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电离层
  • 4篇低纬
  • 4篇电离层暴
  • 4篇磁暴
  • 3篇中低纬
  • 3篇磁暴期间
  • 2篇低纬电离层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电离层反射
  • 1篇多参数测量
  • 1篇星际
  • 1篇形态分析
  • 1篇行星
  • 1篇行星际
  • 1篇行星际扰动
  • 1篇英文
  • 1篇中低纬电离层
  • 1篇数据处理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探测仪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张奇伟
  • 7篇郭兼善
  • 4篇章公亮
  • 3篇郑红
  • 3篇徐楚孚
  • 2篇王作桂
  • 1篇陈传飞

传媒

  • 3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1996年中...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磁暴期间中纬度电离层剖面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1994年
利用电离层理论模型模拟了磁暴期间热层大气温度、成分、中性风和电场扰动对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结构,特别是峰值密度和峰值高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层大气温度变化所引起光化反应系数的改变对电离层剖面结构影响不大;热层大气成分特别是N2/O的变化能有效地引起密度剖面变化,N2增加足以使峰值密度产生所观测到的负相暴;由中性风和电场引起等离子体漂移是峰值高度hmF2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对电子密度的影响不足以抵消成分变化的效应.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利用f0F2和hmF2参数分析中低纬电离层扰动形态及其物理机制。
张奇伟郭兼善章公亮
关键词:电离层暴数值模拟
磁暴期间中低纬电离层暴形态和物理机制分析被引量:7
1993年
本文利用东亚地区12个中低纬电离层台站的测高仪观测数据,对1978年8月27日发生的一次典型磁暴期间电离层峰值高度和密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滑动平均区分开电离层中不同时间尺度的扰动,分析了影响中低纬度电离层暴的几种扰动形态特征,并对其物理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伴随磁暴急始的磁层压缩,电离层中表现出峰值密度增加和峰值高度下降;磁暴主相期间热层大气暴环流及其所引起的中性大气成分变化控制着电离层的大尺度负相暴形态,它能持续约4—5天;同时叠加有TID所引起的几小时尺度扰动;赤道异常峰附近台站还会受到驼峰南北移动的影响。
张奇伟郭兼善章公亮
关键词:磁暴电离层暴中低纬物理机制
中低纬电离层对行星际扰动的响应
<正>中低纬电离层热层扰动的扰源来自太阳。地表和低层大气的影响也与太阳有关。当前正在兴起的空间天气学(Space Weather)所包含的科学问题就是要搞清近地空间的扰动和来自太阳扰源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这是...
郭兼善郑红鲍得海张奇伟章公亮
文献传递
数字测高仪对海南地区Spread—F的观测(摘要)
1990年
用数字测高仪DGS—256在海南地区进行了夜间距离扩展Spread—F的观测。充分利用DGS—256的多参数测量能力,我们从振幅频高图和Doppler频高图中看到了Spread—F的多描迹结构,即由一条从正常电离层反射的主描迹和几条在主描迹之上的辅描迹组成的Spread—F描迹。从时间顺序上。
张奇伟郭兼善徐楚孚王作桂
关键词:测高仪SPREAD电离层反射多参数测量
广义Digisonde漂移分析原理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给出一种广义Digisonde漂移分析(GDDA),取消了DDA的假设限制,使Digisonde漂移测量能应用于更为复杂的运动形式,如电离层研究中的剪切、辐散或辐辏等运动形式。文中阐述了GDDA的原理并给出一些模拟实验结果.
郭兼善郑红张奇伟徐楚孚
关键词:DIGISONDE电离层等离子体
不同类型磁暴和中低纬电离层暴的关系被引量:14
1995年
分析了快速强主相和延迟弱主相磁暴期间中低纬电离层大尺度扰动形态.结果表明,对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磁暴,电离层负相扰动区的影响范围和形态也有差异.强主相磁暴情况下的负相区渗透到较低纬度,影响范围大;而弱主相施暴,负相限于纬度较高地区,影响范围较小.负相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与磁暴主相延迟时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对于主相快速发展的磁暴,负相扰动的出现较快.而当磁暴主相长时间延迟时,电离层中也相应地出现负相长时间延迟.结果反映了按Kp指数对磁暴类型的分类对中低纬电离层暴的扰动形态分析也有着重要意义.
张奇伟郭兼善章公亮郑红
关键词:电离层暴低纬电离层
磁暴期间中低纬电离层暴的形态分析和理论研究
张奇伟
电离层数字探测仪DGS-256的数据和数据处理(英文)
1990年
DGS—256是由美国Lowell大学大气研究中心积累他们二十多年的经验推出的一种数字化多功能电离层探测仪。目前国内已经并即将引进的共三台,在世界各地共有二十多台组网,收集并处理全球电离层数据,以提供HF通信的实时预测和全球电离层结构以及电离层斜投射传播研究。 本文简述电离层数字探测仪DGS—256的原理性能、全部可测数据、获得这些数据的方法、记录形式以及利用这些数据来研究电离层物理(即数据处理)的现状和所获得的一些新结果.本文对希望深入了解并正确使用DGS—256数据的人是一个导引,更详尽的描述,请参阅文末所附文献资料。
郭兼善徐楚孚王作桂张奇伟陈传飞
关键词:ANALOGY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