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孝通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五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直肠
  • 2篇盆底
  • 2篇肛管
  • 2篇便秘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直肠感觉
  • 1篇直肠感觉功能
  • 1篇生物反馈
  • 1篇生物反馈治疗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术前术后
  • 1篇盆底失弛缓
  • 1篇切除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临床意义分析
  • 1篇面肌
  • 1篇内括约肌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五医...

作者

  • 4篇张孝通
  • 4篇鲍聚喜
  • 2篇张光鑫
  • 1篇杨凤霞
  • 1篇朱智慧

传媒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人民军医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失迟缓性便秘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介导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迟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迟缓性便秘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表面肌电介导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对照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治疗前后肛管排便舒张压、肛管静息压和表面肌电评估基线值均显著改善,总有效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表面肌电介导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迟缓性便秘疗效确定,值得推广。
鲍聚喜张光鑫张孝通朱智慧
关键词:便秘表面肌电
PPH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PPH(吻合器痔上直肠粘膜环切钉合术)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应用PPH治疗II^IV期内痔、环状混合痔、直肠粘膜内脱垂120例患者中,通过对手术方法的改进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PPH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吻合口原发性出血2例(占1.7%),继发性出血6例(占5%),尿潴留18例(占15%),急便感30例(占25%),吻合口狭窄1例(占0.8%),吻合口感染3例(占2.5%),肛门坠胀、疼痛42例(占35%),本组未发现直肠阴道瘘等病例。结论:术前对患者疾病的评估不充分,术前准备不规范,通过严格手术指征以及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PPH术后并发症。
马存林鲍聚喜冯作鹏张孝通
关键词:PPH手术并发症防止措施
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直肠感觉功能及肛管动力学变化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研究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直肠感觉功能及肛管动力学变化,了解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肛管直肠动力学特征,以期研究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发病机理,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ZJ-D3直肠压力测定仪、生物刺激反馈仪,对36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与28例健康对照者分组进行直肠一肛管的压力变化测定及表面肌电状态评估,测定直肠一肛管的压力变化及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直肠的顺应性和表面肌电基线并比较其差别。结果:直肠肛门的收缩压、肛门内外扩约肌的净减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而直肠肛管的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直肠的屏障压、直肠对量刺激的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直肠的顺应性及前基线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1)。结论:直肠感觉功能异常及盆底肌肉动作不协调是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主要发病原因。
鲍聚喜张光鑫张孝通杨凤霞
关键词:肛门直肠测压
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前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肛肠动力学检测方法探讨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肛裂70例,术前术后均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测量肛管收缩反射(ACR)、肛管舒张反射(ADR)、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患者ARP显著减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R、ADR均为阳性,AMCP、ALCT、RRP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患者行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后可引起肛管内括约肌压力降低,解除括约肌痉挛,改善肛门血流灌注,但肛门自制功能正常。
马存林鲍聚喜冯作鹏张孝通
关键词:肛裂肛管直肠压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