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红
- 作品数:52 被引量:154H指数:6
- 供职机构: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病毒性脑炎病例中埃可病毒11型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分析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CHO11)福建龙岩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收集龙岩市第一医院2011年1~12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从7株经血清中和鉴定的ECHO11分离株中,选取4株测定VP1完整编码区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ECHO11型病毒VP1区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4株ECHO11分离株VP1区序列长度为600个核苷酸,编码200个氨基酸;4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9%~100%;与1953年Gregory原型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5%~76%,氨基酸同源性为90%;与2007年荷兰株(GU393773)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95%,氨基酸同源性为98%~99%,同源性最高;与国内2010年山东株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74%,氨基酸同源性为88%~8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4株龙岩分离株同属D5型,其与D5型病毒株(GU393713)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3%,氨基酸同源性为99%。国内分离株之间相对较低的相似性提示国内ECHO11病毒可能存在不同的传播链。
- 陈前进曹春远张彦锋何春荣罗招福何云廖亦红吴水新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基因特征
- 龙岩市病毒性脑炎病例埃可病毒6型的基因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埃可病毒6型(ECHO6)龙岩市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从2011年10株(7例儿童,3例成人)分离自脑脊液标本经血清中和鉴定的6株ECHO分离株中,选取3株(2例儿童,1例成人)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分析,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3株ECHO6分离株VPl区序列长度为600个核苷酸,编码200个氨基酸;3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6%~100%;与2010年福建龙岩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氨基酸同源性为95%~99%,基因分型一致,同属C2型。结论龙岩市2011年病毒性脑炎病例的ECHO6为C2型,成人感染病例值得关注。
- 罗招福陈前进曹春远张彦锋何春荣何云廖亦红吴水新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基因特征
- 2014年龙岩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食品卫生状况,确定食品中食源性病原菌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龙岩市肉制品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等分别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共检测包括预制水产品,即食藻类加工食品,婴幼儿配方奶粉,调理肉制品,熟制动物性水产品等九类样品共189件,共检出致病菌20株,总检出率10.6%。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阪崎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检出,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九类食品中调理肉制品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52.4%),其次为婴幼儿配方奶粉(33.3%),外卖送餐中也检出致病菌(16.7%)。结论龙岩市居民食品中有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其中调理肉制品和婴幼儿配方奶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调理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污染菌(检出率为33.3%);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是主要污染菌(检出率为16.7%),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应加大监管力度,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 廖亦红何云林伟张彦锋曹春远
- 关键词: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
- 龙岩市2006—2008年自然人群流感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龙岩市2006—2007年不同人群流感免疫水平,掌握流感流行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5个年龄组,以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测定抗体水平。[结果]2006、2007年均以A3亚型(H3N2)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82%(GMT 1∶75.4)和34%(GMT 1∶34.68);2008年以A1亚型(H1N1)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5%(GMT 1∶28.74)。15~59岁成人组的A1、A3亚型抗体保护率较高,而小于15岁的少儿组和大于60岁的老年组的B型抗体保护率则相对较低或者缺如。[结论]龙岩市人群对A1、A3亚型流感病毒具有较高保护水平,B型保护水平低,尤其是15岁以下少儿组。应在今后的流感预防中特别注意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动态,做好15岁以下少儿的保护工作。
- 廖亦红何云曹春远郭贞钻
- 关键词:流感抗体检测血凝抑制试验疾病控制
- 2015~2017年龙岩市流感监测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龙岩市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龙岩市2015~2017年流感样病例(ILI)报告数据及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龙岩2家哨点医院3年共监测门急诊病例1 186 358例,其中ILI 27 757例,占2.34%。3年共检测样本6 577份,阳性798份,阳性率为14.47%,检出的流感型别中以季节性H3N2型(40.23%)为主,其次为乙型Victoria(22.93%)和乙型Yamagata(23.56%),5个年龄组中5~岁组阳性率最高(23.64%)。结论龙岩市3年流感病毒流行以冬春季高发,夏季伴有小高峰,主要以季节性H3N2型、乙型Victoria、乙型Yamagata 3个亚型交替流行。
- 何云廖亦红钟叶平张彦锋
- 关键词:流感病毒流感监测病原学
- 2013~2017年龙岩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了解龙岩市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龙岩市2013~2017年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共报告18起流感暴发疫情,平均罹患率为2.59%。疫情主要发生在1~4月(14起、占77.78%);18起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其中最多的为小学(10起、占55.56%);病毒亚型主要为乙型流感病毒(12起、占66.67%)。结论 2013~2017年龙岩市流感暴发疫情多出现在季节交替、冷暖变化大的冬春时节,学校是流感病例防控的重点。
- 何云李美华廖亦红张彦锋郭贞钻
- 关键词:流感暴发疫情
- 龙岩市1991—2017年沙门菌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掌握龙岩市沙门菌的耐药特征变化,为防治工作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龙岩市1991—2017年收集的不同来源沙门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用MIC(MIC)法检测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254株沙门菌中,230株可确定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38.3%)、肠炎沙门菌(31.7%)、斯坦利沙门菌(5.7%)、都柏林沙门菌(4.8%)、纽波特沙门菌(2.6%)和德尔卑沙门菌(2.2%)等27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沙门菌的耐药率达40.0%以上的是氨苄西林(57.1%)、萘啶酸(51.6%)、链霉素(44.1%)、四环素(40.6%);而对多粘菌素B(0.4%)、亚胺培南(0.4%)、头孢西丁(1.6%)、头孢他啶(1.6%)、阿奇霉素(2.4%)和环丙沙星(2.8%)的耐药率较低;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多高于肠炎沙门菌;除庆大霉素外,人体来源菌株的耐药率多高于食品来源菌株;菌株总体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均随年段呈增高趋势。结论龙岩市沙门菌耐药率随年段呈增高趋势,特别是多重耐药现象应引起重视,应加强对沙门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 李美华何云曹春远陈海滨金建潮廖亦红陈前进
- 关键词:沙门菌耐药性多重耐药食源性疾病
- 2015~2018年龙岩市市售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15~2018年龙岩市市售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状况,为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对龙岩市不同流通环节的食品样品中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321份样品中共检出蜡样芽胞杆菌37株,总检出率为11.53%;2015年检出率最高(16.33%),其次为2016年(16.07%);不同年份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午餐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最高(40.00%),其次为即食豆制品(22.73%)、流动快餐(17.04%)、儿童食品(13.33%),不同种类食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岩市多种食品存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存在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的安全隐患。
- 廖亦红陈海滨李美华郭贞钻林伟何云
- 关键词:食品安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监测食源性疾病
- 龙岩市手足口病柯萨奇A10型病毒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 2016年
- 目的对从龙岩市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其他肠道病毒柯萨奇A10型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VP1区序列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肠道病毒通用阳性未分型咽拭标本,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株的VP1区进行扩增并测序。通过BLAST程序比对,鉴定病毒的血清型。与GenBank中其他已知基因亚型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 55份未分型标本中,2株鉴定为CVA10病毒株。VP1区片段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89bp和290bp,编码96个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CVA10毒株为D组基因亚型。第9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由异亮氨酸(I)取代缬氨酸(V)。结论龙岩市手足口病原除EV71和CVA16外,还包含CVA10等。应加强对其他肠道病毒引发手足口病的监测,掌握其流行及病毒遗传进化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张彦锋陈前进曹春远李美华廖亦红何云
- 关键词:基因特征
- 龙岩市2009年度流感病原监测结果分析
- 2010年
- [目的]了解龙岩市2009年流感流行态势,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监测哨点医院及疾控机构送检的2 063人份流感样病例咽拭样本,以MDCK细胞分离培养、RT-PCR、实时荧光PCR等法检测。[结果]检出流感病毒550人份,总阳性率26.7%。其中甲型H1N1阳性率为14.2%,主要集中于10~12月,以7~25岁学生群体为主。季节性流感阳性率12.5%,主要集中于8、9月,以7~40岁为主;流行毒株7~9月以甲型为主,同时存在A1、A3亚型流行,A1亚型流行增幅明显大于A3亚型;10月以后以B型为主。全年7起聚集性流感疫情均发生在学校。[结论]龙岩市2009年以甲型H1N1为优势流行株,同时存在多型别混合流行。应对甲型H1N1流感全面防控,重点防制甲型在乡村以及B型在全市的大流行。学校是流感防控的重点。
- 曹春远陈前进陈炳材何云廖琳虹廖亦红李新文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