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宏

作品数:110 被引量:381H指数:12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3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1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6篇大豆
  • 45篇小麦
  • 33篇冬小麦
  • 23篇选育
  • 20篇套作
  • 18篇马铃薯
  • 15篇冬小麦新品种
  • 14篇栽培
  • 12篇水分
  • 11篇水分利用
  • 1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1篇土壤
  • 11篇利用效率
  • 11篇丰产
  • 9篇性状
  • 9篇品种选育
  • 9篇旱作
  • 8篇选育报告
  • 8篇栽培技术
  • 8篇抗旱

机构

  • 109篇甘肃省农业科...
  • 8篇甘肃农业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榆中县农业技...
  • 4篇永登县农业技...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酒泉市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 1篇甘肃岷归中药...
  • 1篇庆阳市农业科...

作者

  • 109篇张国宏
  • 57篇陈光荣
  • 52篇王立明
  • 45篇杨如萍
  • 26篇李兴茂
  • 20篇倪胜利
  • 19篇郭天文
  • 19篇董博
  • 17篇雍致明
  • 7篇樊廷录
  • 6篇杨文钰
  • 5篇张朝巍
  • 5篇谭雪莲
  • 5篇高世铭
  • 5篇张东伟
  • 5篇杨国
  • 4篇唐小明
  • 4篇林汉明
  • 4篇牛建彪
  • 4篇杨德龙

传媒

  • 38篇甘肃农业科技
  • 5篇大豆科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中国种业
  • 3篇作物杂志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园艺文摘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饲料研究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杂草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平板计数法,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轮作、小倒茬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固定套作与连作;固定套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连作;轮作与小倒茬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与轮作和小倒茬差异显著,与固定套作则无显著差异;小倒茬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轮作,差异显著。轮作与小倒茬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苗后25、45d;固定套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25、45d,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苗后25d;连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均集中在苗后25d,变化幅度较小,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的最大值出现在苗后45d。
刘高远郭天文谭雪莲马得祯张国宏陈光荣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方式土壤微生物放线菌连作
旱作大豆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水分、温度及增产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对4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大豆关键生育时期的耕层土壤昼夜温度变化、0~2m土壤水分动态定位监测,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大豆苗期覆膜沟播能够防止白天耕层土壤温度过度上升和晚间温度过度下降,耕层平均温度比露地平播提高3.3℃;在不同降水年型,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覆膜沟播最高,干旱年份分别提高48.7%和35.4%,平水年份提高33.4%和24.5%。覆膜沟播能够明显改善旱作区土壤水温条件,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最佳种植方式。
王立明陈光荣杨如萍张国宏陈其鲜
关键词:大豆水分利用效率
国内外冬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解从美国引进的21个冬小麦品种及中国北方旱地冬麦区19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差异,利用26对多态性SSR标记检测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26对标记在40个小麦品种中检测到175条差异带,每对引物多态性位点2~13个,平均6.73个。4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118~0.89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39,其中相似系数最低的是引进品种1R35与1R24,为0.118;2个姊妹系品种9480-0-3-3与9480-0-3-2的相似系数最高,为0.894。且国外引进品种平均遗传距离高于国内品种,说明引进品种遗传变异基础大于国内品种。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9处,将40个品种聚为5类,第Ⅰ类包含美国引进的7个品种和国内1个品种,第Ⅱ、Ⅲ及Ⅳ类均为供试的国内选育品种(系),第Ⅴ类又分为2个亚类,其中第1亚类(Ⅴ-1)全部为引进品种,第2亚类(Ⅴ-2)包含10个引进品种和8个国内品种。
倪胜利李兴茂杨德龙张国宏
关键词:冬小麦SSR聚类分析
大豆新品种陇黄3号被引量:1
2019年
陇黄3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于2010年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引进,以晋豆42为母本、鲁豆4号为父本杂交F3,经连续多年选育而成的常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田间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性状优良,于201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豆20180002。适宜在甘肃、河西及陇东地区种植。
王立明张国宏杨如萍陈光荣
关键词:大豆选育
大豆抗旱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2年
干旱是影响大豆产量提高和种植区域扩大的重要限制因素。主要介绍了与大豆抗旱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机制、形态与发育指标、基因定位及克隆、抗旱性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大豆抗旱性研究、品种选育及生产提供参考。
杨如萍包振贤陈光荣王立明张国宏
关键词:大豆抗旱性生理生化基因定位
旱作大豆播种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提高旱作区大豆种植效益,充分利用当地降水资源,在甘肃东部地区开展播种密度对不同成熟期大豆品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其主要经济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播种密度对不同类型品种田间耗水量影响不显著;在播种密度9.0万株/hm^2-27.0万株/hm^2的范围内,晚熟品种‘汾豆78’、‘晋豆23’适宜种植密度为18.0万株/hm^2,早熟品种‘中黄30’、‘晋豆19’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适宜播种密度能够明显提高旱作区大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王立明杨如萍陈光荣张国宏
关键词:旱作大豆种植密度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08
李兴茂倪胜利张国宏唐小明党翼王磊赵刚
内容摘要: 陇鉴108,是以长武134为母本,临远315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原代号B23。该品种属普通冬小麦品种,幼苗生长习性半匍匐,生育期276天,株高92厘米,穗长7.9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红粒。成穗...
关键词:
关键词:冬小麦杂交选育
冬性自交结实缺体小麦选育及利用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利用 1 B、4D蓝单体小麦和 73( 36) 9- 1单体系统 ,经 7年 7代连续培育 ,获得冬性自交结实和具有不同遗传背景 1 B、4D缺体小麦 9个 ,73( 36) 9- 1缺体小麦 1 6个 ,并利用选育的缺体小麦 ,应用“缺体回交法”选育出了抗逆性强的 4D( 4 R)、4D( 4 E)和7A( 7F)三类普通小麦异代换系和
张国宏任根深
关键词:异代换系选育
薯-豆套作模式下作物对种间竞争与补偿作用的响应被引量:1
2019年
以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后系统内作物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特性与种间竞争补偿的相互关系,阐明间套作系统种间竞争力弱化和恢复补偿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为实现间套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套作马铃薯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无显著变化,而套作大豆变化显著。出苗60 d内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是同期单作的43.74%,出苗后80~100 d,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于中熟和早熟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5.54%~59.22%和65.56%~70.81%,大豆收获时,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共生期,套作大豆N、P、K积累量较同期单作降低的幅度分别为31.43%~41.44%、21.17%~25.36%和23.23%~35.6%,晚熟品种与中熟、早熟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共生期结束后,套作大豆养分吸收量较单作显著增加,收获时,晚熟品种N、P、K养分积累量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该群体中,马铃薯是核心作物,共生期处于竞争优势(A_(PS)>0、CR_(PS)>0),而大豆处于竞争弱势(A_(PS)<0、CR_(PS)<0),选择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可弱化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还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恢复补偿能力的发挥。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张国宏杨文钰杨桂芳
关键词:种间竞争
黄土塬区旱作大豆覆膜保水技术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覆膜的周年栽培模式可有效蓄保秋冬闲期土壤水分,大豆临播前0~100cm土层贮水量比常规覆膜或传统露地增加30.5mm,土壤贮水量的增加可有效缓解大豆生长前期土壤水分不足而造成的水分胁迫;周年覆膜大豆产量为3 228.7kg/hm2,较常规覆膜和传统露地分别增产19.0%和40.8%,水分利用效率为10.3kg/(hm2.mm),较常规覆膜、传统露地分别提高10.8%和37.3%。
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李兴茂倪胜利杨如萍
关键词:旱作大豆水分利用效率覆膜黄土塬区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