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儒新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云南省地震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地电
  • 3篇地电阻率
  • 3篇井下
  • 2篇地电阻率观测
  • 2篇地震活动
  • 2篇震源
  • 2篇活动性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地震活动特征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活动性分...
  • 1篇地震烈度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性
  • 1篇地震危险性评...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发育

机构

  • 10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成都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10篇庄儒新
  • 5篇毛先进
  • 5篇段炜
  • 4篇赵晋民
  • 4篇杨玲英
  • 2篇文雯
  • 2篇王珏
  • 1篇陈宇军
  • 1篇常祖峰
  • 1篇钱家栋
  • 1篇谢巍
  • 1篇陈刚
  • 1篇段炜

传媒

  • 3篇地震研究
  • 2篇地震学报
  • 2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的云南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
2023年
将云南地区按照0.1°×0.1°划分网格,收集了1713—2022年6级以上和1900—2022年5级以上(或震中烈度≥Ⅵ度)地震的烈度资料,分析这些地震对各网格的影响,筛选影响烈度I≥Ⅴ度的地震组成地震烈度资料数据库;建立地震烈度与其发生频率(或重复周期)之间的关系,对云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给出了每个网格发生某一烈度的重复周期,同时预估了未来50年发生某一烈度的超越概率,并利用烈度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给出了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将计算结果与云南地区地震构造以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重复周期较短(重复频率较高)的区域与活动断裂展布的密集程度是基本吻合的;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分布区域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PGA高低区域分布大体一致,从各市(县)的尺度上看,又有所不同,有的县(市)的PGA比区划图云南部分给出的结果高,有的则偏低。
文雯隋明坤庄儒新王珏陆斌斌李圣
关键词:地震烈度地震危险性评估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中布极参数的确定方法被引量:4
2019年
为压制地电阻率浅层干扰、突出深部以地震预报为目的的有用信息,选取了小江断裂中段一个场点作为实例,研究了井下地电阻率前兆观测中确定电极埋深、电极间距等布极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选择井下电阻率观测布极参数时要考虑影响系数和探测深度2个主要因素,即地下潜水位面以上各地层的影响系数应远小于深部各层,探测深度范围内最底层(受孕震影响最大的层)的影响系数应远大于其它各层,观测系统的探测深度最好不小于已有震例指示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探测深度。按照该方法选择了所给场点的井下电阻率观测布极参数,即电极埋深200 m、供电极距1 050 m、测量极距350 m,按对称四极布置,可获得最佳观测效果。
毛先进段炜庄儒新杨玲英赵晋民
关键词:地电阻率观测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反演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的目的是借助对观测数据的反演获得地下介质中不同层位真电阻率的变化.本文以3层结构为例,对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的一维反演的效果进行了初步地理论研究.首先研究了一维地电阻率结构下观测数据一维反演的模拟效果,得到了各层电阻率值,且与真电阻率值很接近,说明在地下电性结构为一维的情况下,电阻率多极距观测可以区分出不同地层的电阻率变化.其次,考虑到台址下电阻率结构的复杂性,研究了上两层界面存在起伏的情况下,多极距观测数据一维反演的效果,结果显示:当电阻率变化较小时,各层反演得到的电阻率的变化与真电阻率十分符合;当上两层介质的电阻率变化较大时,各层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出现畸变,与真实电阻率的变化情况存在一定差别,表明浅层电阻率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影响对深部电阻率变化情况的正确判断.一般情况下,观测的时间间隔越短,则连续两次观测时段内各层介质的电阻率变化越小,因此缩短多极距观测的时间间隔可能是避免出现上述畸变现象的有效观测手段.
毛先进杨玲英段炜赵晋民庄儒新钱家栋
关键词: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一维反演
云南楚雄州地震活动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
2023年
基于楚雄州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地质灾害调查结果,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从地震地质灾害、地震烈度、地震活动性、震后地质灾害演化4个方面探讨了该州地震活动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研究表明: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地裂缝为主,中强震活动频繁区域地质灾害相对较发育,尤其在6级以上地震的高烈度或低烈度交叉区域,6级以下地震虽然触发地质灾害程度较弱或不能触发,但对地质灾害发育起了促进作用;震后地质灾害具有长期活动性,武定6.5级地震导致境内地质灾害活动持续长达23年,大姚6.2、6.1级地震致使大姚县地质灾害活动持续18年之久。楚雄州未来灾后重建时应充分考虑震后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特点,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李圣卿元华庄儒新罗嘉铮段炜朱智娇
关键词:地震活动地质灾害
则邑断裂活动性与潜在震源区划分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则邑断裂是滇中块体内部一条北西向的晚更新世活动断裂,通过对它的地质地貌调查、断裂活动性鉴定,结合地震活动性资料,确认其为1985年4月18日禄劝6.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据此作为识别潜在震源区的标志,划分了则邑潜在震源区,同时充分考虑了小震活动密集条带和余震的分布范围,由此确定了潜源的位置、边界和震级上限。则邑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是对滇中地区潜在震源划分方案的补充;作为实例也对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对场地有重要影响的潜在震源区细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珏陈宇军文雯庄儒新
关键词:活动性潜在震源区
滇中汤郎-易门断裂构造活动的地貌特征
2021年
汤郎-易门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走向近南北,按地貌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可将其划分为北段(营盘村-插甸断裂)、中段(插甸-碧城断裂)及南段(碧城-易门断裂)。针对汤郎-易门断裂构造地貌差异,利用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基于GIS技术提取与断裂活动相关的水系,并计算其陡峭指数,结合野外考察及遥感影像讨论断裂在不同分段的活动习性与地貌特征。研究发现,区域内降水及基岩抗风化能力对亚流域陡峭指数的影响较小,认为陡峭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汤郎-易门断裂的垂直构造运动。陡峭指数显示,断裂走向呈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其分段性与前人划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所表征的基岩垂直活动性差异可作为断裂带活动分段的依据。断裂带东西侧陡峭指数在不同分段上表现出差异性,北段断裂东西侧陡峭指数显示出东、西向差异性抬升不显著,其与地貌上断裂北段表现的左旋走滑运动一致,以水平运动为主;断裂中段及南段陡峭指数在东西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显示东侧较西侧基岩抬升更快,可能以垂直差异运动为主。
刘昌伟常祖峰庄儒新李鉴林
关键词:武定地震
布极参数对井下电阻率观测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台为例
震例研究表明,成都地震台地电阻率前兆观测数据在2008年汶川8级大地震(震中距36km)前曾呈现2年以上明显的长期趋势异常(张学民等,2009;钱家栋等,2013),然而由于地下浅层干扰的影响,电阻率时程曲线变化形态复杂...
毛先进杨玲英段炜庄儒新赵晋民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探测深度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探测深度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均匀半空间和给定结构参数的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在不同装置电极埋深下的探测深度,分析了探测深度与装置电极埋深和介质电阻率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1与地表观测相比,在供电极距为1km左右时,探测深度随装置电极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的速度与装置电极埋深密切相关;当装置电极埋深h<100m时,探测深度的增大速度远小于装置电极埋深h≥100m时.2当装置电极埋深h<50m时,与地表观测相比探测深度增加很小,不超过10m;当装置电极埋深相同时,供电极距越大,与地表观测相比探测深度增加得越小.3对于水平层状电阻率均匀分层结构,在装置电极埋深相同的情况下,下伏低阻结构的探测深度显著大于下伏高阻结构.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观测到深部电阻率的变化情况,首先需要查明测区电性结构,再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装置电极埋深,其结果为深部电阻率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毛先进杨玲英赵晋民段炜庄儒新
关键词:地电阻率
金沙江鲁地拉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性分析
2023年
利用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全国地震编目系统及鲁地拉水库地震专用台网所记录的2726次地震,对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从最小完整性震级、震中分布、M-t关系、频度、震源深度、b值等方面,结合水库水位变化及地质构造活动背景进行分析,并对发生M4.2地震前后一个月时间的地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进行重新定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与水位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记录了大量M_(L)≤0.9地震,此为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性大,空间上呈丛集分布,并沿程海-宾川断裂展布;水库蓄水对研究区10 km深度范围内的地震有显著影响;蓄水后研究区M_(L)≥1.5地震反映为构造地震的特征;对M4.2震群分析可知,离库岸近的位置浅源地震较多。从历史上看,研究区约每12年左右会发生一次4.5级左右的有感地震,此次有感地震发生时间虽与水库蓄水相关,但也可能是水库蓄水引起该库段的溶岩作用和断层活动共同触发了构造地震。
段炜朱智娇刘杰庄儒新李圣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震源深度
综合探测在小江断裂带中段西支海风园断层调查中的应用
2023年
以位于阳宗海北部地区的小江断裂带中段西支次级海风园断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遥感数据解译和高密度电法探测,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探槽开挖验证等技术手段揭示研究断层的空间展布位置及构造特征。结果表明:①海风园断层是一条贯通的结构单一的断层,遥感影像上断层线性特征清晰,宏观地貌显著,沿断层发育断层槽地、线性山脊、断塞塘、水系位错等活动地貌,具有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特征;②高密度电法测线反演剖面在断层破碎带附近的电性结构异常特征与探槽开挖验证确定的断层位置、断层破碎带宽度及断层倾向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断层总体走向为N20°E,倾向为SE,可识别破碎带宽度为60 m,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海风园断层错断了上覆全新统坡积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强烈,属于全新世活动断层,建设工程需要依据断层宽度进行合理避让;③在第四系覆盖区开展活动断层探测,采用遥感定展布、物探定结构、地质定结论的综合技术手段,避免了采用单一方法在深度、广度、精度方面的不足,可极大地提高活动断层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罗林庄儒新毛先进陈刚李鉴林谢巍
关键词:遥感技术高密度电法小江断裂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