想对外汉语的听力教学得到真正的改变,首先应对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在初期应该以听力为主,加大听力课程的安排。
崔玉珍
关键词:对外汉语听力课堂汉语听力听力材料听力水平听力课程
评价理论与司法实践:法庭互动话语中的评价分析
2023年
评价是语篇意义的核心问题,评价理论对评价资源进行系统分析,被广泛用于书面语篇的意义描写,但在互动话语中的适用研究缺乏深入讨论。文章基于评价理论对法庭互动中的评价语言进行全面考察,发现评价资源使用具有两大倾向:介入评价特别是单声介入评价的使用相当凸显;介入、态度、级差三大评价子系统的使用呈现评价主体的不平衡。这是不同评价主体在语用功能驱动下所选择的评价资源使用,以实现这三大语用策略:1)身份构建的施为资源;2)立场博弈的人际资源;3)听众联盟的语用资源。不同法庭参与者倾向不同的语用策略,深层原因在于评价语言是权势压制下由语类决定的主观性语言选择,权势高位的参与者多用评价语言实现强势身份构建和加强话语控制权,权势低位的参与者则多用评价语言实现立场博弈和听众联盟,以尽可能地降低或消解权势高位参与者的语言操控。
崔玉珍
关键词:互动评价法庭话语
法庭自我识解与身份构建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身份构建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但学界对自我身份构建及其构建动因仍缺乏深入探讨。文章对我国法庭话语中庭审主体如何通过自我识解实现自我身份的构建及其构建动因进行分析。基于自我识解的定量考察,文章首先指出庭审主体基于交互站位的"相似与差异"关系、自我站位的"前置与后置"关系自我构建了两组身份对:机构身份与非机构身份、群体与个体身份。法庭的自我身份构建体现明显的主体差异:1)非机构身份的自我构建呈现出主体对默认机构身份的有序偏离;2)非机构身份"我们"和"我"呈主体分化。文章进而提出主体自我身份构建的差异本质上是权势压制下庭审主体选择不同话语策略的结果,包括身份调整策略、隐性对抗策略和对话扩张策略。
崔玉珍
关键词:法庭话语身份构建自我身份
庭审讯问叙事研究初探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认为庭审讯问实际上就是一种叙事,公诉人通过控制被讯问人的回答来构建自己的叙事。文中分析了庭审讯问的叙事特征,并提出庭审讯问叙事有四个特点:(1)具有认知性;(2)具有信息互动性;(3)具有明确主题;(4)具有语法、语义、语用三位一体的语言形式。不同的特点对庭审讯问叙事的构建起到不同的作用,公诉人的认知影响庭审讯问叙事的基点和状态,信息互动要求庭审讯问叙事中对被讯问人的回答要有更强的掌握和更快的应变,主题帮助庭审讯问人确立自己叙事的重点和方向,语言形式则是获得预期庭审讯问叙事效果的有力保障。
崔玉珍
关键词:信息互动问句
法治在当前乡土社会中的困境--河南省巩义市社会法庭之调研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对河南省巩义市社会法庭的调研,可看到公平正义的法治在我国乡土社会遭遇了不同方面的阻碍,导致了法治困境。我国乡土社会法治困境的真正原因在于文化的冲突,在于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的法治文化和我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巨大鸿沟。要走出这法治困境,我国的法律规范就应根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良好的民俗习惯吸纳到法律和司法实践中,在程序和实体两方面同时加强法治在乡土社会民众中的威信,久而久之就可以在我国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的支撑下进一步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代表公平正义的法律规范才能顺利地推行,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文化才能真正实现。
崔玉珍
关键词:乡土法治法治文化法治困境
法庭反事实表达的论辩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法庭论辩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案件事实,而部分事实的讨论却是通过反事实表达来进行。反事实表达涉及虚拟的、不对应的事实,如何在法庭论辩这一以事实差异为中心的场域发挥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文章首先从反事实表达的结构入手,基于条件从句的事实性和主从句因果关联方式区分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反事实表达:责任归因型、分离回声型、显性评价型和扩张表达型,每种类型的反事实表达都具有特定的论证功能。文章进一步提出,反事实表达的功能和修辞效果是"提供替代性方案",促使听众对比并评估现实场景;同时,在叙述元素增加、焦点场景突显以及可信度评估三个方面挖掘并增强潜在的论辩效果,以便一方面从论证维度服务于论辩的合理性要求,另一方面从修辞维度服务于论辩的有效性要求。反事实表达是策略操控手段。
崔玉珍
关键词:法庭话语法庭论辩
庭审讯问叙事研究初探
本文认为庭审讯问实际上就是一种叙事,公诉人通过控制被讯问人的回答来构建自己的叙事。文中分析了庭审讯问的叙事特征,并提出庭审讯问叙事有四个特点:(1)具有认知性;(2)具有信息互动性;(3)具有明确主题;(4)具有语法、语...
崔玉珍
关键词:信息互动问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