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婷

作品数:2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电影
  • 4篇叙事
  • 3篇文学
  • 3篇小说
  • 3篇母性
  • 2篇英美文学
  • 2篇中国电影
  • 2篇人物身份
  • 2篇社会
  • 2篇身份
  • 2篇女性
  • 2篇文化
  • 2篇写作
  • 2篇美文
  • 2篇多元文化
  • 2篇感动
  • 2篇感动中国
  • 2篇《感动中国》
  • 1篇丹麦人
  • 1篇导演

机构

  • 27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7篇张亚婷
  • 1篇杨盈龙
  • 1篇崔岑
  • 1篇程郁儒

传媒

  • 4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外国文学动态
  • 2篇国外文学
  • 2篇今传媒
  • 2篇东南传播
  • 2篇外国语文
  • 2篇英美文学研究...
  • 1篇戏剧之家
  • 1篇外国文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视听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世界历史评论
  • 1篇中世纪与文艺...
  • 1篇2015两岸...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看中国电影导演苦难叙述
2015年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导演们审视苦难的焦点愈来愈从对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存意志及英雄人物勇猛无畏、坚韧执着等以贯之文化品性的单纯弘扬,转向对时代阵痛中平民阶层各色形象与各色性格的刻画、社会变革中普通百姓的艰难与苦痛的展示及身历苦难的人对救赎与自我救赎的寻求,由此也表现出中国导演们的苦难意识里逐渐渗入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悲天悯人的人文主义情怀,谨慎严肃的思考、对人性的基本尊重和叩问以及精神层面内涵的羽化和丰富。
张亚婷贺恩乐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
《感动中国》人物身份变迁研究
2015年
《感动中国》节目作为央视的大型节目,以其所特有的特征向社会弘扬着社会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本文对2002至2013年十年间入选的感动人物的身份情况展开调查与统计,把人物回归到当时的社会情境中分析造成人物身份变迁的原因和节目的价值导向。
张亚婷
关键词:《感动中国》身份
《奥菲厄爵士》中的图景和声景被引量:1
2019年
中世纪英语籁歌《奥菲厄爵士》传承了欧洲古典叙事中的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神话书写传统,凸显了感官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奥菲厄在王后被劫之后有选择性地通过"看"和"听"来理解世界,在视听空间的辗转中经历了间歇性"失明"和"失聪",最终由归隐走向复位。诗人凸显了图景和声景在奥菲厄身体表演和自我界定、自我认知和判断世界方面发挥的主导作用,展示了吟游诗人在面对欧洲古代文化遗产和目标听众时采用的文化翻译策略。
张亚婷
关键词:图景声景
“写作之房间”:当代英国女性文学发展及前景——《英国女性写作史,1970至今》述评
2016年
近年来,学界开始进行女性文学史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发掘女性文学并重新评价已成为文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发展特点。2015年10月,玛丽·伊格尔顿(Mary Eagleton)与爱玛·帕克(Emma Parker)合编出版了《英国女性写作史,1970至今》(The History of British Women’s Writing,1970—Present)。
张亚婷
关键词:女性写作伊格尔顿小说形式女性小说女性主体性
《籁歌》中的母性与多元文化
2013年
《籁歌》中隐藏着12世纪英国诗人玛丽对母性理解的多重维度,这些母亲形象既散发着超自然色彩,又背负着基督教的影响.玛丽的籁歌创作是骑士文学、凯尔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综合影响下的产物,她对母子关系的再现带有多元文化特征和复杂的文化人格,《籁歌》借助这些母亲形象有力地展示了12世纪英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建构、母性体制和审美情趣.
张亚婷
关键词:母性多元文化
韦尔齐的新部落主义思想——以《血中寒冬》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詹姆斯·韦尔齐的成名作《血中寒冬》中的无名主人公游移在现代文明和印第安传统之间,再现了印第安人所遭遇的边缘情境与身份危机。韦尔齐以历史重构和言语陈述的方式消除和释放集体记忆中的创伤,召唤白人内疚感,展现了印第安文化传统中的"血一土地一记忆"情结和印第安性。无名主人公最终回归黑脚族部落,延续着印第安文化与传统,彰显了韦尔齐一直鼓励的新部落主义思想。
张亚婷
中世纪西欧骑士文学中的动物地理
2021年
在12到15世纪的中世纪西欧骑士文学文本中,人和动物的相遇和互动出现在不同地方和空间之中,因而关系随着边界的流动而发生不同的变化。本文以中世纪英格兰、中世纪法国和中世纪威尔士骑士文学文本为主,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从经济地理、伦理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在不同地方和空间中人与动物的相遇方式和互动关系,管窥地方与空间在人与动物权力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和隐含的意义。研究发现,文本中的动物布局和特定地方或空间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动物被赋予特定意义或价值,而中世纪作家在叙事中表现出对混杂性地方和人与动物关系流动性的思考。
张亚婷
关键词:骑士文学动物地理
人物两级复合建构在电影《低俗小说》编剧中的结构功能
2015年
昆汀·塔伦蒂诺的经典之作《低俗小说》突破了一般电影编剧从故事产生结构再依结构创制人物的创作规律。这一突破使电影中人物具有对立统一的两极复合特征。两极复合的人物特征,是对传统作品人物构建规律的反叛,是电影中群像式的人形成复杂的人物关系图谱的原因。人物关系的改变,导致人物关系层级关系、空间关系发生改变,成就了出人意表的非线性叙事结构,亦演绎出黑色幽默和暴力美学的风格。昆汀·塔伦蒂诺以人物起点和动力的电影结构方式,为电影编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经验路径。
程郁儒张亚婷
关键词:《低俗小说》
爱情 声誉 自然:乔叟诗歌中的鹰被引量:3
2014年
乔叟诗歌继承了拉丁古典文学和欧洲大陆文化传统赋予鹰的文化意义,在《百鸟议会》和《声誉之宫》的叙述中消解了人-鹰的物种差异,鹰成为诗歌的叙述主角,分别以宫廷爱情的主角和人类的向导的角色出现。通过鹰的表述和教导,乔叟在诗作中探讨了中世纪宫廷爱情的本质,率先在中世纪英国诠释了声誉的意义,进一步探讨了中世纪英国文化背景下"自然"这一概念的内涵。
张亚婷
树之语:中世纪英国文学中的植物启示
2023年
中世纪英国文学中出现了许多对树木的描写或指涉,彰显出人们从中获得的启示和特定树木的不同含义。从善恶树的书写、十字架的组成和人-树一体化等方面分析探讨相关树木的再现方式、优势树种出现的原因,可挖掘出其在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中世纪英国作家通过挖掘人和树的关系展现出树木本身具备的语言特征和人类相应的回应和交流过程,进行文化代码的转换时展示了“植物启示”的内涵和文化的流动性特点。
张亚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